摘要:最近,黄杨钿甜父亲的事儿可太热闹了,几十家官媒都在转发相关公告,这热度简直能把网络给点着了!不过,在这喧嚣背后,却藏着不少让人心里犯嘀咕的地方。
最近,黄杨钿甜父亲的事儿可太热闹了,几十家官媒都在转发相关公告,这热度简直能把网络给点着了!不过,在这喧嚣背后,却藏着不少让人心里犯嘀咕的地方。
一开始,这事儿刚爆料出来的时候,那叫一个悄无声息,相关方面似乎都不太敢深究。多亏了广大神通广大的网友,还有那些不怕事儿大的自媒体,靠着他们一点点深挖、接力,才让这事儿有了今天的热度。
可等到热度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形成了“泼天的流量”时,某些人倒是来了,而且转起消息来比谁都积极,标题一个比一个惊悚,可点开内容一看,好家伙,全是些空洞无物的东西,这不是纯纯的“标题党”嘛!
咱们先来看看这公告到底说了啥。总结起来,就一句话:黄杨钿甜的父亲杨伟,在工作期间没经手灾后重建项目,也未涉及慈善捐款。
但呢,被查出两个问题,一是工作期间涉嫌违规经商;二是隐瞒违法生育二孩,目前已就这两个问题立案。就这么简单,没别的了。
咱仔细琢磨琢磨,这意味着什么呢?就算这两个问题坐实了,从法律层面来看,杨伟也不太可能遭到多严厉的处罚。
公务员违规经商办企业,一般也就是警告,最严重也就是撤职、开除。可人家都辞职了,撤职还有啥意义呢?
再看违法生育二孩这事儿,按照当时的法律,顶格处罚也就是降级、撤职或者开除。而且《行政处罚法》还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这都过去那么多年了,就算查实了,过了时效,又能拿他怎样呢?说得不好听点,这个“立案”的结果,感觉就像是给这一家子来了个 “轻轻的拥抱”,基本上啥事也没有,一家子还是能平平安安的。
这案子立了和没立,好像真没多大区别,这能不让人吐槽吗?
作为一个秉持“疑罪从无”原则的法律人,我得说,没有证据确实不能随便说人家贪污,不然容易制造冤案。但这次的调查结果,实在是很难让大众信服。
首先,调查组是雅安当地的。这事儿在全国都有影响力,还牵扯到亿万赈灾项目,就靠本地调查组来查,总让人觉得不够重视。好歹也提到省一级来调查啊,不然怎么消除大家的疑虑呢?
就像明代重臣胡宗宪说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下的事就坏在这里”。
自己查自己,那不是过家家吗?怎么能让人信服呢?
看看江西的鼠头鸭脖事件,一开始不也是“指鼠为鸭”嘛,直到后来上级介入,才真相大白。
其次,公告里压根没说明,杨伟一家巨额财产的来源。大家疑惑的是,一场地震过后,他家怎么就能像坐了火箭一样迅速致富,从小商品房直接换成深圳上亿元的别墅,首饰、手表都是几十万、几百万的级别。
这些钱到底是从哪来的呢?要是合法致富,那在公告里说明一下也不难吧,告诉老百姓这些钱是做生意赚来的,或者是祖上传下来的,给大家一个合理的解释。
难不成他家真在后院挖出了,乾隆斗彩八仙缠枝莲纹天球瓶这种稀世珍宝?可别闹了,这种解释谁能信啊!
还有,那些赈灾款用在了哪儿,账目情况是不是。也该给大家交代一下呢?毕竟公众最关心的,就是自己当初捐出去的钱,到底是怎么花的,花到了什么地方。
这也是大家特别关注黄杨钿甜一家子的原因所在。杨伟巨额财产来源问题,才是整个事件的核心。
一个在招商工作中成绩为0的人,离职后突然像开了挂一样,开了那么多家公司,又是搞影视,又是用造虚假资料的方式,帮人办理港澳通行证商务签证。
这经商头脑爆发得也太突然了吧,难道真被马云“灵魂灌顶”了?这事儿怎么看都透着一股子蹊跷。
我真心建议,这事儿得像当初查鼠头鸭脖事件一样,直接让中央介入调查。不然,就算现在立案了,后面结案了,大概率也是不了了之,起不到任何实际作用。
最后,咱再提一嘴乾隆时期“甘肃冒赈案”的处理结果:甘肃总督被赐自尽,兰州知府斩首示众,接任藩台绞刑,共计处死大小官员四十七名,被革职下狱的八十二人,十一名赃犯之子被解送伊犁做苦工。
历史的明镜高悬在前,民众的热切关注在后,相关部门可得好好掂量掂量,这事儿到底该怎么处理,才能给大众一个满意的交代,别寒了老百姓的心啊!
来源:小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