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请问在《大明王朝1566》中,胡宗宪是属于清流还是严党?胡宗宪从头到尾都是以严党的身份崛起,也因严党的身份落幕没有人会把他排除去严党身份,胡宗宪自己也认同严党的身份,
作者:阙根羽毛
请问在《大明王朝1566》中,胡宗宪是属于清流还是严党?胡宗宪从头到尾都是以严党的身份崛起,也因严党的身份落幕没有人会把他排除去严党身份,胡宗宪自己也认同严党的身份,
胡宗宪自己怎么说的?
他说“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李时珍劝他改换门庭的时候,他说“谁都可以去倒阁老,唯独我胡宗宪不能倒阁老。
他说:“我可以不作名臣,但不能够做小人!
胡宗宪才是牢牢绑在严党这条船上的蚂蚱。
高翰文要真是严党的人,就该一上任就去胡宗宪那里拜码头,而不是对胡宗宪避而不见。
但实际上高翰文并不算严党的人。
高翰文是进士出身,是凭自己本事考上的两榜进士才进了翰林院。
高翰文叫严世蕃一句“恩师”并不是因为严世蕃是他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而只是因为严世蕃是当年他科考时的考官,
古代科举制下,考生只要及第,就要称主考官为恩师,自称门生。
高翰文和严世蕃有这层关系在,当然会在一定程度上绑定。
但高翰文是不识趣的,心里并不想把这关系绑死。
马车内的高翰文却是一路心潮汹涌。中进士点翰林不到四年,便膺此重任。平生以孟子王者师学为圭桌,追求的也正是这般驷马风尘,经营八表的快意人生。严世蕃的重用让他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但严府毕竟不被理学清流所看好,自己此行在清誉上便有了诟病。
看原文这段内心描写,高翰文爱惜羽毛、想融入清流一派,并不想一直跟着严世蕃混下去
高翰文与严世蕃的师生情和胡宗宪与严嵩的师生情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师生关系,。
其次,你说那是客栈?那是官家的驿站。可不是随随便便的小店。
而当时高翰文其实不想见胡宗宪,知道胡宗宪在里面,他原是要掉头就走的。
高翰文本不想见他,可胡宗宪毕竟是浙直总督,现在公然来请了,犹豫了一下,也只好跟着亲兵队长向里面走去。
但胡宗宪是他的顶头上司,上司来请,不得不见。
高翰文不想见胡宗宪的原因,不是因为胡宗宪和严世蕃有冲突,而是存粹不想和严党牵扯太深。
高翰文刚刚出头,他根本没搞清楚政治党派上那么多弯弯绕绕,只想凭这次机会建功立业,好好干一番政绩出来,上利国家、下利百姓。
只未料到能听得胡宗宪一番肺腑之言,没想到胡宗宪竟然是事事为百姓考虑,给他指点迷津。
高翰文一怔,接着答道:“千年田,八百主。买田历来都有公价,这似乎不应该官府过问。”
胡宗宪:“十天过后,赈灾粮断了,灾民没有了饭吃,买田的人压低田价,官府过不过问?"
高翰文先是一愣,接着答道:“天理国法俱在,真要那样,官府当然要过问!胡宗宪:“哪个官府?是你杭州知府衙门,还是巡抚衙门,衙门?"高翰文慢慢有些明白胡宗宪的话中之意了:“部堂大人的意思是浙江官府会纵容买田的大户趁灾情压低田价?
看看高翰文这愣头青,连地方官府会纵容大户压低粮价都需要点拨才能反应过来,胡宗宪是真为他捉急。
最后高翰文的了胡宗宪的指点,立马对他心悦诚服。
高翰文一改初见时的戒备,退后一步跪了下去,磕了个头:“部堂保重。”说完站起,大步走了出去。
这句“高翰文一改初见时的戒备”,其实也在应照前文,见严世蕃的忐忑。
从一个翰林院的编修一下升任杭州知府,又蒙严世蕃在严府召见,高翰文心中除了些许欣喜之外,更多的还是一些隐隐的忐忑。
无论是见严世蕃的忐忑,还是面对胡宗宪时的戒备,都是高翰文不想和严党同流合污的内心真实反应。
后来高翰文对海王二人的亲近,也是因为理想相同的亲近。
高翰文不愿因为前程为虎作伥依附严世蕃,是高翰文难得的可贵之处。
是高翰文的良心所在。
来源:老林历史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