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记得 2003 年元月,我采访了被国际动画协会授予“动画艺术杰出贡献奖——阿西法奖”的动画大师特伟。当谈到他和钱家骏编导的水墨动画片 《牧笛》时,我自然会想到为该片配乐的笛王陆春龄。特伟说:“四十年未见到他了,不知可好。同住大上海,见面也难啊。”演艺界的人都知
电影《哪吒2》红遍了全球,这令我想到了新中国动画事业的奠基人特伟。
记得 2003 年元月,我采访了被国际动画协会授予“动画艺术杰出贡献奖——阿西法奖”的动画大师特伟。当谈到他和钱家骏编导的水墨动画片 《牧笛》时,我自然会想到为该片配乐的笛王陆春龄。特伟说:“四十年未见到他了,不知可好。同住大上海,见面也难啊。”演艺界的人都知道特伟是十分重感情的人,于是我说:“他身体很好,八十开外还忙得不亦乐乎,我约他来,你们叙叙旧。”
那一年,两位老人相聚了,他们先是拥抱,后是拭泪,激动不已。特伟年近九十,很少出门,但壮心不已,在夫人贾梅的帮助下,正在整理三四十年代的政治讽刺漫画,有时也画些水墨画。而八十三岁高龄的陆春龄风貌依旧,手握横笛,进部队、去农村、到学校、下社区,出国访问。话题很快转入动画片《牧笛》,特伟说:“我们还是先放一下《牧笛》 VCD 吧。”贾梅打开了电视机,那时而空灵幽阔,时而疏林远树,时而飞瀑直下,时而春风化雨的画面;那或黄绿,或淡红,或艳翠的色调;那浓淡相间的江南美景,勾起了特伟的回忆:“背景均是西安画家老方设计的,唉,可惜老方已作古了。”不一会儿,画面上出现了骑牛的牧童。特伟说:“那是我根据李可染水牛图改变的。记得在广东肇庆从化出外景时,李可染在那里养病,谈及《牧笛》,他自告奋勇地为我提供了近二十张的水牛图。”
特伟又说:“好画需妙音配,我们美术电影制片厂专职作曲吴应炬推荐您来演奏。您是那么的爽朗,一口允诺,二话没说便投入了排练。”陆春龄兴奋地接过话题:“是啊,大热天在录音棚里、大光灯下,大家汗流浃背,那全神贯注的状态,现在想想,还是那么的振奋。”此时,画面上悠扬舒展、高亢激奋的调门,时起时伏,牧童失牛、找牛,最后用笛声喧染瀑布的情节也一展无遗。特伟对陆春龄说:“您最后一段声情并茂的主题曲的演奏,把多少观众带进高深的艺术殿堂,令人身临其境,陶醉其中。还记得否,那十分懂得音乐的西哈努克亲王听后,不断流泪说,‘此曲只应天上有,我从未听过如此美妙的音乐’。”两位老人边看边聊,沉浸在回忆之中。
我在一旁插话说:“我们读书时,这部影片没少看,常被中国特有的民族艺术所感染。秀丽的画面,美妙的笛声,还有牧童的精神,实在扣人心弦。”“你说好,可也有人批判它啊。说它含沙射影,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是指吹牛……当时,我真是啼笑皆非。”特伟见我插话便补充说。
看完 VCD,陆春龄余兴未尽:“四十年再相聚难得,我为您老演奏一曲《小放牛》。”陆春龄以明快的吐音和富有韵味的连奏,将牧童在田园放牧的风味表现得淋漓尽致,变化的调性、流畅的气息,顿使屋内生气盎然。接着陆老又一口气演奏了 《节日圆舞曲》《友谊曲》,特伟夫妇喜形于色:“中气不减当年,悦耳也不减当年。”最后,二老依依惜别,特伟夫妇送之门口,再三叮嘱:“有空常来叙叙。”
今年是特伟逝世15周年,今天又是陆春龄逝世整整7年,写此小文,以资纪念。
来源:上海幽砰20200930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