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东阳横店影视城,有一群特殊的群众演员,他们是肢体残疾人,在镜头前扮演着“伤兵”的角色。从最初在热心人的牵线下偶尔为之,到如今日渐成型的协作网络,他们在影视剧中“露脸”的机会越来越多,不仅通过参演影视作品获得收入,更在镜头前增添了自信,开辟了一条残健融合与文化
“以前夏天都要穿长袖遮住手臂,现在电视都上过了,露出来也没什么。”金峰平说着举起自己只有半截的右臂。这份坦然,源于他十余年的“群演”经历。
在东阳横店影视城,有一群特殊的群众演员,他们是肢体残疾人,在镜头前扮演着“伤兵”的角色。从最初在热心人的牵线下偶尔为之,到如今日渐成型的协作网络,他们在影视剧中“露脸”的机会越来越多,不仅通过参演影视作品获得收入,更在镜头前增添了自信,开辟了一条残健融合与文化参与的新路。
与金峰平一样,赵纯洪也是这条新路的早期探索者。16岁时因事故失去了双臂和右边小腿,但天生的乐观让他一直积极面对生活。如今48岁的他和妻子经营着一家瓷砖店。今年7月,他参演了由张永新导演的革命题材电视剧《伟大的长征》。
赵纯洪在工作
“我扮演的是伤兵,在山洞里面,为出去送信的小红军加油。”赵纯洪回忆道,“台词可以自由发挥,主要是眼神要追随主人公,目光和表情要坚定。就那一场戏,我拍了17个小时。凌晨4点进剧组,一直到晚上11点结束。”作为横店第一批参演影视剧制作的残疾人,赵纯洪已经有十来年的群众演员经验了。
“刚开始很兴奋,还有点好奇,毕竟平时都是看电视,从没想过还能自己去拍。”不过,实际的拍摄经历跟他预想的却是天差地别。
“夏天裹着厚厚的绷带,不光热,化伤残妆用的糖浆还会吸引蚊子;冬天很冷,断臂也要露出来,有几次因为时间长还冻伤了。”赵纯洪坦言,除了身体上的劳累,等待的过程也十分煎熬。“并不是到了化好妆就能拍,经常得在那边候场,我记得最久的一次,带妆边拍边等花了4天。最后那些糖浆黏在脸上,嘴也张不开,饭也没法吃。”
过程虽然辛苦,但剧组的工作人员都特别暖心。“我行动不便,上厕所需要人帮忙,我就忍着不喝水。导演多次跟我说,不要怕麻烦,有需要一定要告诉他。”现在,只要剧组有需要,赵纯洪都积极响应:“算是带头尝试,看看能不能多蹚出一条新路。而且参演革命题材,真实感受红色精神,我也觉得很有意义。”
金红杰在工作
拍戏不仅能带来特别的体验,也能获得一笔不错的“零花钱”。金红杰今年夏天在短剧《咸鱼飞升》中饰演厨房帮工,半天拍摄就赚了600元钱。他坦言:“现在做什么工作不辛苦?能多赚点外快总是好的。”相比十年前他参加《兰陵王》群演时一天是20-30元的收入,如今的待遇明显提升。“普通‘群演’8个小时给100-120元,我们8小时是500元,超时还有加班费。这都是‘大哥’帮我们去争取的。”
金红杰口中的“大哥”叫韦青,退休前是东阳市残联副主席,是当地残疾人中出了名的热心人,也是将这个群体引上影视拍摄道路的领路人。
“那会横店演员工会的人来找我,说有个韩国剧组在拍一部叫《千年湖》的电影,想找几个残疾人扮演伤兵,让我帮忙看看有没有愿意来试试的残疾人。”韦青介绍,那是2002年,国内的影视剧缺胳膊断腿用的是假人。起初,他也有顾虑,担心没有人愿意接这个活。“要面对镜头,还要将身体缺陷展示在观众眼前,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让他意外的是,他邀约了几个相熟的残疾人,得到了积极响应,金峰平就是其中之一。
金峰平在《建军大业》中的画面
失去一条手臂的金峰平在2017年上映的《建军大业》里有一个3秒钟左右的正脸镜头,还因为用断臂向朱德敬礼的特写动作,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了影片末尾的演职人员表里。“起初我自己没看到,是别人看到告诉我的。为了这个,我守在电脑前又看了一遍,硬是等到字幕出现,亲眼确认了,才告诉我爸和我儿子。”金峰平笑着说,这份认可让他倍感自豪。
“现场导演耐心地告诉我该用什么样的神态、表情,还跟我说不要紧张,跟平时一样,正常演就是。”金峰平说,剧组工作人员不会因为他们身体上有残缺另眼相看,反而会多些关照和尊重。这份温暖让他更能直面自身,“我现在夏天都穿短袖,电视都上过了,还怕什么。我也不比别人差。”
金峰平在开车
如今的金峰平经营着一家工程咨询公司,考了C5驾照。影视表演,成了他正视自身、重建自信的一剂良药。他坦言:“参演的经历最重要的是让我们走出家门,增长见识,人只有走出去才会有好运气。”
随着短剧等影视行业的兴起,除了肢体,视力、听力等残疾类别的群众演员需求也在增加。2023年11月,一个新的专业平台加入了支持行列。横店残疾人之家被中国肢残人协会授予“特性影像演员经纪实训机构——横店工作站”的牌子。目前,该机构登记有“特性演员”80多人,其中30多人持有演员证。
演员定妆照
就在8月19日,刚有2名肢残人参加了优酷出品的民国题材剧《九门》的拍摄。残疾人之家负责人严永明介绍说:“每个月都会有好几个剧组找过来,我们根据剧组的需要,比如身高、年龄、残疾类别等,推荐合适的人过去面试。”
横店残疾人之家提供的支持也细致入微。“我们会安排志愿者充当‘经纪人’的角色,送他们到片场,帮他们保管个人物品,帮他们卸妆等。因为我们这里离影视城很近,如果是外地过来的,还可以住在我们残疾人之家。”同时机构还提供盲文翻译、手语翻译服务,力求为不同障碍类型的演员扫除参与障碍。
随着影视剧制作的日益精良,群众演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以前一般推荐过去,都能采用,现在经常需要多次推荐,有几次找不到合适的,我还到周边县市帮忙去找。”韦青说。正因如此,他们在去年11月邀请了“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老师,专门举办了一期群众演员培训班。“今年计划开第二期、第三期,希望通过参演影视剧,帮助残疾人增强自信和社交能力,同时促进残健融合。”
横店残疾人特性演员,这个依托当地影视特色产业、由爱心人士牵头、机构助力的特殊群体,他们演绎的融合与增收新路,他们所付出的汗水与努力应该被看见。虽然镜头记录下身体的“残缺”,但透过镜头,他们的人生舞台正变得更加宽广。
来源:夕阳下的追忆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