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到一个视频,卢麒元对张艺谋导演及作品《菊豆》激烈指责“文学不够”,将“狗屁伤痕文学”、“反革命”等极端标签肆意粘贴。此番言论,已非文艺批评,而是穿越时空的思想暴力,映照出理性缺位下批评的异化与迷失,也反映出卢某人对文学艺术的肤浅认知!
看到一个视频,卢麒元对张艺谋导演及作品《菊豆》激烈指责“文学不够”,将“狗屁伤痕文学”、“反革命”等极端标签肆意粘贴。此番言论,已非文艺批评,而是穿越时空的思想暴力,映照出理性缺位下批评的异化与迷失,也反映出卢某人对文学艺术的肤浅认知!
文艺批评本应立于理性基石之上,通过严谨分析与平等对话,促进文化繁荣。然观卢麒元之论,既无对电影美学的具体剖析,亦无对历史语境的深入考察,唯有“文革”式大棒的呼啸而来。这种将复杂文艺作品简化为政治标签的粗暴行径,无异于闭目塞听的精神自戕。《菊豆》所揭示的人性挣扎与社会桎梏,其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岂是一句“狗屁”所能抹杀?批评一旦抛弃理性,便沦为喧嚣的独白,再无建设性可言。
更堪忧者,卢麒元公然为“文化大革命”张目,称之为“中国工业化必经的精神洗礼”。此番言论,是对历史苦难的轻佻背叛。将“文革”这一民族创伤美化为“精神洗礼”,不仅是对无数受害者记忆的亵渎,更是对历史规律的公然蔑视。十年浩劫,文明凋敝,经济濒崩,岂是工业化之途?历史已作出庄严审判,任何为其翻案的企图,皆是对社会进步方向的背离。我们不能允许苦难被美化,更不能允许反思被嘲弄,这是对过去与未来的基本责任。
卢麒元自以“思想家”,实无自知之明。真正思想者必怀谦卑与敬畏,而非以真理代言人自居,行语言霸权之实。思想家追求的是启迪民智,而非煽动对立;是构建共识,而非制造分裂。当批评只剩下辱骂与攻击,当思考沦为教条与口号,这不仅是个人的自知之失,更是公共讨论文化的悲哀。
一个健康社会,容得下不同声音,却容不下恶意诋毁;鼓励多元思考,却必须警惕极端思维。我们应捍卫理性批评的尊严,拒绝以“革命”之名行撕裂之实。唯有如此,文明才能在对话中前行,而非在谩骂中倒退。
来源:梦城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