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万物》收官,杨幂靠着这部剧打了场 “翻身仗”,可观众心里都清楚,这部剧的 “演技定海神针”,是迟蓬。她演的 “大脚娘”,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只跟着儿子叫 “封家大娘”,戏份不算多,却凭着一股子活灵活现的 “地气儿”,把观众的目光牢牢抓在手里 —— 斜楞着眼
《生万物》收官,杨幂靠着这部剧打了场 “翻身仗”,可观众心里都清楚,这部剧的 “演技定海神针”,是迟蓬。她演的 “大脚娘”,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只跟着儿子叫 “封家大娘”,戏份不算多,却凭着一股子活灵活现的 “地气儿”,把观众的目光牢牢抓在手里 —— 斜楞着眼睛怼老伴的劲儿,天冷时不自觉发抖的身子,见儿媳妇吃饭噎着,自己先喉咙滚三滚才憋出 “慢点儿”,连鲁南话里特有的调调,都像从沂蒙山里刚走出来的农妇。
谁能想到,这个把 “农民娘” 演得真假难辨的演员,在娱乐圈里却常年 “被遗忘”:《生万物》群像海报里,找不到大脚娘的身影;起初片头演员表,宁愿加一两场戏的于震,也没她的名字,直到后来热度上来,才被挤在林永健后面;演了 40 年戏,除了 25 岁时凭《红叶,在山那边》拿过一次飞天奖最佳女配,此后再没染指过金鹰、飞天、白玉兰这些主流奖项,最多就是偶尔被 “照顾” 着提名,次次都是白跑一趟。
可迟蓬好像不在乎这些。金鸡奖颁奖礼上,她票数输给王珞丹,倪萍为她抱不平,当着台下大佬的面 “开炮”,说 “年轻漂亮就是吃香”,她却穿着胶鞋就去了现场,跟去菜市场似的,没带半点功利心。有人问她 “没拿奖遗憾吗”,她只淡淡笑:“演员的本分是演好角色,不是拿奖。”
《生万物》里的 “大脚娘”:没有爆发戏,却靠细节封神
《生万物》里的大脚娘,是个典型的 “背景板角色”—— 没有大起大落的剧情,没有撕心裂肺的哭戏,可迟蓬硬是把她演成了 “全剧的魂”。
她出场时,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头发用一根木簪挽着,手里攥着个补丁摞补丁的布包,往门槛上一坐,腿一叉,那股子庄稼人的利索劲儿就出来了。有场戏是儿媳妇吃饭太急噎着,她没冲上去拍背,而是先愣了一下,喉咙跟着动了动,像是自己也跟着噎着似的,半天才憋出句 “慢点儿,没人跟你抢”,语气里有心疼,还有点嗔怪,全是生活里真实的婆婆样。
还有次家里出了事,老头子慌得没了主意,她斜楞了老头子一眼,手往腰上一叉:“慌啥?天塌下来有我呢!” 那眼神里的笃定,把 “家里定海神针” 的角色立得稳稳的。就连当背景板时,她也没闲着 —— 别人说话,她手里剥着玉米,耳朵却支棱着,眼神跟着剧情走,偶尔插一句 “是这么个理”,自然得像真的在自家院子里聊天。
观众说:“看迟蓬演戏,就像看邻居家大娘过日子,一点不演。” 可没人知道,这种 “不演”,背后是几十年的功力。为了学好鲁南话,她提前半个月去沂蒙山区,跟着当地农民一起下地、做饭,把方言里的腔调、语气摸得透透的;为了演出天寒地冻的感觉,她在戏服里塞冰袋,让自己真的冷得发抖;就连手上的老茧,都是她提前用砂纸磨出来的,不是化妆画的。
从 “西影厂七仙女” 到 “农民专业户”:她被角色 “催老”,却甘之如饴
年轻时候的迟蓬,可不是现在这副 “糙娘” 模样。她是西影厂 “七仙女” 之一,和巩俐是同期,大眼睛,额间一颗痣,笑起来有股港风气质,妥妥的美人胚子。可她偏偏选了最难走的路 —— 演农民、演底层百姓,一演就是几十年。
《沂蒙》里的红嫂,她演得大义凛然,为了救伤员,自己饿着肚子也要省下粮食,有场戏是她给伤员喂药,眼神里的心疼和坚定,让演员杜源都忍不住称她为 “中国妈妈演得最好的”;《温州一家人》里,她和李立群演一对创业夫妻,从农村到城市,她把角色的坚韧和温柔演得入木三分;《小巷人家》里,她又变身刻薄婆婆,一肚子心眼,眼神里的算计,让人恨得牙痒痒。
这些角色,把她 “催老” 了 —— 脸上的皱纹多了,手上的老茧厚了,连说话都带着一股子泥土味。有人劝她 “别总演农民,演点洋气的角色”,她却笑:“农民也是人,也有喜怒哀乐,把他们演好,一样有意义。”
可行业对她并不友好。因为不红,没有流量,她经常被剧组忽视:演员表被落下,宣传海报没位置,奖项更是轮不到她。倪萍替她不值,在颁奖礼上替她说话,她却反过来劝倪萍:“没事,观众记得我就行。”
农民的一句话,比任何奖项都体面
虽然主流奖项不待见她,可观众的眼睛是亮的。《生万物》热播后,她开了社交账号,一夜之间涨了近万粉,都是实打实的观众,留言里全是 “大脚娘演得太好了”“终于知道您叫迟蓬了”;央视找她做专访,镜头里的她,穿着素净的衣服,头发梳得整齐,和戏里的 “糙娘” 判若两人,说话温温柔柔,却句句有分量。
采访时,她聊起大脚娘,说:“这个角色就是生活里的人,不用刻意演,想到什么说什么,自然而然就对了。” 她也坦言,自己想演点反差大的角色,比如知识分子,“但不管演什么,我都随时准备着”。
最让她感动的,不是央视的专访,也不是粉丝的追捧,而是一个农民的一句话。有次她去农村拍戏,遇到一个真农民,对方一见到她,就热络地问:“迟蓬啊,你家的地种得怎么样了?”
就是这句稀松平常的话,让迟蓬高兴了好几天。她说:“这说明观众信了,他们觉得我就是真的农民,这比拿任何奖都让我开心。”
演了 40 年戏,她没红过,没拿过多少大奖,可她把每个角色都演活了;她被行业忽视,却被观众记在心里。如今,随着《生万物》的爆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 “迟蓬” 这个名字,知道了这个演农民演得比农民还像农民的好演员。
就像她自己说的:“演员不用追求虚名,只要观众记得你的角色,就是最大的体面。” 而那个农民的问句,就是观众给她最好的 “奖杯”,比任何金银奖牌都珍贵。
来源:文安融媒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