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报上唐国强与宋亚轩占据C位,时代少年团成员集体亮相第三排,而连续六季稳坐“王牌家族”席位的华晨宇,名字悄然消失于阵容列表。
8月29日,浙江卫视《王牌对王牌9》官宣定档。
海报上唐国强与宋亚轩占据C位,时代少年团成员集体亮相第三排,而连续六季稳坐“王牌家族”席位的华晨宇,名字悄然消失于阵容列表。
没有煽情告别,没有官方解释,这场退出低调得近乎刻意,却意外掀起舆论涟漪——网友一边翻出他六年来的综艺成长轨迹,一边揣测:为何偏偏是此时离开?
事实上,华晨宇的退出并非突发。
从贾玲第八季缺席、沈腾第九季转为“飞行嘉宾”开始,王牌家族的灵魂已然瓦解。
而节目组力推年轻流量、调整战略重心的举动,更像是一封无声的“告别信”。
有业内制片人透露:“综艺阵容迭代背后是平台与艺人商业价值的博弈。华晨宇的选择,更像是一场‘及时止损’。”
2016年,华晨宇初登《王牌对王牌》时,还是个在游戏环节手足无措的“音乐鬼才”。
镜头前他习惯性躲在沈腾身后,接梗时眼神游离,甚至被观众质疑“综艺感为零”。
但节目组的耐心和沈腾贾玲的“带娃式栽培”,逐渐撬开他的保护壳。
第四季中,华晨宇在音乐接龙环节即兴改编《菠萝菠萝蜜》,笑倒全场;第五季“你划我猜”游戏中,他模仿沈腾瘫坐沙发的姿势,精准戳中观众笑点。
这些瞬间并非剧本设计,而是他逐渐放松后自然流露的“反差萌”。
对节目而言,华晨宇的存在平衡了娱乐性与专业性。
他带来的《寒鸦少年》、《好想爱这个世界啊》等舞台播放量屡破千万,甚至反哺节目登上热搜。
一位编导评价:“他是少数能兼顾流量与质感的艺人,音乐输出从不敷衍。”
王牌家族的灵魂人物从来不是单一个体,而是沈腾+贾玲的“喜剧双核”。
贾玲的控场能力与沈腾的即兴幽默,构建了节目独特的“家庭感”。
但当贾玲因电影创作淡出、沈腾转为间歇性参与后,这种氛围彻底瓦解。
第九季中,沙溢、杨迪虽能制造笑点,但风格更偏向“任务型搞笑”,缺乏原有阵容的默契与温度。
网友直言:“新组合像临时搭台唱戏,每个人都在努力但就是不熟。”
而对华晨宇这类需要安全感才能展现真实的艺人而言,失去“保护罩”意味着综艺人设的重新磨合——这对已通过节目完成形象转型的他而言,显然性价比过低。
浙江卫视对《王牌对王牌9》的年轻化布局早已不是秘密。
从宋亚轩常驻开始,节目镜头明显向新生代倾斜。
第九季海报中,时代少年团集体占据第三排,宋亚轩与老戏骨唐国强平番C位,暗示流量分配规则的改写。
平台需要新鲜面孔维持话题热度。
时代少年团粉丝打投能力惊人,单条预告片转发量破百万;而华晨宇的粉丝虽基数庞大,但黏性更多集中于音乐领域。
一位综艺策划人分析:“30+艺人在游戏类综艺中容易陷入尴尬——太认真被骂‘较真’,划水又被批‘敷衍’。”华晨宇若留下,很可能面临镜头压缩、人设边缘化的风险。
华晨宇的退出并非被动抛弃,而更像主动选择的“毕业”。
2023年以来,他重启“火星演唱会”巡演、发行新专辑、担任音乐导师,重心明显回归音乐本位。综艺于他而言已是“增值项”而非“必需品”。
在第六季的《王牌对王牌》中就已足够展示他的成长与多元性,继续停留可能透支观众好感。
相反,急流勇退反而固化“谦逊专注”的艺术家印象。
正如网友调侃:“关晓彤难道不想走?但她的影视作品能带来的曝光或许不如综艺节目《王牌对王牌》。”这句话残酷却真实——艺人的去留,终归是资源与风险权衡的结果。
华晨宇与《王牌》的六年,恰似一场互相成就的共生实验:节目帮他打破圈层,他用音乐回报热度。而如今的告别,则是对双方价值最大化的理性选择。
这或许给行业留下一道思考题:当综艺成为艺人转型的跳板,如何在高曝光与主业价值间找到平衡?当流量洪流席卷而来,是随波逐流还是守住本位?华晨宇的答案显然是后者——毕竟真正的“王牌”,从来不需要依附于任何一个舞台。
“沈腾贾玲走后,节目只剩硬拗的笑点”——@娱乐观察员“华晨宇退出才是真爱粉想看到的:歌手回归音乐,别在综艺里消耗灵气”——@火星演唱会常驻观众“少年团赢了流量,但别忘了《王牌对王牌》当初靠的是质量不是数据”——@经典综艺爱好者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在下面留言,一起讨论!
来源:淘乐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