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及越剧,绕不开“徐派”;说起“徐派”小生,无人不晓创始人徐玉兰。这位在戏曲舞台上绽放了近一个世纪的艺术家,用清亮婉转的唱腔、俊朗洒脱的身段,塑造了无数经典角色——《红楼梦》里多情叛逆的贾宝玉、《追鱼》中正直痴情的张珍、《北地王》里悲怆决绝的刘谌,每一个形象都
提及越剧,绕不开“徐派”;说起“徐派”小生,无人不晓创始人徐玉兰。这位在戏曲舞台上绽放了近一个世纪的艺术家,用清亮婉转的唱腔、俊朗洒脱的身段,塑造了无数经典角色——《红楼梦》里多情叛逆的贾宝玉、《追鱼》中正直痴情的张珍、《北地王》里悲怆决绝的刘谌,每一个形象都如同刻在观众心底的烙印,让“徐派”艺术成为越剧史上不可磨灭的丰碑。
她的艺术成就,早已超越了“名角”的范畴。2006年,“百年越剧”评选中,她获评“特殊贡献艺术家”,这份荣誉是对她数十年坚守越剧舞台的肯定;2013年,中国戏曲界最高荣誉“终身成就奖”颁给她时,业内无不感慨:“这份奖,徐玉兰担得起!”从12岁入科班学戏,到80多岁仍登台指导后辈,她把一辈子都交给了越剧,可鲜少有人知道,舞台之外的徐玉兰,人生却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的苦涩。
1976年的那个冬天,对55岁的徐玉兰来说,是生命里最漫长的寒冬。她的丈夫俞则人,在特殊年代里遭受迫害,最终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痛苦。消息传来时,徐玉兰正在外地演出,匆忙赶回的她,面对的是冰冷的灵堂和两个年幼的儿子。彼时,外界有人劝她:“你还年轻,往后日子还长,不如再找个人依靠。”可徐玉兰只是摇了摇头,她看着丈夫的遗像,一字一句地说:“我这辈子,都是俞家人。”
此后的日子里,她既是舞台上光芒万丈的艺术家,也是家里里里外外的顶梁柱。白天,她要带着剧团排戏、演出,用尽全力守护着越剧这门艺术;晚上回到家,卸下戏服和妆容,她又成了两个儿子的“超人妈妈”——给孩子洗衣做饭,辅导功课,在孩子受委屈时把他们搂进怀里安慰。哪怕后来儿子们渐渐长大,她也始终没再提过再婚的事,逢年过节总会带着儿子回俞家老宅,陪公婆说话,替丈夫尽孝。有人问她图什么,她笑着说:“夫妻一场,承诺过的事,不能不算数。”
本以为熬过艰难岁月,等儿子们成家立业,就能享享天伦之乐,可命运却又给了徐玉兰一次考验。上世纪90年代,两个儿子先后考取了美国的大学,毕业后又因工作原因定居当地。送儿子们出国那天,徐玉兰站在机场安检口,看着两个高大的儿子转身挥手,强忍着眼泪说了句“照顾好自己”,可转身离开时,眼泪还是止不住地往下流。
起初,儿子们还会经常打电话回来,逢年过节也会尽量回国团聚。可随着时间推移,儿子们在国外有了自己的家庭、事业,回来的次数越来越少,电话也从每天一次变成每周一次,最后变成了每月一次。徐玉兰的家,渐渐变得冷清起来。曾经热热闹闹的客厅,如今只剩下她一个人看电视;饭桌上,再也没有了儿子们争抢饭菜的声音;就连她精心打理的阳台花园,也只有她自己会对着花草说话。
晚年的徐玉兰,身体大不如前,膝盖疼得厉害时,连走路都要扶着墙。有一次,她在家不小心摔了一跤,躺在地上半天爬不起来,最后还是邻居听到动静赶来帮忙。送到医院后,医生说需要有人陪护,她犹豫了很久,才拨通了儿子的电话。电话那头,儿子的声音带着歉意:“妈,我这边项目正忙,实在走不开,要不请个护工吧?”徐玉兰握着电话,喉咙发紧,最后只说了句“没事,你们忙吧,我能行”。挂了电话,她看着病房里其他病床前忙前忙后的家属,眼眶又红了。
可即便如此,徐玉兰从未在儿子面前抱怨过一句。每次视频通话,她都会把自己收拾得整整齐齐,笑着说“我好得很,昨天还去公园散步了”“楼下邻居送了我自己种的菜,特别新鲜”。她怕儿子担心,更怕给他们添麻烦。只有身边亲近的人知道,那些独自一人的夜晚,她常常会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手里拿着丈夫的旧照片,一看就是大半夜;有时候翻出儿子们小时候的衣服,摸着上面的补丁,眼泪会无声地打湿衣襟。
后来,越剧界的后辈们知道了她的情况,经常会上门探望,带些水果点心,陪她聊聊天。有一次,年轻演员学唱《红楼梦》里的“金玉良缘”,唱到“林妹妹,今天是你大喜的日子”时,徐玉兰突然红了眼,她想起自己年轻时演贾宝玉,在台上哭着喊“林妹妹”,台下观众跟着落泪,可如今,自己却连个能陪她说话的人都没有。可她很快又调整好情绪,耐心地给后辈指导唱腔:“这里的情绪要再饱满些,宝玉的伤心不是嚎啕大哭,是压在心里的痛。”
2017年,96岁的徐玉兰走完了她的一生。临终前,她手里紧紧攥着两张照片——一张是和丈夫俞则人的合影,一张是两个儿子小时候的全家福。她到最后,都在盼着能再和家人团聚,可这个愿望,终究没能实现。
徐玉兰的一生,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越剧。台上,她演尽了世间的爱恨情仇,赢得了满堂喝彩;台下,她经历了丧夫之痛,又承受了晚年空巢的孤寂。她用一辈子诠释了“坚守”——对艺术的坚守,让“徐派”流传至今;对爱情的坚守,让她守了一辈子俞家儿媳的身份;对亲情的坚守,让她从不抱怨儿子的缺席。
如今,再听“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唱腔,我们会想起舞台上那个风华绝代的贾宝玉,更会想起舞台下那个独自承受孤独的徐玉兰。她的故事,不仅是一位艺术家的传奇,更藏着无数中国父母的缩影——为了子女,甘愿把思念藏在心底,把苦楚咽进肚子里,哪怕自己过得再孤单,也只愿孩子能过得好。这份深沉的爱,比舞台上的故事更动人,也更让人心疼。
来源:奇妙圆月x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