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里的郑泌昌?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5-22 23:53 2

摘要:在《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中,郑泌昌就是个典型的官场“老油条”,看似精明能干,实则自私自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个让人又恨又觉得可悲的角色。

文丨史官

在《大明王朝1566》这部剧中,郑泌昌就是个典型的官场“老油条”,看似精明能干,实则自私自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个让人又恨又觉得可悲的角色。

郑泌昌开口闭口都是“朝廷”,可他心里装的哪是什么朝廷,不过是自己的乌纱帽和兜里的银子罢了。

就拿改稻为桑这件事来说,上面的旨意一下,他就一门心思地想着怎么从中捞好处,全然不顾百姓的死活。

当海瑞等人试图为百姓争取利益时,他却在一旁冷嘲热讽,说什么“圣人的书是拿来给人看的,拿来办事,百无一用”。

瞧瞧,这就是他的为官之道,把圣人的教诲抛诸脑后,只知道迎合上意,中饱私囊。

他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深谙为官的“潜规则”。

为了讨好上司,他可以卑躬屈膝,毫无尊严可言。

面对严嵩父子的权势,他像只哈巴狗一样,唯命是从。

严嵩要他推行改稻为桑,哪怕知道这是个烫手山芋,他也不敢有半句怨言,只会硬着头皮去干,还美其名曰“为朝廷分忧”。

可实际上,他是怕得罪了严嵩,自己的官就做不下去了。

这种人,没有半点自己的主见和原则,完全是权势的附庸。

郑泌昌还特别擅长甩锅。

出了问题,他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如何解决,而是如何把责任推给别人。

当改稻为桑引发了一系列民变时,他不是想着去安抚百姓,解决问题的根源,而是想着把责任推给下面的官员,或者干脆说是刁民闹事。

他那副嘴脸,就像个耍赖的小孩,做错了事却不肯承认,还试图找替罪羊。

而且,他这个人极度贪婪。

在任上,他没少搜刮民脂民膏。

为了填满自己的腰包,他不惜破坏国家的经济秩序,与商人勾结,贱买百姓的田地。

他以为自己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可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他的贪婪最终也为他自己埋下了祸根。

从历史背景来看,郑泌昌这样的官员在封建王朝并不少见。

在那个皇权至上的时代,官场腐败成风,像他这样的人就是官场生态的一个缩影。

他们只知道追求个人的利益,而不顾国家和百姓的利益。

他们的存在,加剧了社会的矛盾,也加速了王朝的衰落。

郑泌昌以为自己在官场中如鱼得水,能够左右逢源,可他却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早已被人看穿。

他就像一个跳梁小丑,在权力的舞台上尽情表演,却不知自己的结局早已注定。

他的贪婪、自私和无能,最终让他走上了绝路,也让我们看到了封建官场的黑暗和腐朽。

正如古人云:“多行不义必自毙。”郑泌昌的下场,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来源:喜欢上历史的小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