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使得嘉靖不得不采取极端手段来应对危机。他希望通过敛财来解决燃眉之急,同时也为了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然而,这种做法却引发了更多的矛盾和冲突,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进一步动荡。你这比喻其实更像大明劫里孙传庭让士绅们捐钱,许大善人说好,认捐一百两银子,底下小善人们说认捐五十两,三十两。可给京城的周阁老一万两黄金,徐侍郎三千两黄金。后来被孙传庭刀架脖子上,一刀一个,个个十几万的爆金币。即位的时候,这帮大臣就想借着礼仪来控制皇帝,导致这位在政治手腕上堪称天才的皇帝起根儿上就不再信任这个官僚集团,但又不得不依靠官僚来进行必要的管理。剧里严党只是分赃不均的问题吗?徐阶也只是兼并土地,严党可是直接粗暴的马踏青苗毁堤淹田,要不是胡宗宪戚继光在那撑着,有海瑞之流安抚百姓,东南怕不是要成为又一个河套,别说税收不上来多少,连地都不一定姓朱。天下是你的没错,但你一个人管不过来也不想管,然后你就雇一个集团帮你管,就要给他们分钱,时间长了,发现他们拿的钱比你拿的还多,换人也没用,都是这个样子。所以明朝又扶持了一个宦官集团想管着文官集团,结果大家看到了,因为人都是有贪欲的,一旦有了权利这种贪欲还会无限扩张的,文官至少还有点文化有点脑子,宦官有了不受控制的权利更麻烦。文官政治时代有什办法?皇权被制约,想办啥大事都难!如果我是嘉靖,也会扶植一批文官打击另一批文官。掌握住中央权利,然后自己负责躺平!至于炼炼丹、修几座道观花得了几个钱?就这样那些文官还叽叽歪歪的,眼不见心不烦!就这样也平了倭患,给穆宗培养了后备人才,够可以了。其实说到底,还是明中后期中央财政出了大问题,就算嘉靖学崇祯那样子节俭,明朝财政也不会好转,顶多就混个道光的名声,如果是这样,嘉靖又何必这样委屈自己呢?至于如何解决明中后期财政,可以说是困难重重,几乎无解,即使学张居正,那也只会为明朝更早埋下祸根!我每次看到嘉靖就想,莫得事,大明都这样还能再撑几代皇帝,远着呢。真是不应该,大堂哥离奇死去,嘉靖一辈子都在争财权与军权,没有托孤大臣,最亲近的人是和他一起进京的贴身太监与发小,所谓严党与清流本质一路货色。你说的也不完全对,因为后边修宫殿的钱就是从国库里出的,而且还是徐阶他们从其他部门抠出来不少,只能说皇帝用钱还是会受到掣肘的。皇帝说是拥有天下,但为了防止他任性,有一套明里暗里的制度限制他,户部的钱哪有小金库用起来痛快。第一,仅仅江南制造局的上供远远不是嘉靖内帑收入的全部,明朝在江南就有三大制造局,苏州,杭州,江宁,从剧中看,杨金水常驻杭州,那就是杭州制造局,这每年一百万两只是江南丝绸收入的只是三分之一罢了。何况还有别的收入,比如各种矿。嘉靖一年的内帑收入恐怕五百万两打不住。甚至不是工程项目,哪怕是国防项目,也有很多资金花嘉靖身上了,比如开局严世蕃就说,兵部给水师造大船,然后船被借去给嘉靖从南洋运木头了,然后船沉了。不管船是真沉了还是根本就没造出来纯洗钱,反正就是花嘉靖头上了。这么看来,他一年花的钱不止千万吧。银子又没长腿,不会自己跑到皇帝面前去。如果整个天下都是皇帝的,那为啥崇祯军饷都开不出来,李自成却能从富商家里抄出来成吨的白银?摘要: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使得嘉靖不得不采取极端手段来应对危机。他希望通过敛财来解决燃眉之急,同时也为了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然而,这种做法却引发了更多的矛盾和冲突,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进一步动荡。
来源:书生说故事1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