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0年安徽的夏夜,一个女婴的啼哭划破星空。谁也不会想到,这个被留在老家由奶奶抚养的第七个孩子,未来会以歌声叩开亿万中国人的心扉,更会因一场不被祝福的婚姻,书写出跨越半个世纪的爱情传奇。
1950年安徽的夏夜,一个女婴的啼哭划破星空。谁也不会想到,这个被留在老家由奶奶抚养的第七个孩子,未来会以歌声叩开亿万中国人的心扉,更会因一场不被祝福的婚姻,书写出跨越半个世纪的爱情传奇。
12岁那年,奚秀兰攥着父亲从香港寄来的船票,第一次见到维多利亚港的灯火。彼时的她不会说粤语,却在音乐中找到与世界对话的方式。16岁从2000人中杀出重围考入丽的电视台训练班时,她不曾料到,未来等待她的不仅是《绿岛小夜曲》的冠军奖杯,还有与豪门公子谢嘉亮惊心动魄的爱情——那个为她放弃亿万家产的男子,在1979年4月12日的暴雨中,用7000港币的全部积蓄,与她许下白头之约。婚礼没有父母见证,婚纱是店家施舍的旧物,滂沱大雨却在仪式开始时奇迹般停歇,仿佛上天也为这对倔强的恋人动容。
当1984年央视春晚的聚光灯亮起时,34岁的奚秀兰身着水袖长裙,用《阿里山的姑娘》将宝岛风情倾泻在神州大地。舞台背后,是丈夫谢嘉亮在服装间默默替她熨烫戏服的侧影。这个曾经的富家少爷,此刻正为省下搬运费,亲自扛着音响设备穿梭于电视台走廊。春晚导演后来回忆:“她每次彩排完都会跑着去找丈夫,两人分吃一个盒饭的样子,比任何爱情电影都动人。”
这场婚姻的代价远比想象沉重。谢家切断经济来源后,夫妻俩蜗居在9平米的出租屋,奚秀兰日赶十场商演,曾创下一天唱60首歌的记录。1982年《我的祖国》斩获白金唱片时,她将奖金悉数投入丈夫的电子元件小作坊。当媒体追问为何不买珠宝华服,她笑答:“我的先生就是最珍贵的宝石。”正是这份信任,让谢嘉亮从零起步,最终在深圳创办年产值过亿的科技公司。
世人只见她春晚爆红的风光,却不知那袭惊艳全国的天女散花戏服,是丈夫连续三夜手缝金线的杰作。2005年,55岁的奚秀兰试探着提出离婚:“找个年轻姑娘给你生孩子吧。”谢嘉亮握紧她的手:“当年我选的是奚秀兰,不是生育机器。”这对无儿无女的夫妻,用44年光阴证明:真爱从来不是豪门联姻的筹码,而是两个灵魂在风雨中的相互成全。
如今75岁的民歌皇后,仍会在香港街头菜市场与丈夫十指相扣。当年轻人惊叹于她保养得宜的容颜,她总指着谢嘉亮说:“这是被爱情腌渍过的皱纹。”
来源:给我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