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可能听说过很多“保镖传奇”的故事,有些像电影,有些像江湖传说,真假难辨。但李旭这个人,是实打实干出来的。他曾经单枪匹马去中东,用拳头赢得尊重;他也曾是巴菲特的贴身保镖,时薪高达28万元;更夸张的是,他能用一根筷子穿透3厘米厚的钢板。
你可能听说过很多“保镖传奇”的故事,有些像电影,有些像江湖传说,真假难辨。但李旭这个人,是实打实干出来的。他曾经单枪匹马去中东,用拳头赢得尊重;他也曾是巴菲特的贴身保镖,时薪高达28万元;更夸张的是,他能用一根筷子穿透3厘米厚的钢板。
李旭出生在河北邢台,那是一个风沙很大的地方,也是个出过不少练家子的地方。他的父亲是个传统武术教练,擅长形意拳、八极拳,家里祖辈几代人都和武术打交道。三岁起,他就跟着父亲练功。
你可以想象,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每天早晨天还没亮就起来压腿、扎马步,练拳击掌。他也不太明白为什么要练这些,尤其是“铁砂掌”。那玩意真疼。练一次,手就红肿一整天。他小时候说过一句话:“那时候不知道练这个有什么用,就知道不能不练。”
但有一次,家里盖新房子,他顺手一掌把砖劈成了两半。那一瞬间,他的世界亮了。所有痛苦训练突然有了意义。这不是表演,这是力量。
从那天起,李旭就不再怀疑练武的意义。他也不是那种靠天赋的人,更多的是苦练,硬练。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还不像现在这么“走出去”。但李旭早早就出国了。他一个人去了中东,那时那地方对中国人并不友善。被嘲笑是常有的事,什么“东亚病夫”的调侃都听过。
但李旭靠的不是嘴。他用的是拳头——真的。一次在街头,一群人围着他起哄,他没有争吵,一个漂亮的侧踢加摔投,瞬间解决。他那天穿的是便装,对方连武器都没摸出来。
没几个月,他的名声就在当地传开了。很多人登门拜访:有的要拜他为师,有的要请他做私人保镖,还有人想和他合伙开武馆。都被他婉拒了。
他那时候的理由很简单:“我还不够强。”
这点特别让人服。大多数人到了这一步,早就“名利双收”了,可李旭没有。他知道真正的威胁,不是街头混混,而是退役军人、特种兵。作为一个职业保镖,面对的常常是生死线上的对手,不容马虎。
李旭的职业转折点发生在1994年。他参加了特种部队的训练课程,随后又在1999年前往香港接受飞虎队的“楼宇战术”训练,包括室内CQB近距离战斗。这个阶段,是他从“武术高手”向“专业保镖”的质变。
之后,他前往美国,进入了政要保护学院。他是那所学院里第一个中国人。要知道,这所学院出来的,很多都是为美国高层政要服务的安保专家。中国能进去的人,几乎没有。
美国的训练非常系统,从格斗战术、火器操作、护送路线规划,到心理干预、临场判断、紧急医疗。李旭说,那是他人生中最充实的一段时光。他在那里拿到了PPS证书,这是国际公认的顶级保镖认证。
更让人佩服的是,李旭即便拿了证,也没有“歇一口气”。他继续在世界各地接受训练,光他参加的实战课程就遍及40多个国家,几乎涵盖了所有主流的军警训练体系。
网上最出名的一个段子是——李旭能用一根筷子刺穿3公分厚的钢板。
这听起来确实像“吹牛”,但这个测试在一些军警特训中确实存在——目标不是穿透,而是“定点高速打击能力”。李旭用的是中国传统飞镖手法结合现代力学训练,把一根竹筷子像箭一样掷出,打在特制钢板上的定点薄处。
这项技能的背后,是每天无数次的重复训练。他不是在秀花招,而是提醒自己:遇到危机,没有武器的时候,日常之物都能成为工具。真正的保镖,不能依赖外物。
李旭最出名的一段经历,是他为巴菲特担任贴身保镖。据公开报道,巴菲特对他非常信任,接送他时派的是专车接送。他也曾为美国前总统做过安保服务,这在中国保镖圈子里是头一次。
那时候,李旭的时薪达到了28万元人民币。这个数字并不是常规收入,而是高风险任务的临时酬劳。业内人士都知道,做这种顶级安保,报酬确实惊人,但背后的压力和风险也一样大。
李旭自己也坦言:“这是拿命换的工资。”
这些年他接触的客户,基本都是各国富商、政要、甚至军火商。面对的对手有时是职业杀手,甚至是“带着炸弹来谈判”的人。这种局面,没有心理素质,是不行的。
李旭很少在公开场合夸自己,但他很清楚保镖这一行的分量。
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保镖要做的不是打架,而是预防。”真正顶级的保镖,不是要在危机中拼命搏斗,而是提前识别、提前规避,让危险永远不会发生。
所以他非常注重细节。在做保护任务时,他习惯每天提前踩点两次:一次在清晨,一次在傍晚。检查出入口、摄像头死角、避难路线。他也不喝酒,不抽烟,永远保持随时应战的状态。
后来李旭写了两本书,一本叫《中国第一保镖》,另一本是《我的安全我做主》。这两本书,一个讲行业的内幕,一个教普通人自我防范。他说:“中国缺的不是武力,而是安全意识。”
他还成立了自己的安保公司,取名“九命”。猫有九命,人只有一命,在我手上可以多保几命。这是他的理念。不是玩梗,是责任。
公司后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保镖新兵,很多人现在也在海外从事高端安保工作。他说:“我这一身本事,不教人就浪费了。”
在中国,很多人对保镖这个职业存在偏见。觉得他们就是“扛包的”“看门的”。但在国际上,真正的保镖,是能独立作战的安保专家。他们受过心理学、战术学、法律法规等综合培训,是少数能“临危不乱”的人。
李旭也讲过,在一次中东任务中,他保护的对象在市场上突遭袭击,对方手持枪械。他当时只带了一根折叠匕首。短短30秒内制服对方并带人安全撤离。这事压根没人知道,但对客户来说,就是一次“无声的生还”。
网上有传言,说李连杰电影《中南海保镖》的角色原型是李建文,也有人说是李旭。其实李旭本人并不太在意这些。他说:“那是电影,我是活人。”
这句话,很有分寸。
李旭不是电影里的叶问,也不是詹姆斯·邦德。他是一个靠时间磨出来的职业保镖,是那个在凌晨三点坐在酒店走廊盯监控的人,是那个提前几天飞去踩点、查电梯通道、确认逃生门的“安静男人”。
这个职业,远比你想象的要严肃、要难、也要孤独。
参考资料:
《中国第一保镖》,李旭著,2011年出版。
李旭接受采访资料,《南方人物周刊》《中国新闻周刊》
公开报道:李旭参与国际安保、为巴菲特提供服务的新闻记录。
来源:宇宙骑士林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