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余派的人很多,但真正得到余叔岩亲传的只有孟小冬和李少春两人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21 22:48 1

摘要:余派是京剧生行的重要流派,流传广泛,传人众多。余叔岩先生当年有 “三小四少” 徒弟。这些徒弟在当时很有名气,如今学余派的人虽多,但真正得到他口传心授的只有两人,即孟小冬和李少春。

京剧大师余派创始人余叔岩先生

余派是京剧生行的重要流派,流传广泛,传人众多。余叔岩先生当年有 “三小四少” 徒弟。这些徒弟在当时很有名气,如今学余派的人虽多,但真正得到他口传心授的只有两人,即孟小冬和李少春。

民国 28 年,孟小冬和李少春先后拜入余叔岩门下。先是李少春拜师,孟小冬得知后,通过他人介绍也决定拜师,余叔岩便也收下了这位女徒弟。

余叔岩和徒弟李少春孟小冬

余叔岩教孟小冬和李少春的剧目有所不同。他教李少春的第一出戏是《战太平》,教得十分细致。李少春学会后,在新新戏院首演。演出当天,余叔岩亲自到后台 “把场”。据老戏迷回忆,那天余叔岩身穿蓝色夹袍、青马褂,手持镶白玉烟嘴,精神矍铄,丝毫看不出病容。他一进后台,整个后台立刻安静下来。演出时,余叔岩不时扒开台帘,观看李少春的唱念做打,还频频点头,显然很满意。

余叔岩是京剧大家,也是一位好老师;李少春天分极高。好老师和好徒弟相遇,自然能碰撞出艺术火花。余叔岩教孟小冬的第一出戏是《洪羊洞》。教李少春的第一出戏是《战太平》,之所以教李少春《战太平》,是因为他是文武老生,武功出色;而孟小冬没有武功基础,所以余叔岩教她《洪羊洞》这样以唱功为主的文戏。

孟小冬学会后,同样在新新戏院首演。这次余叔岩没有去后台,而是坐在前台观看。据说当时他身体长期患病,已经很长时间不出门走动了,但为了支持爱徒,还是强撑病体到场。此后,余叔岩很少再去剧院看两人演出,主要是因为他身体越来越差,行动不便。

孟小冬演《空城计》

孟小冬对师父非常尊敬孝顺,很讨余叔岩欢心,却也因此遭来师母嫉妒,师母给她设了不少阻碍。女人何苦为难女人?但是没有办法,善妒是女人的天性。尽管面临师母的刁难,孟小冬依然一心向学,凭借对京剧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排除万难,专心跟随余叔岩学艺。

余叔岩认真传授孟小冬《洪羊洞》《捉放曹》《搜孤救孤》《失街亭》等戏,都是手把手教学,所以孟小冬这几出戏演得极好。1947 年她在上海杜祠演出《搜孤救孤》,展现出的余派水平,得到了梨园界内外一致认可。余叔岩私下表示,孟小冬学他已学到四五成。可惜她是女儿身,受当时男女有别的观念限制,学戏存在诸多障碍;加上女性生理原因,确实不能完全学会老师的全部本事,这也是余先生的遗憾。

李少春受家庭环境影响,有时不太听从余叔岩先生的教导,逐渐让老师产生不满,后来余叔岩也就不再悉心教学。李少春得到余叔岩亲授的戏实际上只有《战太平》、《定军山》、《打渔杀家》、《洗浮山》这四出。余叔岩去世后,内外行一致公认,孟小冬是最得余先生艺术神韵的。

李少春演《战太平》

而作为一位天才演员李少春,因其所学较为庞杂,在余叔岩在世时,还曾悄悄演出一些老师不允许演的戏,这可能和他个人、家庭及当时环境都有关系。尽管如此,李少春的余派表演在当时也达到了顶级水平。不过,当时报纸对他这种杂而博的演出方式也有所批评和劝阻建议,认为他虽入了余派门径,但若这样啥都演,乱演下去,就不可能特别深入地掌握余派精髓。当然,由于李少春的不听劝阻,后来,他和师父关系也渐渐疏远。

总体来说,孟小冬和李少春都达到了学余派的较高水平,而真正传承余派精髓的,孟小冬似乎更胜一筹 。

来源:荷露团珠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