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界,陈戈是一个不应忘却的名字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14 06:14 2

摘要:在中国电影界,陈戈是一个不应忘却的名字。他是中国老一辈电影演员,也是导演、编剧和表演艺术家。陈戈长相英俊,在那浓密的眉毛下,一双目光如炬的眼睛坚定而沉着。他兴趣广泛,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是一位集演、编、导于一身的著名艺术家。尤其在表演方面,陈戈戏路宽广,既

在中国电影界,陈戈是一个不应忘却的名字。他是中国老一辈电影演员,也是导演、编剧和表演艺术家。陈戈长相英俊,在那浓密的眉毛下,一双目光如炬的眼睛坚定而沉着。他兴趣广泛,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是一位集演、编、导于一身的著名艺术家。尤其在表演方面,陈戈戏路宽广,既能演正面人物,也能演反面人物,让人不得不佩服老艺术家的演技之高。

老观众都知道,陈戈在《南征北战》中扮演的是我军师长,他用自己特有的“川普”口音所说的经典台词:“多少年来,蒋介石的算盘,都是靠我们来拨动的”、“告诉同志们,不要怕家里的坛坛罐罐被敌人打烂了”等等,是那么生动,又是那么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陈戈1916年出生,四川自贡人,曾经在成都大同电影学校学习,在大同电影学校,陈戈第一次正式接触了真正的表演艺术,同时也深深的迷上了表演这个舞台。"七七事变"后,陈戈和几个同学组成了一个抗战演剧队。因为出生在四川,陈戈的口音带着明显的方言特色,这不仅没有影响他的表演,反而让他塑造的人物更贴近生活,更接地气,一下子拉近了群众与革命的距离。

1940年,在游历了大半个国家,一路走一路看一路了解革命动态之后,陈戈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

在这里,他更加切身的体会到了革命的意义和革命的方向,和当地的文艺青年们一起,很快组建了延安青年剧院,迅速投入到以文艺形式宣传革命的工作中。在延安青年剧院,陈戈担任演出部主任,在这里,陈戈充分展现了自己的艺术才华。陈戈不仅能自己亲自上台演出,而且在编剧、舞台统筹方面,也表现出过人之处。

陈戈扮演的正面干部角色,不同于北影张平、八一李炎等演员以主要或重要角色为主,他大多演戏不多的配角,人物往往都是在关键的重要时刻出现,起着画龙点睛般作用。

如老电影《南征北战》,这是我国第一部军事故事片,为了顺利完成拍摄,上级部门给《南征北战》剧组调来了一个野战师,其中一个团还是刚刚从抗美援朝前线回来的,他们同时带来的还有货真价实的武器。不光武器是真的,《南征北战》拍摄的很多军事画面也是非常真实的,从战士们扛枪的姿势到射击的手势,都是标准的。它以恢宏的气势,宏大的场面,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陈戈在饰演我军师长时,凭借精湛的演技,表现出了我军高级指挥员的沉着、忠勇、有思想、有智慧,其大量台词叙事清晰,富有逻辑,充满艺术张力。《南征北战》是新中国军事题材影片中最早出现的高级将领之一,一个胸怀全局又平易近人的艺术形象。师长出场只有八次,起着贯穿全局体现我军战略方针、战术思想、扭转战局的作用。

1952年出演《南征北战》时,陈戈老师刚好36岁。他在第一次出场时,是在我军师部与各团团长开会,站在一张铺满地图的桌子,滔滔不绝地研究分析军事形势并制定战略部署。

陈戈老师沉稳地说:“文章就在这里,正面敌人是十八个师,我们一口还吃不下它;北路敌人是七个师,吃掉它有绝对把握;因此这一着棋必须分为两步走。我们摆开一个决战的架子,把敌人的注意力吸到这儿来,造成敌人的错误!主力就可以高度集中,高度机动,先吃北边这一坨,然后……”

这场戏虽然动作被局限在桌旁,但陈戈老师那近五百字的台词一气呵成,通过准确、精炼的形体、步伐、眼神表情,和那既严肃坚定又富有乐观诙谐的语言声调,一场戏就已经把一位深谋远虑、胸有成竹的我军军事将领的形象,传神入化地呈现在银幕上。透着深厚、真挚、豪放的气质和神态,有着令人信服、敬佩的将领风度。

在电影《停战以后》中,陈戈饰演的是我军陈司令员,威严而深思熟虑,他的角色展现了军人的坚定和智慧,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1958年上映的电影《党的女儿》中,陈戈老师出演了男一号王杰。这个角色饱含了对革命理想和牺牲精神的深刻诠释,使人物形象立体而感人。解放后,王杰升为了将军,在一次演出中认出台上的女儿,父女相认,女儿将包着妈妈党证和父亲长征前留下的两块银元的小包交给爸爸,爸爸抚摸着党证,告诉女儿:“你妈妈是我们党的好女儿。”看到这里,许多人曾泪如泉涌。

陈戈老师的表演风格独特,既能驾驭正面人物,也能刻画反面角色,戏路宽广,演技精湛。他在影视领域有着丰富的经历,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成功塑造了众多深入人心的角色。作为《抓壮丁》的编剧、导演和主要演员,陈戈通过精准而夸张的表演,刻画了王保长那个诡计多端、胡作非为的地痞形象。

人们熟悉的电影《抓壮丁》,陈戈老师塑造的"王保长"形象深入人心。在《抓壮丁》中,他生动演绎了那个让人记忆深刻的王保长,他的形象狡猾而又带有几分无奈,为影片增添了许多戏剧冲突。

《抓壮丁》是一部揭露国民党勾结地主迫害贫苦农民黑暗统治的讽刺喜剧。陈戈老师饰演的王保长梳着分头,说话有点结巴,脸庞有点浮肿,带着土气,几分诙谐几多讽刺,是一个可恨、可卑、可笑的人物。他在乡民面前,完全是心狠手辣,吃人不吐骨头的家伙;对吴雪那个财主既勾结又诈骗,阳奉阴违,两面三刀;在财主那个军官儿子面前,象泄了气的皮球一般,阿谀奉承;对地主小老婆则是垂涎三尺,暴露苍蝇逐臭般的谄媚丑相和伎俩。

那个王保长虽然在眼神、神态上有点夸张,但不是漫画化形象,陈戈往往能在极短的瞬间镜头中,把王保长多面人生态度、性格特征鲜明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他的本事。

但是在建国后的那段特殊年代,这部优秀作品被恶意解读,《抓壮丁》被打成大毒草,作品的创作背景、时代性和闪光点被忽视不见,缺点、不足以及微不足道的瑕疵被肆意放大。陈戈老师也因此受到了不公的待遇,多次的审问和殴打,给陈戈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身体伤害,最终导致陈戈因脑血栓而引发了瘫痪。后来北影重拍《南征北战》时,他曾希望重返银幕,但一腔志愿终未实现。

长期的郁郁寡欢,虽然后期恢复了名誉和待遇,但他还是在1981年1月1日因病去世,享年才65岁。

来源:一娱一乐一八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