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吕芳拿着海瑞奏折去找徐严,不会被嘉靖认为结党吗?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5-13 10:42 1

摘要:《大明王朝1566》中吕芳收到浙江送来的奏章,好脾气的老祖宗,气得大骂严嵩、严嵩要干什么?

《大明王朝1566》中吕芳收到浙江送来的奏章,好脾气的老祖宗,气得大骂严嵩、严嵩要干什么?

他思考之后,带着一坛酒以及浙江的奏章,去了严阁老府上。

不久之后,徐阁老穿着便衣,匆匆来到了严嵩家。

三巨头私下会面,吕芳没有事先向嘉靖汇报。

吕芳跟了道长四十年,他私下去见内阁首辅、次辅,内心不会担心皇帝认为三人结党吗?

吕芳行为的政治语境

剧中吕芳曾对犯错的干儿子冯保训诫:"做官要三思,思危、思退、思变"。

这种生存智慧恰恰映射出,在嘉靖朝为官的本质,所有政治行为,都必须在皇权划定的河道中流淌。

吕芳接到清流浙江的奏章后,发怒,是因为事情确实很棘手,一旦处理不好,很容易惹火上身。

吕芳是了解嘉靖心思的人,嘉靖只想将郑、何拉出来顶罪,其余一切还保持原样。

这份奏章的内容,牵扯浙江官场的事情越来越广,并且将毁堤淹田的幕后真凶,严世蕃也扯了出来。

这次吕芳还有一些私心,就是干儿子杨金水在浙江,知道并也参与了毁堤淹田的事情。

虽然杨金水是私下汇报过的,可那都是桌子下面的操作,如今清流确实写在纸上,该如何处置?

杨金水曾说过,有些事不上秤没有四两重,上了秤一千斤也打不住。

吕芳现在也不知道,这份奏章到底有多重?

杨金水已经疯了,是为了保全他,进一步也是保全嘉靖的面子。

如果将这份供词直接交给嘉靖,皇帝会犯难。

奏章的内容,会打破严党和清流之间的平衡,彻底开战,可如今的形势又不允许大乱

于是吕芳,为主子考虑,为他做了一回主,做了不该做的主。

吕芳的危机处理展现其政治智慧:既要让皇帝掌握事态,又要避免刺激其"青词治国"的合法性神话。

嘉靖权术体系的悖论

嘉靖几十年不上朝,靠的是什么掌控朝局?

不仅仅是顶级的心术,还有对信息的掌握。

他的统治充满道家权谋色彩,其御下之道正如韩非所言"君无见其所欲,君见其所欲,臣自将雕琢"。

这种刻意营造的"神秘政治"导致:越是核心权力圈,越需要模糊的默契。

作为信息枢纽的司礼监,本就承担着为皇帝试探风向的职能。

因此吕芳私下去见严嵩、徐阶,也是合理的。

嘉靖著名的长江黄河论:"古人称长江为江,黄河为河,长江水清,黄河水浊",这套"浊浪理论"正为其制衡术的哲学注解。

在此体系下,吕芳的行为,恰恰符合"浊浪"的运行规则。

信息才是权谋、布局以及博弈的硬性基础,没有全面的信息支撑,嘉靖也是没有办法控制满朝悍臣的。

吕芳的意图是对的,但是触碰了嘉靖的底线。

他瞒着皇帝,私自截断了嘉靖的信息渠道,说大了,就是吕芳不忠。

这是嘉靖不能忍受的,他才是大明最高决策者。

当然引发嘉靖爆发不满的,还有小人陈洪在背后捅刀,将嘉靖的怀疑无限扩大。

吕芳是嘉靖最信任的人,但是他私下做决定,让嘉靖感到了背叛。

因此嘉靖将计就计,分割了三巨头,让自己处于安全距离内。

历史情境中的"结党"判定

吕芳是否结党,其实还要看嘉靖的想法。

判定"结党"的关键不在行为本身,而在皇权的需要。

参考剧中,严党倒台,是因触及嘉靖与严党分配比例的底线;齐大柱冤案起于,严党为了找补面子,嘉靖为了安抚严党而相互妥协。

可见嘉靖的"多疑"本质,是对权力流失的警惕,而非简单的性格缺陷。

吕芳私下见清流严党的举动,只是让嘉靖一时失去了理智,但仔细想,吕芳的措施也没有什么错,也是最好的方法。

因此嘉靖只是将吕芳,打发去吉壤冷静几天。

当然吕芳此次行动三重安全边际:其一,选择徐、严两位势同水火的阁臣,客观上形成相互制衡;

其二,在嘉靖已知奏疏存在的前提下操作,避免"欺君"大罪;

其三,保持司礼监的"工具性"定位,这种精心设计的"透明操作",反而消解了结党嫌疑。

权力游戏中的生存艺术

对比陈洪的激进与黄锦的愚忠,吕芳展现出高阶政治智慧。

吕芳是嘉靖的嘴替,平衡工具。

润滑剂、挡箭牌、背锅侠以及嘉靖对外的发言人,用来平衡清流与严党,助嘉靖驭下的。

他的这次失误,到底是自以为是,还是故意为之?

三思是吕芳的处事原则,也是他日常做事的原则,这么谨慎的人,怎么会犯错?

吕芳是故意这么做,为自己寻找后路。

嘉靖的统治,是严党、清流、司礼监三者的平衡。

真正掣肘严党的,其实不是清流,而是吕芳以及其统领的司礼监。

嘉靖已经不止一次的透露出,倒严的心思。

一旦严党倒了,为了防止清流一家独大,威胁皇权,嘉靖势必会要求司礼监站在清流的对立面。

可清流背后是裕王,他登基了,吕芳司礼监该何去何从?

不如化被动为主动,故意放水给野心勃勃的陈洪,自己寻求安全退出。

吕芳高权重却不贪恋权势,懂得取舍,适时抽身急流勇退。

司礼监吕芳作为皇权的延伸工具,其行为始终在嘉靖设定的"安全阈值"内波动。

结论:

在嘉靖创造的"太极政治"中,真正的"结党"判定标准,不在行为合规性,而在是否扰动权力平衡。

吕芳的奏疏处置,实为维护"清浊平衡"的必要操作。

印证了黄宗羲的批判:"帝王之术,藏天下于筐箧",当权力完全私有化时,所有忠奸之辨都沦为统治工具。

"绝对的权力不仅导致绝对的贪腐,更制造绝对的孤独"——阿克顿勋爵

这场奏疏风波揭示的,不仅是权谋博弈的精妙,更是封建集权制度下,所有人最终沦为权力棋子的深层悲剧。

来源:落水的焱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