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越剧流派宗师,和赵志刚排戏时却放声痛哭,背后有何心酸往事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09 15:18 2

摘要:编者作为资深的越剧迷,尤其喜欢老一辈流派宗师,她们往往出身寒微,但却有高洁的品性,不但戏唱得好,在为人处世方面亦是后辈的榜样。在这些宗师里,吕瑞英最让编者最为感动,她的人生起点艰难,面对不幸却能以德报怨,展示出一个艺术家的风骨。

编者作为资深的越剧迷,尤其喜欢老一辈流派宗师,她们往往出身寒微,但却有高洁的品性,不但戏唱得好,在为人处世方面亦是后辈的榜样。在这些宗师里,吕瑞英最让编者最为感动,她的人生起点艰难,面对不幸却能以德报怨,展示出一个艺术家的风骨。

我们都知道,在越剧舞台上,她是光芒万丈的“吕派”创始人,是塑造了红娘、薛宝钗、穆桂英等经典形象的表演艺术家。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聚光灯之外,她却拥有一个不幸的童年,很小就被生母送人,遭养母毒打但不为环境所迫,用一颗赤子之心,创造了流派的伟大事业,过程中的心酸苦楚也选择独自承受,而成名后还能以德报怨,高尚品格让人敬佩。

1932年,吕瑞英出生于上浙江一户普通人家,后被生母送给了上海的养父母,9岁时被养母送进了越剧科班,养母的算盘打得精明:“女孩子唱戏最能赚钱,等你红了,全家都能享福。”

在科班,吕瑞英度过了非常辛苦的童年,每天天不亮就要吊嗓子、练身段,稍有懈怠便会招来养母的耳光。一次,她因专注学戏耽误了给养母买烟,竟被当众揪着头发拖到戏园门口,耳光声回荡在巷子里,甚至惊飞了树上的麻雀。

多年后,吕瑞英在自传中写到,养母常说我是她用米粮换回来的‘摇钱树’,不听话就卖掉。

18岁那年,吕瑞英迎来人生转折点。芳华越剧团向她抛出橄榄枝:“来我们这儿当头肩花旦,薪水是你现在的三倍!”养母听闻此消息,喜出望外,连夜收拾行李要带她签约。

但吕瑞英却做了个“傻决定”,她决定投奔袁雪芬的戏曲研究院。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她很喜欢袁派充满感情的唱法,想跟着袁雪芬学真正的艺术,但养母勃然大怒,责怪她放着金山银山不要,据说因此还抬手就是一记耳光,打得她嘴角流血。

这一记耳光,打碎了养母的发财梦,却让吕瑞英走上了艺术的康庄大道。在袁雪芬身边,她从丫鬟演起,甘当绿叶,把《西厢记》中把红娘演成了“越剧活化石”。展露头角的她深得袁雪芬器重,艺术水准稳步上升,事业也顺风顺水,多年后,终于在袁派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了一代宗师。

解放后,养母因失去经济来源,多次上门哭闹:“你现在是国家的人了,翅膀硬了就不管我了?”邻居们看不下去,劝吕瑞英:“这种恶母,断了关系才是正理!” 但吕瑞英却把养母接进了自己的宿舍。每天演出结束,她顾不上卸妆,就为养母端茶送饭。养母脾气暴躁,常常摔碗砸盆,她却笑着收拾残局。

“她养我一场,这份恩不能忘。”

1966年,吕瑞英被下放到广东,每月仅28元工资,却仍坚持给养母寄生活费。有人问她这样做是图什么,她却淡然道,人活一世,总要有良心。

编者认为,吕瑞英这种知恩图报的行为,放到当代,应该可以被评为“道德楷模”了,而且若情景复现,估计很少有演员能做到吧?

然而,虽然她对外人报之以微笑,但童年的不幸仍然给她留下了巨大的阴影。

据传在1983年,吕瑞英在和赵志刚排练《陈三两》时,经历了触动人心的一幕。戏中,陈三两被亲弟弟严刑逼供,悲愤交加。排练到“赠弟卖身银”一场,吕瑞英突然浑身颤抖,瘫倒在地,放声痛哭。

根据亲历者回忆,那一幕不是演出来的,她的眼泪是真的砸在地板上,像在诉说自己的身世。原来,戏中陈三两为弟弟卖身的情节,让吕瑞英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为了养家,她9岁就被迫登台,而养母却从未给过她半点温情。

这场哭戏,算是演出了吕瑞英内心的苦楚,是一个艺术家对生活的真实表达,也从侧面证明了其人生道路每一步都不容易。令编者最佩服的是,吕瑞英的人生明明历经沧桑,但其创立的吕派,却一扫越剧的哀怨之气,充满了阳光,塑造了很多不畏强权,积极向上的女性人物形象。

《打金枝》中,她借鉴外国电影设计公主出场,把骄矜任性的君蕊演成了经典;《穆桂英挂帅》里,她融合京剧、豫剧元素,让穆桂英这个人物充满刚健之美。

2024年,92岁高龄的吕瑞英获得上海白玉兰戏剧奖特殊贡献奖,此时的她,已经是唯一留在人世的流派宗师了,这也算是岁月对她苦难的前半生的弥补吧。

在越剧《陈三两》的结尾,陈三两写下“丝竹骂尽贪赃官,至今犹唱陈三两”。而吕瑞英的故事,则是对这句话的最好注解,她被生母抛弃,遭养母虐待,身处越剧这个名利场中,却始终保持着人性的光辉。

她用一生,唱出了人性的真善美,是越剧人物的一股清流,向吕瑞英大师致敬!

来源:青春娱乐风尚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