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之后,如何再造头部科幻IP?2025“中国科幻之都”网络创意文化节在蓉启动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0 14:29 1

摘要:“成都是中国地理上的洼地,却是中国科幻的高地”,曾经一句经典评价,生动说明了成都在中国科幻圈的地位。5月9日,为擦亮成都“科幻之都”城市名片,由成都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成都市成华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成都市互联网文化协会主办的宇宙尽头的回廊——2025“中国

“成都是中国地理上的洼地,却是中国科幻的高地”,曾经一句经典评价,生动说明了成都在中国科幻圈的地位。5月9日,为擦亮成都“科幻之都”城市名片,由成都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成都市成华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成都市互联网文化协会主办的宇宙尽头的回廊——2025“中国科幻之都”网络创意文化节在望平坊启幕

据悉,本次活动为期2天,以“科幻集市、交流座谈、主题培训、科幻展览、城市采风”五大主题形式展开,汇聚国内顶尖科幻作家、文化学者及产业代表等,深入挖掘成都科幻文化基因,打造了一场贯通古今、连接未来的城市科幻文化盛宴。

“宇宙尽头的回廊”科幻氛围展暨主题集市

《三体》之后 成都能否再造现象级科幻IP

活动首日上午,主办方组织自媒体代表、互联网文化企业代表深度探访中国科幻核心阵地。代表们走进《三体》和《流浪地球》的诞生地《科幻世界》杂志社,揭秘其46年内容沉淀的IP转化密码;随后,代表们还探访了企业八光分文化,深入了解《银河边缘》等本土科幻IP的孵化历程。

下午,在几何书店,一场科幻大师课正式开始。国内首位科幻博士姜振宇揭秘了《跨媒介时代的科幻内容创作密码》,他从科幻产业升维挑战、科幻产业链进化方向、科幻创作的破局方法论、未来发展趋势等多维度分享了跨媒介时代的科幻内容创作方法,并提出科幻创作破局点——建立“技术-内容-场景”三角锚点模型,在技术实践方面可以让AI日常化应用。内容更新上,重新建立内容技术性迭代机制,场景拓展则可以以“不搞科幻的人的科幻生活”为延伸,不断拓展想象边界。

在随后举行的“创变奇点:文化IP与商业生态的融合创变之路”产业对话中,八光分文化CEO杨枫、翌星文化CEO孙悦、《科幻世界》编辑部主任陈曜就“科幻叙事如何本土化”,以及“成都能否诞生《流浪地球》现象级IP”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创变奇点:文化IP与商业生态的融合创变之路”产业对话现场

孙悦认为,目前国内头部科幻IP仍然处于匮乏的状态,“《三体》之后还有什么”,正成为行业普遍焦虑。在他看来,“对比硬核科幻产品,情绪价值型产品往往更受市场青睐。我认为还是需加强内容源头创新,探索科幻IP与本土文化元素的创新结合,关注年轻消费群体的审美偏好转型。”

陈曜提出,对于科幻叙事的本土化,除了可以关注代际价值观冲突等社会议题,成都科幻创作还可以充分利用好地域文化元素,比如将成都城市景观自然融入科幻叙事等。

讲好城市科幻故事,

“可以围绕天府文化进行创作转化”

“天府叙事学”文化对谈环节同样精彩纷呈。现场嘉宾分别从各自专业的角度探讨了如何从浩如烟海的天府文化中提炼代表性元素,并将其融入创作与研究。

“天府叙事学”文化对谈环节

中国当代作家、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蒋蓝用扎实的史实考据为基础,以“蜀锦技艺”“都江堰智慧”等文化符号为例,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考据-创作”协作模型,阐释了传统纪实文学与网络文学如何互补共生。

在网络文学研究中具有深刻洞察力的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院长周冰,则探讨了如何通过网络文学构建具有天府特色的言语社区。

“青城山、鹤鸣山是道教的发祥地和发源地之一,同时四川神话传说资源丰富,伏羲、女娲等创世神话都与四川有渊源。围绕天府文化的创作,我们可以将‘本土元素’与‘普世价值’进行创作转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月斜影清在活动现场分享了网络文学传播天府文化的独特优势。

在老街巷来一场沉浸式科幻嘉年华

记者了解到,当天活动期间,望平坊同步举办了“宇宙尽头的回廊”科幻氛围展暨主题集市。这场沉浸式科幻嘉年华吸引了众多书店、出版社、科幻文创机构参与,共同探索科幻产业创新实验。在两天的活动期间,该主题集市将从下午两点开始,到晚上十点结束。

主题集市

从老街巷到科幻未来场景实验室,成都作为一座具有深厚科幻基因的城市,想象力的火种正被一代代科幻人保存下来。

从古至今,从艺术视角来看,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蚕丛及鱼凫、大熊猫……源远流长的古蜀文明具备着浓烈的“前科幻时代”色彩。

作为中国科幻重镇,成都不仅孕育了《科幻世界》杂志和《三体》《流浪地球》等经典作品,更拥有“天问”奖、银河奖、星云奖与未来科幻大师奖四大权威奖项。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彰显了成都“科幻之都”的实力。

政策层面,成都先后发布全国首个城市科幻发展规划《成都市科幻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成都市推动科幻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为成都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科幻之都”提供了具体行动指南。

正如刘慈欣所言,“中国科幻从这里起步”。如今,从内容创作到产业融合,成都正构建完整的科幻生态链,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更为城市的科技创新和文化软实力提升注入了新动能。

红星新闻记者 昌娟 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于曼歌

来源:红星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