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认知排名是怎样的?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5-07 15:12 1

摘要:豆瓣评分9.7的古装剧《大明王朝1566》,是难得一见的好剧。

豆瓣评分9.7的古装剧《大明王朝1566》,是难得一见的好剧。

虽然是十几年前的一部剧,但它对人性的洞察,规则的把握,官场的描摹,目前几乎没有电视剧可以超越。

剧中人物众多,不同人物的斗争,剧情不停地反转,让观众彷佛走入了迷宫。

知乎上有网友提问,在大明王朝1566中,你能存活几集?

其实剧中人物都很聪明,面对国家各种复杂的情况,因为认知不同,得到的结局也不同。

第一层:做事不择手段

浙江官场的没头脑和不高兴,郑必昌、何茂才,两榜进士,在官场混迹几十年,是一对做事不择手段的官员。

他们心中只有自己的利益,百姓的死活根本不关心。

国库亏空,嘉靖定下改稻为桑的国策,但在浙江推行缓慢。

嘉靖不满意,于是小阁老严世蕃秘密下令,让浙江严党执行人,郑、何去执行毁堤淹田。

严党有私心,想借着为国库补亏空,顺便低价兼并浙江土地发一笔财。

淳安、建德两县受灾,缺少口粮。

官府郑必昌、何茂才等人,又限制各地粮船进入,逼当地百姓贱卖土地。

这两人想着做好这件事,得到小阁老的赏识,自己也借机大赚一笔。

何茂才做事毫无顾忌,设计连环案,逼迫海瑞去执行。

直到沈一石打着织造局的牌子去买田,嘉靖知晓后大怒。

浙江要有人对此负责,自然是郑、何二人被推出,不会算到小阁老头上。

做事不择手段,不敬畏百姓,天地。

因果循环,做的恶,都报应在自己身上。

第二层,做事只有小聪明

严世蕃,官二代,聪明机敏、自大狂妄。

他是严党改稻为桑的主要执行者,日常年事已高的严嵩,将严党的用人大权交给他。

严世蕃做事有私心,想搭嘉靖的顺风车,顺便低价兼并土地,发笔财。

浙江的一把手胡宗宪,一开始就看穿了,国策必定失败,对于这项国策执行,各种拖拉、软顶。

对于这个不听话的封疆大吏,严家门生,小阁老非常生气。

胡宗宪是严嵩的爱徒,老父亲处处维护胡,这让小阁老非常不服气。

毁堤淹田后,嘉靖召见了浙江的胡宗宪、谭纶、以及杨金水问话。

在面见嘉靖前,胡宗宪去拜见恩师,结果被小阁老阻拦在府外,造成师徒之间的嫌隙。

包括道长在内,都误以为胡宗宪要投向清流。

但胡宗宪有大局观,扛下了毁堤淹田的责任。

他心中要的是浙江的稳定,比严世蕃看得远。

严嵩对自己亲手培养的学生,非常看重,知道他是严党的柱石,有他在一天,严党就是安全的。

严世蕃做事情格局小,心眼也小。

他看问题,用人比起父亲严嵩,差的是十万八千里。

织造局买田一事,激怒了嘉靖。

严家父子进宫问话,严嵩感到嘉靖的愤怒,立刻下跪请罪,口中说着千错万错都是臣的错。

将问题认下,消除嘉靖的怀疑。

鄢懋卿巡盐归来,小阁老并没有告诉他爹,他和鄢懋卿私留下200万两,真是这激怒了嘉靖,决定倒严。

越是自私贪婪的人,往往越无法得逞。

第三层,百无一用是书生

翰林院编修高翰文在浙江受灾后,向朝廷提出“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方略。

被小阁老严世蕃看中,派往浙江。

高翰文是一个毫无工作经验的小白,根本不了解地方的复杂性,结果他成了各方利益的背锅侠。

可见高翰文只是一个理论家,完全没有实践的小白。

在驿站,胡宗宪问了高翰文三个问题,让他明白了浙江的问题没有这么简单。

在他的概念中,丰年55石一亩,歉年40石一亩,自古都有公价。

浙江遭灾后,百姓没有吃的,官府又控制粮食出入省内的通道,只能被迫卖田。

明白了这层道理,高翰文到了巡抚大堂,没有同意郑何的议案。

结果隔天,高翰文便被沈一石设计的美人计下套,只能乖乖被别人摆布。

胡宗宪对高翰文说,“圣人的书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做事的”。

光凭热情,不知时事的艰难,做出来事情,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胡宗宪给高翰文出了一个主意,总算让他保住了命。

古人说,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光凭热情和善良,是做不好事情的。

理论和实践结合统一了,才能做好事。

第四层,严守底线,不知变通

海瑞是一个一心为民的好官,但是很多人,并不喜欢海瑞。

浙江受灾后,清流派海瑞去淳安,清流是要和严党争一争,争取倒严。

而海瑞去了,不畏官场规则,就是要为百姓争一条活路。

高翰文被套之后,瞬间发不出声音,只有海瑞站出来,抵制大户低价买田。

严党何茂才等人制造通倭冤案,逼着海瑞妥协的时候,情况万分危急。

海青天并不鲁莽,而是通过找出案件中的漏洞,成功救下齐大柱。

并团结了淳安县衙差官,等到高翰文带兵来,才解除了危机。

浙江的一团乱麻中,只有海瑞勇敢站出来,用命去和各方去抗争。

海瑞不懂圆融,不通世故,道德上没有瑕疵。

官员们痛恨他,挡了他们的路。

海瑞的性子执拗,偏执,不听话,与上司处不好。

胡宗宪是海瑞钦佩的官员,他在回乡之前去见了海瑞,自然也规劝了海瑞。

他希望这样一个正直的官员,能坚持下去,为民争一争。

虽然海瑞是大明的利剑,却被高高挂起。

他一辈子没有参透何茂才送她的一句话,和光同尘。

但海瑞坚持了他做人的原则,走完了道德模范落寞的一生。

第五层,洞明世事,不忘初心

胡宗宪是剧中让人钦佩,又让人感到可惜的官员。

他虽然是严党,但是做事不忘初心,为天下百姓考虑。

毁堤淹田后,为了浙江百姓不饿死,被低价兼并土地,他拖着病体去江苏借粮。

在驿站,与新上任的杭州知府高翰文交心,让他看清浙江的实情,并手把手教他方法。

多年好友赵贞吉劝他,借着生病,躲出去。

他却激愤地说:“那个当年和我谈论阳明心学的赵贞吉哪里去了?”

最终他向赵贞吉强征军粮以赈灾,保住浙江的大局。

吕芳曾经形容过胡宗宪是大明的媳妇,夹在两头为难。

面对嘉靖抛来的橄榄枝,他没有背叛自己的老师严嵩,坚持自己的立场。

胡宗宪是严党的柱石,有他在,严党就不会倒。

严嵩让儿子给胡宗宪写信,让他拥兵自重。

有大局观的胡,收到老师的信,内心痛苦,将信烧了。

之后,毕其功于一役,解决了东南海上战事,立下万世之功。

之后胡宗宪黯然回乡,他没有选择入阁,而是归乡。

胡宗宪的眼光格局,早就看透了官场的一切,但是他还是会妥协,去为民争一争。

他更加看中自己在百姓中的名声,可以放弃入阁的机会。

胡宗宪坚持自己的理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尾声

所谓认知,就是坚持本心,守住自己的内心。

面对权谋的纷扰,不被裹挟,仍然保持自己的良知。

来源:落水的焱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