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际上,这可能是红果首部AI转绘短剧,但却不是业内的首次尝试。爆款短剧《武极天尊》也早在今年2月份就开始进行AI转绘,制作周期约为1个月,将以动漫画风重新上线。
平均降本90%
提效约20倍 AI转绘漫剧元年来了 玩家陆续进场短剧发展迎来新锚点前不久,红果上线了一部动漫短剧《心动的信号》。
有意思的是,这部短剧是用AI把真人短剧《乔秘书又辞职了》转绘生成的,大部分镜头几乎是1:1呈现。
就数据来看,《心动的信号》共42集,收藏数接近800,首集点赞数超过500,红果热度一度超过400万。
打开评论区,可以看到不少观众对这种短剧画风有着新鲜感:好家伙!这到底是动漫风还是什么东南西北风啊?
实际上,这可能是红果首部AI转绘短剧,但却不是业内的首次尝试。爆款短剧《武极天尊》也早在今年2月份就开始进行AI转绘,制作周期约为1个月,将以动漫画风重新上线。
本期,短剧自习室与《武极天尊》AI转绘的承制方灵境AI CEO二仙(花名)、版权方魔方展开对话,共同探讨AI转绘漫剧的市场实况和发展可能性。
“今年AI动漫会有一个比较大的爆发。”二仙做了这样的判断。
“订单拉满了,服务器干冒烟了”
现阶段的“AI转绘漫剧”可以理解为,利用AI技术对真人实拍短剧进行再创作而生成的完整动漫短剧,本质上是视频画风的转换,部分镜头、视角会根据动漫表现手法而出现变化。“(AI转绘漫剧的)优势很明显,就是降本增效,单部成本区间大约在5万元到10万元之间。”二仙透露,对比传统动漫制作,目前灵境AI平均能降本90%,提效20倍左右,“三个人一个月就能做出一部AI转绘漫剧,而同样的题材、故事和标准,传统动漫一般需要30到50人,花两个月时间。”对比真人短剧,AI转绘的优势也依然存在。举个例子,单部真人武侠短剧的成本在120万到150万左右,如果通过AI快速完成线稿重绘、场景扩展、角色生成——武打戏密集内容,业内单集平均成本可以低至5000元以下;质量更好的武打内容,每分钟成本也基本不会过万。根据魔方介绍,目前业内部分小团队制作实验性AI短剧的周期在1到2周,中等规模团队制作精品AI短剧则需要1到2个月的时间。
“在技术更成熟、内容更创新的前提下,AI短剧的ROI更容易打正。”魔方如此表示。AI转绘漫剧的成本优势几乎是压倒性的,又和真人短剧一样可以通过IAP和IAA模式变现,所以即便收益绝对值暂时不如真人短剧,也有很大可能性提高ROI。
AI对动漫短剧制作成本与效率的颠覆让更多人看到了短剧发展的新锚点。魔方便是在这样的契机下开始进一步拓展动态漫短剧业务——动态漫是在漫画图片的基础上以视频形式来呈现动态效果,主要根据小说和漫画改编而来,通常一集2-3分钟、一季15-20集,属于漫剧的一种,也能够受到AI技术的赋能。“我觉得这是技术突破的启发,很多老漫画、小说、古早爆款短剧,动态化或重制的成本非常高,AI能够以较低成本去实现市场经典IP的风格焕新。”魔方向短剧自习室表达了对AI参与短剧制作流程的看好,近两年来生成式AI在图像生成风格迁移以及做动态补帧等领域展现出惊人潜力,让很多创作流程成为可能。ADX短剧版数据显示,2024年,参与投流的微短剧总数(去重)超4.46万部,其中新剧总数超3.64万部,占比约82%。分月份看,每月参投微短剧数量稳步提升,老剧长尾效应显著,新剧供应基本稳定。
理论上,大部分短剧都可以用AI重绘再做一次,尤其是已经由市场验证过的真人短剧爆款。
对于版权方而言,能够通过AI转绘对IP做相对低成本的进一步开发,甚至将老剧的长尾效应和部分受众群体迁移到动漫版本的短剧上。
这也是现在大部分头部公司的逻辑:把已经取得成绩的真人短剧拿去做AI转绘,提高爆款概率和收益确定性,以此来测试AI转绘漫剧的数据情况——作为魔方的S级IP,漫剧版《武极天尊》如果跑得好,《武极天尊2》《剑二十四》也将开启筹备。
对于技术方而言,这是个落地AI应用、踏进短剧行业的极好跳板,拿到IP版权进行AI转绘意味着有可能从短剧红利中分一杯羹,共享爆剧收益。
“我们现在有点做不过来了。”二仙透露,目前灵境有十几部短剧在排队,加上这个月陆续进来的新合作,订单已经排到5月中下旬。而灵境自己采买的300+部短剧版权,制作计划需要拉长到今年的三季度,“订单快把产能拉满了,服务器已经干冒烟了,目前只接头部短剧平台以及爆款剧合作。”
此外,漫剧题材本身就有待开发,有降本增效优势的AI转绘能够提升容错率。
根据巨量引擎透露的数据,超现实题材IP在网文和漫画平台占比达35%,涵盖玄幻、末世、异世界等类型,为漫剧改编提供充足素材。巨量引擎生态业务互动影视行业战略负责人张书扬分析,当前短剧市场存在明显供需错位,传统穿越、都市类题材竞争激烈,而玄幻、末世等新题材开发程度不足20%,这为漫剧通过创新题材切入市场空白提供了差异化突围机会。这不就和AI技术“专业对口”了吗?相比部分人工制作的五毛特效,AI能够相对低成本地展现一些大场面。AI转绘降本90%,产能每月翻一倍
二仙认为,今年算得上是AI漫剧甚至AI动漫的元年。受制于人工生产的重成本、长周期以及低确定性的收益,动漫行业的产能一直提不上来。而今年以来,日新月异的AI技术达到一定成熟度,抖音、快手等流量方高调助推,商业化氛围逐渐向好,这些助力都让漫剧的生产效益跃升。“供给端问题解决了,就能不断输出更优质的作品,也就可以让需求端的更多用户进来看(漫剧)。”据短剧自习室了解,AI转绘漫剧制作流程可以大致分为负责图片和动效生成的前期、负责特效制作和剪辑的后期,AI主要参与了前期的大部分以及后期的一部分——在用AI对真人短剧进行1:1转绘的过程中,导演加入自己的想法进行二次创作,包括使用画中画等特殊表现技巧,调整出更适合动漫风格同时契合题材的镜头、人物形象。由于AI转绘漫剧的生成是建立在真人短剧的基础上,根据主角形象制作一个新的动漫人物,人物的妆造、动作等都有原型,一定程度上比普通的AI漫剧更能保持人物一致性。
但随着AI技术发展,加上人工的有效干预,难点正在被逐渐攻克。就拿部分短剧中的密集打斗戏份来说,真人版本依赖后期人工制作特效,AI转绘漫剧可以大幅降低特效制作的人工成本。“我们找到了比较好的方法,比如让AI和各大后期特效系统做协议上互通,搭建自己的AI工程架构,就可以用AI指导后期特效软件做加工。”二仙透露。同时,在成品大模型上做微训练,形成能够支撑生产的数据体系——在这个体系下,人物和场景光影的一致性、表情和动作的可控性等都能够得到优化,成片就会更加丝滑,服化道等细节也会更加细腻生动。
来源:短剧自习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