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朕听闻《琅琊榜》中的权谋如同武林绝学,然而有人不禁问道,凭什么这权谋还不及《大明王朝》呢?这两部剧可谓是国产权谋剧的两极代表,一个宛如开了挂的爽文,一个则像是现实版的官场现形记。今日朕就来和你们唠一唠,究竟哪部剧的权谋更为精彩。
朕听闻《琅琊榜》中的权谋如同武林绝学,然而有人不禁问道,凭什么这权谋还不及《大明王朝》呢?这两部剧可谓是国产权谋剧的两极代表,一个宛如开了挂的爽文,一个则像是现实版的官场现形记。今日朕就来和你们唠一唠,究竟哪部剧的权谋更为精彩。
先说说《琅琊榜》,这部剧看得真是让人心潮澎湃。梅长苏这位主角简直是个行走的外挂,简直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对手在他面前就像小学生般稚嫩,太子、御王这些反派看似气势汹汹,结果一个比一个不堪一击,六部尚书倒台就像玩多米诺骨牌般轻松。某个因为儿子逛青楼而倒台,另一个因开宾馆包场而被拉下马,真是让人捧腹。这些在官场混了几十年的老狐狸,怎么就这么容易中招呢?看得就像是在看小孩子过家家。
而《大明王朝》就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了。严嵩父子把持朝政整整20年,朕明明知道他们贪得无厌,却就是不敢轻易动手。为何?因为严党手握财政大权和边防,稍有不慎,整个国家都可能乱套。直到徐阶这些清流慢慢崭露头角,敢于一点一点收拾严党,这才叫真正的权力斗争,牵一发而动全身,里面没有绝对的好人或坏人。
再说说权谋手段,《琅琊榜》里的计谋往往是“我猜你会这么做,我读你会那样想”。比如魏征那段,梅长苏就是赌夏江会被刺激到,结果果然赌对了。这种操作在现实中成功率估计连1%都不到,因为官场上的人可不是傻子,你能猜到一步,还能猜到每一步吗?而《大明王朝》则不玩这一套,权谋扎根于人性的弱点。郑必昌为了推行改道,直接毁堤淹田,逼迫农民就范;海瑞明知上奏会惹怒朕,却依然拼死上奏。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拼搏,每一步都是生死赌局。
相较之下,《琅琊榜》就显得简单粗暴。好人坏人一目了然,信誉王等反派一出场就写着“我是坏人”,而靖王、霓凰等正派则浑身散发着伟光正的气息,连龚宇这样的江湖女子都对梅长苏死心塌地。这样的设定虽让人爽快,但总觉得少了点真实感。
相比之下,《大明王朝》则复杂得多。严嵩是大奸臣,但他给朕背了20年的黑锅;胡宗宪是严党的骨干,但他真心实意地在抗倭。你们说朕20年不上朝,但朕的权力平衡可谓是游刃有余。你们这些人,有些是云,有些是水,所做的事情不同而已,都是忠臣,没有绝对的奸臣。这部剧里没有绝对的好人坏人,每个人都在生存与道德之间挣扎。
再看看《琅琊榜》,梅长苏一个人就能颠覆朝局,而靖王手握重兵却从未想过造反。历史上权力的更迭哪有这么简单,都是各方势力博弈的结果。严嵩父子的贪腐、海瑞的刚直、徐阶的隐忍,这些都是历史的缩影。特别是朕躲在深宫里炼丹,实际上却将朝政玩弄于股掌之间,用玄乎的话术甩锅给大臣,朕还能保持着圣君的形象。
《琅琊榜》讲的是复仇,是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故事,这种设定看着解气,但把权力斗争想得太简单了。现实中哪有这么非黑即白的事情,都是利益交换罢了。说到底,《琅琊榜》是把权谋浪漫化了,给我们编织了一个快意恩仇的梦,而《大明王朝》则把权谋残酷化,让我们看清权力斗争的血淋淋真相。
至于哪部更好看,那得看个人口味;但要说哪部的权谋更真实、更深刻,《大明王朝》绝对是国产历史剧里难以超越的高峰。朕告诉你,任何人答应听你的事都不算数,只有你自己能做主的事才算数。
来源:小贺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