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拱是裕王比较早的师傅,两人关系非常密切,裕王在历史上很依赖这个师傅。
猜谜三人团
清流的三位主要人物,都是裕王的师傅,道长安排的未来裕王的班底。
徐阶是清流领袖,关系上裕王更尊重徐师傅一些。
高拱是裕王比较早的师傅,两人关系非常密切,裕王在历史上很依赖这个师傅。
也可以理解,高拱在隆庆一朝做到首辅,并不断打压徐阶,就是有皇帝的宠爱。
张居正资历比较浅,是徐阶的学生,他是后起之秀,非常聪明,担任裕王世子的师傅,是明日之星。
可以说清流的很多策略,是张居正在背后筹谋。
这三人性格不同,平日有一些矛盾,面对严党这个大问题,还是团结一致的。
徐阶很少出头争取利益,保持隐忍;
高拱是清流的嘴炮,打先锋,当然也只是他的伪装;
张居正是谋士,只是资历浅,年纪小,心中的心思却很复杂。
他们面前有严党这座大山,还有道长这样一个难伺候的主子,不得不一起猜谜,保持一致的步伐。
徐阶
青词状元:嘉靖一朝内阁都是青词高手,对于这些状元、探花来说写这个没有太大难度。
只是青词很大程度是猜谜的一个过程,严嵩和徐阶每次都是有主题的撰写,有时也是嘉靖平衡严党、清流的一个手段。
收到清流关于浙江的供词后,严、徐被召见。
徐阶在精舍被赐座,给予严嵩一样的待遇,他心中知道要发生什么。
嘉靖收到供词后,要讲和,但为了恩宠而任由浙江的案子不了了之,是会有损他的名声,被清流和天下人唾骂的。
徐师傅还是有读书人的气节的,起码他还要清流的面子。
嘉靖精舍里的博弈,最后都是通过青词来体现的。徐阶的青词被评为状元,是要徐给出清流的一个态度。
青词如何,并不关键,关键的是最后的结果。
清流一派送上的供词,里面牵涉到了严党和司礼监。
这番青词的评论,是暗示胜负已分,徐阶已经赢了,严嵩和吕芳已然认输,但这个事情不要再摆到台面上来了。
如果徐阶真的这样让浙江大案不了了之,他是无法对清流一派交代的,更无法面对天下的骂名。
徐师傅毕竟不是严嵩,所以即使知道嘉靖会不喜,仍然把浙江的事情摊出来说了。
这是逼嘉靖表态,嘉靖又通过烧青词表达了自己的决断。三派达成一致后,嘉靖让天做主了。
妥协的结果,就是把浙江大案和抗倭的奖励权给到了清流,不用内阁票拟,直接司礼监批红。
清流一把手:徐阶是嘉靖一手扶植起来的清流领袖,他小心谨慎,隐忍。
徐阶少年中探花,前途一片光明。
年轻时徐阶耿直,得罪了首辅张璁,从翰林院编修的职位上,被远远地打发去了福建的偏远地区做推官,失去了大好前途。
徐大人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才回到权力中心,但他变得谨慎,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态度。
之后在国子监任祭酒,培养了大批的学生、亲信,也被嘉靖看重,培植起来与严党对抗。
徐阶有一大批学生,张居正、赵贞吉都是清流未来的力量。
徐阶是裕王的师傅,也是未来裕王的班底。
被同党两面插刀:严党倒台四年,清流执政后,严党查抄的钱财清理出来。
内阁首辅徐阶小心翼翼做了打算,吏部欠各部官员的欠俸,兵部所欠军饷,遭灾以及税收过重省份返还税赋都要处理。
最重要一点工部、户部给皇帝修宫殿的预算,也要解决。
结果前面三项都批了红,嘉靖不满意工部给自己修宫殿的费用,没有批。
回到内阁,徐阶发愁,召来内阁商量对策。
次辅李春芳会意,便提出了一个提议——从军饷、赈灾、欠俸三项开支里再拨出150万两给工部修道观宫殿。
高拱立刻炸了,气不过,不能怼徐阶,就直接怼到了徐璠,工部侍郎,徐阁老的儿子。
高拱之前和徐阶就有些不对付,只是因为有共同的敌人才在大的立场站在一起。
如今严嵩已除,徐阶上位,两人的裂痕也越来越大,如今能维护表面上的平静,也不过是因为裕王还没有上位。
赵贞吉站出来维护老师,他与高拱争论起来。
如今被高拱指责为‘只图自保’,哪里还受得了,当然不能退。
徐阶好歹是首辅,要稳定大局,说了嘉靖病重,对裕王、吕芳都有了猜疑,他们如今越争,嘉靖的猜疑就越重。
于是各部都做了预算调整,内阁成员碰了一下。
只是赵贞吉在内阁,没有说出自己的计划。而是见了嘉靖才说,户部节约出60万两的主张,连自己老师都没有说。
徐阁老被高拱、赵贞吉被刺,内心可想而知。
"老夫要出恭!":陈洪临时代替吕芳掌印,立刻就想去和徐阁老套近乎。
并且言语之间谄媚,徐阶心中厌恶陈洪,但表面还得和他逶迤虚实。
徐阶明白陈洪无法代表嘉靖,所以他的话不用当真,可陈洪越说越不像话,一代新人胜旧人这样的话都说出来。
徐阁老忍无可忍,直接背诵韩愈的文章, 并推说耳朵听不清,将陈洪气走。
陈洪走后,徐阶说掌灯,老夫要出恭,似乎是他唯一一次硬气的表现。
高拱
大明第一怼王:清流的嘴炮,御前财政会议上和小阁老争锋相对,一直冲在前面。
高拱性格火爆,容易发火,一言不合就要吵,不仅是严党,即使清流开会,他也是要怼的,包括之后的赵贞吉,他看不惯。
小阁佬娶妻计数器:御前财政会议中,高怼怼与小阁老争吵,一时落了下锋,被嘉靖有所怀疑,清流失去了主动权。
这时高拱灵机一动,直接攻击小阁老私生活,昨天娶了第九房姨太太,转移话题。
拱火达人:高拱在清流中是一个正义爆棚的人,处处喷徐阶不作为不争取,让裕王和百官看到。
“徐阁老,您老拿个主意”,“王爷,难道我们就什么都不做了么?”
在清流之间挑起矛盾,让外界看到徐阶的不作为,其实清流原本就是各怀鬼胎,高拱只是将矛盾公开化。
他让高位的人去出头,正义的话都是他说的,正义的事都是他要做的。
暴躁老哥:高拱脾气暴躁,与严党吵架的重任,一般都落在他身上,这只是他的外衣。
御前财政会议上,高拱与严世蕃大战,流露出他的率性与暴躁,反而得到裕王更多的信任。
烹饪大师(只有架起锅子煮白米,没有架起锅子煮道理)
严党倒台后,清流执政,并没有改变多少,国库亏空依旧,过年前还亏欠百官俸禄。
高拱是个火爆脾气,对于停发薪水,下面官员的怒火该如何平复,他也不知怎么办。
没有薪酬,中底层的官员该怎么生活?
一味对百姓官员讲大道理,却让他们饿肚子,大明统治岌岌可危的。
任何人在吃饱肚子这个问题上,都不会含糊,哪怕是读书人。
没有实际利益,谁也不会听你的大道理。
张居正
大明第一搅拌机:张神童是清流的后辈,年轻,有心机,剧中张居正一直在后面策划筹谋。
御前财政会议中,张居正提出海外贸易,话刚说一半,就被严嵩截胡,被严党搞成了改稻为桑国策。
之后清流会议中,张居正提出干脆让浙江乱起来,不管不顾百姓的死活,好在李妃站了出来,希望给裕王和世子留下民心。
能让大明举重冠军严世蕃,亲口说出“要把大明搅亡了”的大佬,必须第一搅拌机不解释。
猜谜达人:与嘉靖相处,猜谜是第一要掌握的本领。
严嵩、徐阶都是高手,张居正自然也不差。
陈洪对猜谜并不在行,嘉靖让他拿着写着明月,好雨的纸,去裕王府让清流们猜谜。
张居正自然猜出是李时珍和海瑞,并说出了理由。
这只是表层含义,徐阶、高拱、张居正还要揣测,嘉靖对海瑞的态度。
嘉靖的态度很别扭,找来李时珍其实对海瑞持肯定的态度了,「海上生明月」本也是祥瑞之兆,张居正解的第一层意思也并没有错。
但是徐阶理解的「大明无日」和「秋后问斩」的解释也确实没有错。
嘉靖是帝王,要把主动权拿到自己手里,他需要其他的人将海瑞定罪,「杀」或者「不杀」都还是他来定。
可见张居正在猜谜方面,也不输徐阁老等人。
海瑞诱捕器*2:张居正虽然看重海瑞,但是不是一种人,不会重用他。所以他的意见是将道德完人挂起来,万历也是这么做的。
神童:张居正年少成名,他出身荆州一个普通军户家庭,父亲穷其一生只是一个秀才,而张居正自小却是聪慧过人。
嘉靖十五年(1536年),十二岁的张居正参加童试,被荆州知府李士翱的看重。他认为这是一个好苗子,要他从小立大志,长大后尽忠报国,并替他改名为“居正。
嘉靖十六年(1537年),张居正参加乡试,受到湖广巡抚顾璘的阻挠而落榜。并不是为难他,而是为了磨砺他,经受考验。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二十三岁的张居正,中二甲第九名进士,授庶吉士。20出头,就已经成为未来内阁候选人,在那个时代,是风毛菱角。
同科状元李春芳,当时已经36岁,所以称张居正神童,是有依据的。
心机 BOY:剧中张居正并不活跃,只是世子的老师。
但是他一直在幕后策划,比如与高翰文暗中联络,之后让高翰文夫妇做白手套搞该稻为棉。
齐大柱要被处死,芸娘献出了血经,严党查出之后,要去抓高翰文夫妇,张居正也赶去,要将他们夫妇送走。
局面一度失控,张居正与小阁老对上了。
张居正表面滴水不漏,心机深沉,其实权衡之下一念之下的狡诈,想让高翰文夫妇自杀。到了现场发现高家夫妇准备点火自杀,觉得也不是不可以。
他做事有前瞻性,有远见卓识,为大明续命80年。
美男子:张居正是一个美髯公,于慎行曾写:“祈而秀眉目,美须髯,顾盼有畏”。
王世贞《嘉靖以来首辅传》记载,“居正为人顾面秀眉目,须长至腹”。
每次李妃与张师傅见面,那个眼神的对视,很暧昧。
你是不是感受到《大明王朝1566》中的这些梗?
来源:落水的焱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