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皇位唯一继承人裕王为什么要冒险参与倒严斗争?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2-04 10:37 2

摘要:剧中嘉靖皇帝只有一个儿子裕王,他作为皇位唯一继承人,有些行为很难理解。

剧中嘉靖皇帝只有一个儿子裕王,他作为皇位唯一继承人,有些行为很难理解。

明明躺平就可以赢,为什么要冒险参加倒严?

其实历史上的太子们,只要不登基,都有危险存在。

皇帝杀皇子甚至太子的例子,数不胜数。

皇子造老子的反,历史上可是也有诸多先例的。

看看大唐的太子们和皇帝之间的争斗,就知道父与子之间,一直是对立关系,太子一天没有登基,都处在危险中。

裕王在剧中,事事都要问师傅们的意见,见解和格局甚至不如李妃。

这样一个懦弱,没什么本事的皇子,领导倒严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朝局的大棋盘

大明王爷平时是不过问朝政的,也不能和朝臣结交,否则是犯忌讳的。

胆小的裕王,平时和朝臣是没有什么来往的,平日可见的就是几位师傅徐高张,还有属官,詹士谭论等。

裕王的谋略权术和决策决断,不在线,日常都是师傅们出谋划策。

当然清流这么做,也是皇帝默许的。

嘉靖一贯的做法就是打太极,搞平衡。

皇帝一直修仙求长生,他最害怕在位的时候,被儿子篡位架空。

于是皇帝布局,坐山观虎斗,自己坐收渔人之利,这一辈子,他都是这个行事原则。

事儿都是底下人干的,他“无为而治”,好名声都是皇帝的,坏事都是底下人做的。

严党执政,清流就是嘉靖放在严党身后的一匹狼。

朝局需要清流倒严,清流又是嘉靖安排给裕王的班底,所以裕王必然成为清流的靠山。

裕王倒严也就是顺理成章的,就不难理解了。

嘉靖活着严党有生存空间,严党替皇帝背着骂名,嘉靖一旦离世,严党的靠山就没有了,必然要倒,嘉靖把这个好名声留给裕王,让他登基后收获文官们的拥护。

严党二十年为嘉靖服务,但是改稻为桑失败,让嘉靖感到严嵩老了,已经控制不住严党上下了。

倒严成了时间问题,清流自然跃跃欲试,裕王是他们的后台,自然也参加其中。

嘉靖的安排

嘉靖给裕王安排了清流做师傅,自然也是给儿子安排了班底,自然裕王需要通过参与倒严斗争,来树立自己在朝臣和百姓中的威信。

嘉靖一直觉得儿子太弱,希望儿子参与倒严,锻炼他的水平,严党就是裕王的磨刀石。

严党是嘉靖控制的利益集团,替皇帝捞钱的,只有嘉靖控制的住,裕王没有办法驾驭,那么就要在嘉靖晚年将他除掉。

为了日后继承大统着想,裕王也必须要倒严,严党一倒,天下的读书人和百姓都站在裕王这边。

嘉靖也非常清楚,让严党和裕王结交,不仅会威胁了嘉靖的皇位,还会危害到大明的江山。

所以嘉靖一开始就布局,扶持清流力量压制严党,另一方面把清流是裕王的老师,裕王自然不会去结交严党。

老辣的严嵩早就看透一切,只求平安退休,不求下一代还要权倾天下。

可严世蕃将自己看得过重,作死,老严没有办法。

裕王参与倒严,也是初步参与朝政,是嘉靖锻炼儿子的能力。

裕王既然是清流做老师,就不得不参与到倒严斗争中。

来源:落水的焱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