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它用黑色喜剧的形式,批判来自原生家庭的代际伤害:糟糕的父亲,如何把孩子的人生变得面目全非(以下稍有剧透)。
《脱缰者也》大概率票房会扑。
它用黑色喜剧的形式,批判来自原生家庭的代际伤害:糟糕的父亲,如何把孩子的人生变得面目全非(以下稍有剧透)。
01、关于电影
郭麒麟扮演的马飞,上小学时捡到一块手表,未及时上交,被爸爸当众扇耳光,不由分说送去少教所。
马飞被整整劳教三年,出来后没再回过那个给自己带来人生最大风雨的家,也没再见那个一言难尽的父亲。
直到十年后,父亲去世,马飞回来找姐姐讨要属于自己的动迁款。
当然,在这些年岁里,他丝毫没有辜负父亲对自己的伤害,把自己活成一事无成、潦倒颓废的街头混混。
父亲遗产分割的家庭内部矛盾,演变成绑架外甥的假戏真做,一场底层厮杀的荒唐闹剧由此展开。
马飞痛恨父亲,内心却一直纠结一个问题:父亲到底爱过我吗?
同时,他也完全复刻了父亲的弱点,比如不负责任、伤害最亲近的人。
而当年正是这些弱点,让这个本该保护他的人,硬生生剥夺了马飞的童年,让他一生都活在漫长的潮湿阴冷中。
也就是说,马飞变成了他最恨的,父亲的模样。
围绕马飞,观众能在《脱缰者也》看到一群糟糕的父亲,以及代际传承下衍生出来的“出于爹而烂于爹”的糟糕儿子。
之所以预判电影不会火,因为两边都不讨好:女性观众不会想在大屏幕复习各式臭Nan人;男性观众则会在同性的不堪与困顿中看到自己的部分投射,怀疑导演故意抹黑。
生活已经不易,看个电影何必再为难自己。
02、郭德纲父子
导演让郭麒麟来扮演马飞,不知道是否别有深意。
郭麒麟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活在父亲郭德纲打压式挫折教育和继弟问“你来我家干嘛”的父子疏离中。
四岁父母离异,母亲远赴日本,父亲郭德纲北漂艰难创业,郭麒麟跟着爷爷奶奶在天津生活。
童年的孤独,是独自在家里听评书相声,及爷爷奶奶宠爱的胡吃海喝中度过(所以郭麒麟一度是个胖子)。
2008年,郭德纲事业稍有起色,把小学毕业的郭麒麟接到北京生活,与自己的徒弟同住一个屋檐下。
相比同甘共苦早已捻熟的师徒,郭麒麟对父亲更多的却是生分与小心。
郭德纲秉持“自己不骂孩子,就要留给别人骂”的宗旨,无论待人接物还是拜师学艺,郭麒麟稍有不对就严加训斥,而且不是私下教育,人越多批评得越狠。
所以郭麒麟在德云社,虽然被戏称太子,顶着少班主的名头,却一直是“挨骂担当”。
甚至没有挫折,郭德纲也会制造挫折磨砺儿子:一众弟子吃饭,郭麒麟喜欢吃肉,父亲偏给他夹一碗青菜,还不让上桌吃饭,指定在旁边楼梯吃“独食”。
父亲信奉的挫折教育,让郭麒麟一边吃饭一边掉眼泪,成了一个“爱哭的小孩”。
郭麒麟“卑微进泥土”,伴随他很久的拘谨和顺从,被郭德纲理解为懂事和家教好。
郭德纲带着对自己成功的路径依赖,认为相声会成为郭麒麟一生衣食所在。15岁的郭麒麟,居然初中辍学,专业说相声,开启近乎4年往返于剧场与家两点一线的生活。
期间郭麒麟但凡表现不佳,老父亲仍然是公开指责。
比如客串岳云鹏专场遇冷,郭德纲直接在微博上训儿子“蠢子无知”。
这一年,郭麒麟18岁。
当时的郭德纲,可能发自内心认为这是对儿子最好的教育。
他白手起家,曾被房东踢门追债,尝尽人间冷暖,所以用自己经历过的苦难磨砺儿子,也是带着老父亲望子成龙的期待。
郭麒麟在父亲的权威下默默成长,很多年后,他回忆儿时经历,说:“我是长大后,自己慢慢地把这些粉碎的自尊再捡起来”。
03、未雨绸缪
郭麒麟的过人之处,是提前为自己寻找相声之外的道路,开辟不在父亲笼罩下的疆土。
依托德云社的成功,郭德纲和他的家人、以及一众弟子,都活得财务与社会地位的飞升。
可能一直是被摔打的对象,郭麒麟在一片繁华下,敏锐地捕捉到一丝裂痕与信号。
首先,安生立命的剧场相声,不可避免得受到综艺、直播、脱口秀等新兴艺术形式的冲击,愿意到现场听相声的观众在减少。
其次,德云社内部的管理矛盾和资源争夺,也随着公司体量变大而增加。
最后,父亲仿佛跟继母与弟弟才是真正的一家子,自己与父亲的陌生,总与这个家有点格格不入。
郭麒麟活在父亲为天的家庭与工作环境中,却一直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成就感和存在感。
郭德纲作为父亲,真不算差的。
他在一片荒芜中建立德云社,所以能给大儿子的,只有曾经将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挫折。而小儿子足够幸运,待他来到这世界,父亲已经有能力用很多宠爱与金钱,富养出松弛感满满的小少爷。
他给两个儿子的,都是当时他能给的,也是自认为最好的。
但这些对郭麒麟都没有意义。他的人生无法依靠对父亲的谅解而完整。
04、离开
2017年,21岁的郭麒麟完成了几件人生大事。
第一,减肥到120斤(体重巅峰时期高达200斤),拿到靠颜值吃饭的入场券,也体会到对自己身体的掌控感。
第二,搬离居住近10年的父亲家,以物理的形式离开了父亲的庇护和管教。
第三,首次以“影视演员”的身份,主演电视剧《给我一个18岁》。
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他都离开了“德云社少班主”这个身份,这个曾经给他遮风挡雨、见证他成长,也给他带来失落迷茫和潮冷阴湿的标签。
也正式告别老班主,他的父亲郭德纲。
郭麒麟到达一个更加开阔的地方,寻找自己的星辰大海,影视之路一发不可收拾。
2019年凭借《庆余年》扮演配角(男演员排名第九)范思辙出圈,2021年主演《赘婿》,2023年主演《平凡之路》,2024年《边水往事》和《庆余年2》的同时爆火。
电影资源走生活剧路线,比如2023年搭档于和伟出演《二手杰作》,及现在上映的曹保平新片《脱缰者也》。
从小被郭德纲硬凹出来的高情商,也让他在各类综艺中如鱼得水、圈粉无数。
今年7月份入组《此处通往繁星》,9月份即将进组谍战剧《入局》。
手握资源一大把,事业不断上升。2024年还投资新媒体公司,运营麒麟剧社。个人商业估值已超15亿。
05、父亲的召唤
郭麒麟近几年很少参与德云社演出,偶尔在特殊场次出席。
郭德纲多次呼唤他回去子承父业,8月13日接受采访时说:“德云社迟早都是郭麒麟的”,但又说:“他嫌麻烦,想专注拍戏”。
放眼望去,能挑起大梁的,的确是资源和专业都有积淀的郭麒麟。
但他已经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自然不愿意再回到略显逼仄的德云社,去应付一大堆师兄弟的人情往来,跟继母纠缠法人及股份的各种机巧,卷入创新与固守的矛盾对抗。
郭麒麟显然希望退出父亲的家庭与事业,退出父亲的凝视与批判,回归到最纯粹的父子关系。
当然也希望父亲在自己的世界中,同样完成一次退场。
这是对原生家庭最好的告别,尤其是不太完整,稍显破碎的父母之爱。
自己历尽千帆,轻舟已过万重山,来时路上所有的遗憾,都可以轻轻放下了。
06、没走出来的孩子
一生没走出父亲阴影的孩子,在影视作品中最具象化的,是《抓娃娃》里富豪沈腾的大儿子。
沈腾对废柴大儿子彻底放弃,全力培养小儿子接班。大儿子一生都在渴望父亲的认可。他最后登上珠穆朗玛峰,对着广袤雄伟的山河,他兴奋地喊道:“爸爸,我不需要你瞧得起我了”!
那一刻,为这个孩子泪目:怎么还没走出父亲的阴影呢?
如果真的不在乎,就不会说了。
都登上珠穆朗玛峰了,居然还在对父亲的忽视耿耿于怀。真是浪费神圣时刻。
现实世界里,跟郭麒麟选择相反道路的,自然是跟二妈官司打得热火朝天的宗馥莉。
她从美国矶佩珀代因大学毕业,见识过更广阔的世界、接触过更多元的文化,这些足以支撑她告别破碎的原生家庭,去寻找自己的星辰大海。
但她居然回到错综复杂的家族企业,以对父亲的争宠作为最大筹码,跟一堆叔伯宗亲、后妈弟妹厮杀20年。
即使赢得最后的官司,她人生中最风华正茂的岁月,也回不去了。
07、告别与谅解
找寻属于自己的人生和幸福,用更大的世界,去稀释原生家庭带来的遗憾与缺失。
跳出父母因为自身局限所构建的框架,无论是有意还是误伤;也不在父母的评价体系中,苦苦等待一个答案或者认可。
让代际伤害,在自己这里终结。
而不是与之裹挟,一边痛恨,一边纠缠,完全失去自己的人生主线。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来源:美丽是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