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思纯看高敏感人群的成长与救赎——评《花儿与少年・同心季》

天堂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8-30 03:55 2

摘要:然而,看着看着,就瞧见不少营销号在推 #马思纯和张晚意的 cp 感 。虽说我对马思纯和张晚意都很有好感,但看到诸如 “发现马思纯和张晚意好合拍啊,如果他们在一起,张晚意肯定能治愈马思纯……” 这类言论,还是觉得 “大可不必”。

最近《花儿与少年・同心季》热播,看了前两期,发现弹幕里好多观众都在对马思纯表达夸赞与关心。毕竟她曾饱受抑郁症折磨,至今仍处于恢复阶段。

然而,看着看着,就瞧见不少营销号在推 #马思纯和张晚意的 cp 感 。虽说我对马思纯和张晚意都很有好感,但看到诸如 “发现马思纯和张晚意好合拍啊,如果他们在一起,张晚意肯定能治愈马思纯……” 这类言论,还是觉得 “大可不必”。

高敏感人群为何易抑郁

马思纯是典型的高敏感人,节目里她认真看着张晚意问 “那你会愤怒吗?” 这个经典场面,就让人特别有共鸣。从她之前的访谈能知道,她是那种在高速上因为怕麻烦司机师傅,宁愿憋着也不敢上厕所的人。像她这样的性格,抑郁往往成了成长路上难以避免的伤痛。

为啥高敏感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抑郁呢?首先,他们常常过分追求完美,甚至到了苛待自己的程度。总觉得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得表现完美,不能暴露缺点,更不能犯错。伴随着这种高标准的高期待,就像一堵高墙,把真实的自己给隔离开了。

同时,高敏感人对自己情绪以及他人情绪天生敏感,这也容易引发自我怀疑。比如说一件事进展不顺利,或者身边人不高兴了,高敏感人第一反应就是反思自己是不是哪里没做好。自我怀疑 - 高要求 - 做不到 - 继续自我要求,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就是高敏感人容易陷入抑郁的原因之一。

高敏感人的救赎不依赖他人

大家热衷于磕马思纯和张晚意这对 cp,这让我感觉很不对劲。明明马思纯靠自己努力慢慢走出阴霾,还肉眼可见地成长了不少,可很多人还是盼着有个白马王子出现拯救她、治愈她。

也许大家出发点是好的,但说实话,高敏感人的救赎,从来都不在别人身上。观众能察觉到张晚意身上有股沉稳的气质,能感受到他内心稳定不内耗,所以就理所当然地认为,一个内心稳定的人能治愈曾经患抑郁症的人。

但实际上,向外寻求救赎是最不可取的办法。很多关系走向终结,原因就在于此。更何况,对于高敏感人群来说,很难找到比自己还懂自己的人。这是个既孤独又遗憾,却能带来力量的事实。就像之前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没有人会来”。对高敏感人而言,一旦接受这个事实,就开启了自我成长的英雄之旅。

马思纯:高敏感人的英雄之旅进行时

从节目里马思纯的表现就能看出,这几年她经历了太多,也做了很多尝试和调整。节目前期和伙伴不太熟时,她没有为了合群,盲目跟大家一起竞选导游,而是结合自身情况慎重做决定。这种转变真的很不容易,需要很大勇气。

看看她过去的分享,作为公众人物,经历抑郁、药物导致的体重增加、被误解、被嘲讽…… 即便如此,她依然勇敢承认自己的经历,还鼓励和她有相同遭遇的人。

能感觉到经历过抑郁的她,正在重新认识自己,并且更加爱自己、接纳自己。相信她问 “那你会愤怒吗?” 更多是出于好奇,她在用自己的方式向身边人学习。

最打动我的画面,是她看到落日感动得落泪,还有和伙伴在一起时那开心治愈的笑声。这也是高敏感人的 “礼物”,虽然痛苦加倍,但感知幸福的能力更强。她不再把自己放在等待被拯救的角色里,而是在生活的一个个小选择中,越来越温柔且坚定地和自己相处。现在的马思纯,可不就是治愈的代表嘛!

来源:魔都斐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