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注意到,郭德纲这些年总在公开场合回应跟儿子的关系。有的人觉得越澄清,反而显得有点不自然,好像事实不完全是他说的那样。
有人会觉得,一个人为什么总解释一件事?是不是没底气,还是心里有别的想法?
郭德纲多次说德云社以后归郭麒麟。网友偏不信!
大家注意到,郭德纲这些年总在公开场合回应跟儿子的关系。有的人觉得越澄清,反而显得有点不自然,好像事实不完全是他说的那样。
郭麒麟一直没有正面接这个“招”。他说自己忙,不愿意接手。有网友说,这不是后悔不后悔的事,是人家压根不想要。
说他俩父子关系稳,网友却挑细节。比如郭麒麟早年在家连牙刷都没自己的位置,甚至得去楼梯口吃饭。后来郭德纲特意在节目里打趣说要给他买牙刷,还拿独栋房产当梗,但这些反倒让人觉得太刻意。
德云社的接班事,很多老粉都关注。可郭麒麟一次次“推拒”,宁肯在舞台或者影视圈下苦功夫,也不直接接班当家。
德云社的股份,99%都在王惠手里。
很多观众以为“法人”就能管一切,其实股份才是关键。郭麒麟做了法人,好处说不清,麻烦倒可能一堆。
郭汾阳受的教育和郭麒麟不同。大儿子14岁就辍学,天天练相声,舞台见多了。小儿子花高价念国际学校,成绩好,回家的待遇完全不是一回事。
对比太明显。一个“为父分忧”早早扛担子,一个一路顺风学业为重。观众会问,郭德纲对俩儿子到底怎么想的?
郭麒麟主演的新电影上映。票房656万,反响冷淡。郭德纲没怎么宣传。德云社里谁都没动静。大家不敢“轻举妄动”,连阎鹤祥都没表示。
而徒弟岳云鹏开演唱会,“老郭”却亲自捧场,还拉来大牌助阵。师徒情和父子情,外部观众都能看出点差别。
有时候,宣传上的沉默,往往比行动更让人多想。尤其电影角色还是“父爱”线,观众容易代入,觉得现实和戏里差不多。
郭麒麟小时候成绩好,但郭德纲更看重相声。
郭麒麟当过班长,考试第一。郭德纲对这些没关注,于谦比亲爹更上心。还有房间归属、家庭感觉等现实的小事,也能看出彼此关系带着距离。
其实,郭德纲批评郭麒麟,总比骂别的徒弟更狠。有错就直接点名批评,不留情面。这样的成长不会心里没疙瘩。
德云社变成巨大买卖,利益怎么算?
德云社不是随便交出来的,大部分股份都抓在王惠手上,郭德纲也不是最终说了算。郭麒麟如果只当法人,没股份,算不算实际“打工人”?
规范来说,法人吃力不讨好。不拿股份,出事先担责。管理德云社,现在可比以前难,演出、人事、财务,一错就出事。
观众记住一句话,“堂前尽孝”。不少人觉得这是郭麒麟给父亲留面子,实则话里有些心酸。孝顺和愿不愿意管家业,是两回事。
郭德纲一边对郭麒麟“澄清”,一边又忙着规划郭汾阳。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分工极其鲜明。
德云社的艺人多,问题也多。前几年公司扩张,管理风险不小。郭麒麟其实有自己的江湖,不愿回来承担压力也不奇怪。
德云社说说掌舵人,却把股份真金白银交给了老婆,等到郭汾阳成年继承,郭麒麟还愿意只当法人吗?
网友一看明白。法人不是大头,股份才是实权。这局早就算好了。
有意思的事,“父子关系”经常成新闻题材。郭德纲回应得多了,大家却更挑剔。“越描越黑”时有发生。
现实里,郭德纲已不那么急于交班,郭麒麟也不会硬接热山芋。
大家分工明确。老的忙着守业,小的在外谈笑风生,各有各的打法,并不用假装和睦。
“父子关系”和“公司利益”早分开了。
圈子里谁都明白,面子上的“澄清”掩盖不了背后的冷静算计。哪怕三套独栋、法人头衔,最后未必能等价换回一家之主的地位。
将来公司还会变,股份有可能再转手,可人情还是一回事。有的东西说破就没意思了。
人年纪大了就看明白。公司和家人,利益和孝顺,算得清,过得稳,就是实在。
谁接班不重要,股份才是大头。德云社往后怎么走,不取决于谁当法人。两代人的账,本来就不是一笔。
来源:在梦里甜蜜追寻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