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亲哥哥在直播间怒斥造谣,央视罕见发声辟谣,我们才惊觉,这实则是一场精心编排的AI骗局!
奥运冠军全红婵“带货卖鸡蛋”?
当亲哥哥在直播间怒斥造谣,央视罕见发声辟谣,我们才惊觉,这实则是一场精心编排的AI骗局!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当一个人足够优秀的时候,围绕在她身上的“麻烦”自然也就接连而来。
关于全红婵就是这样,先是因为受伤退赛备受争议,接着又因为家里盖房子被造谣成“豪华别墅”。
现如今,竟然有人把赚钱的算盘打到了全红婵的头上,想要利用AI技术让全红婵打广告。
视频里的话术,句句都踩在大众对“婵宝”的认知点上。
每一个字仿佛都是从她过往的采访和经历中提炼出来的,这比任何天花乱坠的广告词都管用。
当然,这还不够,为了让这场戏看起来更真,他们甚至拉来了“外援”。
视频里,乒乓球运动员孙颖莎和王楚钦也“友情出镜”,为婵宝家的鸡蛋“代言站台”。
骗子很懂,这种操作直接把对全红婵个人的信任,巧妙地升级为对整个“冠军天团”的集体信赖。
在如此“合情合理”的叙事面前,人工智能技术完成了最关键的临门一脚。
那张足以乱真的脸,那段几乎听不出破绽的声音,成了这场精心编排剧本的“铁证”。
对于许多信息辨别能力本就有限的中老年粉丝来说,这就是一场精准到无法闪避的收割。
销量据说超过四万件,每一份订单背后,都是一份被恶意消费的善意。
不过很快就有人发现了不对劲,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全红婵的家人。
当全红婵的哥哥打开直播,他面对的早已不是日常的互动,而是粉丝朋友们的指责。
有网友涌进直播间,不是来支持,而是来投诉:“从妹妹那里买的鸡蛋,味道不怎么好啊!”
你可以想象那种百口莫辩的愤怒,哥哥在镜头前情绪激动地一遍遍澄清,我们家从来没有卖过鸡蛋,妹妹现在每天都在基地里埋头训练,备战全运会,根本没时间搞这些。
然而,解释是苍白的,质疑和恶意的揣测却像潮水一样涌来,甚至有人开始诬陷,说他才是这场骗局的幕后主谋。
受害者,转眼间就成了“被告”,这才是AI诈骗最阴毒的地方。
它不仅骗走了消费者的钱,更是通过盗用身份,将虚拟的攻击转化为对一个现实家庭的信任危机和名誉审判。
骗子躲在网线背后数钱,而无辜的家人却要在直播间里承受本不该属于他们的骂名和指责。
对于全红婵本人而言,这种伤害更是无形的。
一个运动员的声誉和公众形象,是她最宝贵的无形资产。
当她的名字与“卖货”、“假冒”这些词汇联系在一起时,无论事后如何澄清,都不可避免地会对她造成干扰。
这种骚扰,比任何赛场上的失误都更让人揪心。
“现在告都告不赢!”
这是全红婵哥哥在直播间里一声近乎绝望的呐喊。
骗子隐匿在虚拟ID之后,犯罪成本极低,而受害者的取证链条却长得望不到头。
维权?成了一件成本高昂、收效甚微的奢侈品。
不过,央视很快下场发声,明确指出这些视频是AI合成,并严厉谴责了不法商家的恶劣行径。
这无疑是给公众敲响了警钟,央视的报道还揭示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事实:克隆一个人的声音,可能只需要一分钟左右的音频素材。
这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全红婵”或“靳东”。
技术的普及速度,已经远远甩开了法律和监管的脚步。
权威媒体的发声,更像是一种“亡羊补牢”式的事后教育和安抚,它也在提醒大家警惕。
那些利用AI技术行骗的人,无疑是踩踏了法律和道德的双重底线。
公众也只能无奈呼吁,希望这些人能停止对运动员的骚扰,让她能安心备赛。
但这终究只是呼吁,在有效的惩戒机制建立起来之前,这种无奈恐怕还将持续。
笔者以为全红婵事件,就像一声尖锐的警报,宣告了一个“眼见不再为实”时代的到来。
不法分子正是看中了她形象中的“善”,现如今保护我们自己,不能再仅仅依赖“擦亮眼睛”这句口号了。
与此同时,法律体系需要加速迭代,为AI合成内容的滥用划定清晰的红线,并建立高效的追责机制。
最终,我们需要为每一个人的数字身份,共同构建起一道坚实的“护城河”。
否则,今天被“卖鸡蛋”的是全红婵,明天,被“欠下巨款”的,可能就是我们每一个人。
信息来源:
雷科技:(奥运冠军全红婵带货土鸡蛋?亲哥直播怒斥:告都告不赢!2025.08.27)
身边24小时:(锐评丨全红婵卖土鸡蛋?必须让AI偷声鸡飞蛋打2025.08.19)
潇湘晨报:(博主假冒全红婵卖土鸡蛋,大量粉丝以为是本人下单2025.08.18)
光明网:(追光|婵宝、莎莎、“大头”喊你买土鸡蛋?别信,那是AI伪造的2025.08.23)
来源:青梅侃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