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演员虞书欣父亲虞丕杰与财经博主"老潘财商"的名誉权诉讼事件,将明星家族商业行为推向舆论聚光灯下。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已受理此案,核心争议围绕老潘财商指控的"非法占用国企资金15亿元"及"0.34%异常税负率"展开,凸显自媒体监督与个人权利保护的复杂博弈。
引言
演员虞书欣父亲虞丕杰与财经博主"老潘财商"的名誉权诉讼事件,将明星家族商业行为推向舆论聚光灯下。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已受理此案,核心争议围绕老潘财商指控的"非法占用国企资金15亿元"及"0.34%异常税负率"展开,凸显自媒体监督与个人权利保护的复杂博弈。
事件核心要素
争议焦点:15亿元国企资金占用指控与0.34%异常税负率引发的财务合规性质疑
诉讼进展:法院已受理,进入证据交换阶段
舆论延伸:虞书欣7天掉粉72万,商业合作受波及
事件脉络
时间线梳理(2025年5月-8月)
5月:老潘财商发布《家里有矿》系列视频,指控虞丕杰非法占用国资、税负异常;虞方首次回应称交易合法,未附具体证据
8月26日:虞书欣委托律师启动名誉维权
8月28日:虞丕杰正式起诉老潘财商,法院受理;老潘财商发布新视频抛出更多疑点
8月29日:优酸乳删除合作内容,自然堂延期直播;老潘财商发布五点声明拒绝下架视频
8月31日:老潘财商发布限时通牒,要求虞方9月1日前公开回应
双方交锋
核心指控与回应对比
指控项
老潘财商依据
虞丕杰回应
核心争议点
15亿元国企资金占用 公开财报显示华尚矿业与新钢集团15亿元合作,质疑利益输送 华尚仅为财务投资者,交易通过公开招标完成 未公开完整财务数据或银行流水
税负率0.34%异常 行业平均税负3%-5%,质疑偷税漏税 享受地方税收优惠,已依法申报 未公开税收优惠文件或审计报告
高利贷行为 裁判文书显示3780万元放贷月息3.6%(年息43.2%) 未直接回应利率问题 借贷合法性待核实
家族关联利益输送 虞书欣祖父曾任新钢工会主席,供货额超嫡系企业 交易合规,与家族背景无关 未解释供货额异常原因
双方背景与动机
虞丕杰:控股4家企业,曾涉民间借贷纠纷(年利率42%);提交合作合同、审计报告等证据,质疑老潘曾索要"信息核实费"被拒后报复
老潘财商:59.9万粉丝,无财经资质,关联企业曾欠税;强调内容基于公开数据,否认勒索,称将持续披露证据
商业影响
虞书欣事业冲击
粉丝流失:7天内主流平台掉粉72万,娱乐垂直平台掉粉90万
品牌反应:优酸乳删除合作内容,自然堂延期直播,S+级项目《一念江南》开机存疑
行业连锁反应
事件凸显"人设经济"下公众对商业真实性的高敏感度,推动明星家族企业合规审查从"个人行为"向"家族背景"延伸。
法律分析
名誉权诉讼核心争议
言论性质认定:老潘财商基于公开数据的质疑是否构成诽谤,需区分"合理评论"与"虚假陈述"
主观恶意证明:索要费用被拒后集中发布负面内容是否构成恶意,影响侵权认定
公共利益优先:涉及国有资产安全时,公众知情权与名誉权保护的平衡
法律专家观点
中国政法大学朱巍指出,本案关键在于"是否存在捏造事实"——若老潘财商仅基于公开数据合理质疑,即使结论偏差也可能受法律保护;若进行无依据演绎则可能侵权。
舆论场域
主要观点分化
支持虞方:公民名誉权应受保护,老潘财商未提供实锤证据,涉嫌流量炒作
支持老潘:涉及国有资产安全属公共利益,虞方应接受官方调查而非仅靠诉讼回应
行业启示
明星家族商业透明度边界
当商业行为涉及国有资产或借助明星流量获利时,应适用"准公众公司"标准,建立"明星关联企业黑名单"制度,强化高风险行业合作事前审查。
财经自媒体规范方向
内容生产:强化事实核查,对推测性内容明确标注
平台监管:建立财经资质白名单制度,限制无资质账号发布分析
行业自律:制定行为准则,将恶意爆料纳入失信惩戒
结语
本案揭示三大核心命题:明星家族企业需在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间找到平衡;财经自媒体监督应恪守法律边界;公众知情权保护依赖权威信息公开。唯有多方协同构建"真实、理性、负责任"的舆论生态,才能实现言论自由与权利保护的动态平衡。
来源:奇妙橘子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