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已经结束有几天的《生万物》热度还依然在线,只是口碑已经没有刚开始的那么好了。而《红高粱》还是让人津津乐道,那么他和《红高粱》到底有什么差别?
《生万物》这部剧,可以说在暑假期间称为国产剧中的现象级作品,不免让人联想到《红高粱》,两者都是年代剧。
已经结束有几天的《生万物》热度还依然在线,只是口碑已经没有刚开始的那么好了。而《红高粱》还是让人津津乐道,那么他和《红高粱》到底有什么差别?
今年暑期,《生万物》开播后,观众被真实的取景、浓郁的烟火气和杨幂的“颠覆性演技”所吸引,甚至有人说,“杨幂终于彻底摆脱了流量花瓶的标签。”
不得不说,这部剧的前几集表现确实可圈可点,200亩农田的租赁、从播种到收获的一一展现,确实为剧集增添了不少质感。
再加上演员们的妆容,也真实的反映了那个年代之下,普通人经历的风霜。随着电视剧的播出,热度也是居高不下。
然而后面不知道什么时候,风评却开始转折了。
本来整个故事是以土地和人为主的。但是到后期的时候,却被夫妻之间的情感纠葛淹没。已经有些弱化了土地和人之间的联系。
最“悬浮”的角色,恐怕要属杨幂饰演的绣绣。一开始,她是那个敢在雪天穿红衣、独自赴地主家讨说法、让人眼前一亮的女性角色。这期间的几场哭戏也是令人动容。
但随后,她与救命恩人封大脚的情感线彻底走偏,身怀六甲、面黄肌瘦的她却不顾自己状况四处救人,经常是以德报怨,这样的“圣母心”不仅不合逻辑,还让剧情变得轻飘飘。
毕竟有句话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在那个本来就很苦的年代,还爱掺和比人的事儿,也太不符合现实了。
虽然有人为此辩解,说那是角色的善良和淳朴使然,但反映到农村生活环境中,这种“圣母行为”与吃不饱穿不暖的现实根本无法呼应,悬浮感扑面而来。
再有就是,封大脚前期被塑造成踏实肯干、处处以宁绣绣为先的形象,但在宁绣绣流产后,他既没有守在床边照顾,也没有想办法为妻子补充营养,反而摆出假清高的姿态,人设出现崩塌。
而另一条线索就是关于银子的这条线,更是备受争议。她作为佃户女儿,不仅敢正面怼地主宁学祥,还从苦命的农家女一跃变成家庭里的强者,轻轻松松拿捏地主,补贴娘家粮食。
本来说贫苦的农民嫁给地主也是很符合当时的情况的,而且在那个年代佃户见到地主还要下跪,然而,却画风一转,但是最终却把地主给“拿捏了”,变成了逆袭的大女主,把那种“屈辱而悲惨”的命运抹得干干净净。
尤其是银子生下孩子,对宁学祥更是呼来喝去。不知道的还以为那个年代就是这样子呢,遭到了不少的吐槽。
本来就是以农村土地而开展的主题,最后变成了感情纠葛,也难怪遭到了观众的吐槽。而在很多年前的《红高粱》,同样也是年代剧,两者放在一起,高下立判!
将《红高粱》和《生万物》放在一起,仿佛就是在进行一场“农村题材教科书”的示范教学,当年《红高粱》可是拿奖拿到手软。
《红高粱》是一部从情感到时代立意都无可挑剔的作品,它能成为经典不是某一个元素的成功,而是整体上的精致和深刻。
在《红高粱》中,九儿和余占鳌的爱情就是全剧的情感主线,但情感从来不脱离时代背景。九儿嫁给单家父子,被迫屈从命运却始终带着一种倔强和不屈。
而余占鳌开始是草莽英雄,为爱不择手段,但他逐渐完成了个人到民族层面的升华,最终带领九儿成为抗日斗争的主体。
高粱地,是《红高粱》最具标志性的象征物,它既是生活的寄托、爱情的见证,也是抗日精神力量的发源地。
在情节的推动下,我们能够感受到剧集对土地与人之间联结最深切的温度。
这种巧思与《生万物》单薄的情感线相比,真是高下立判。
更重要的是,《红高粱》从个人恩怨到家国情怀的转化,在历史的厚重感和宏大叙事中,为观众带来了一种震撼。
而反观《生万物》,只是将基础的人物生活切片,却没有为这些切片找到更高的意义。这样的水平,怎么能够触碰经典?
将《红高粱》和《生万物》的差距归根到底,不仅仅是演员表演、剧本改编的问题,更是一种对农村题材深度处理的不同态度。
看完《红高粱》,再看《生万物》,不禁让人感慨,同样是农村年代剧,为何差距如此之大?
也许,真正打动人心的,从来不是表面的取景考究,而是剧中隐藏的精神内核,一种对土地的敬畏、对人性的深刻挖掘,以及在大时代洪流中的精神共鸣。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正是因为走得深远而长久。而那些悬浮的、取巧的作品,可能真的需要时间去检验,观众的眼睛,从不会骗人。
来源:酒馆茶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