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争辩的马思纯,用细节告诉你什么叫真正的体面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8-24 01:52 2

摘要:马思纯在《花儿与少年·同心季》里又一次圈粉无数——不是靠煽情的台词,也不是刻意的表现,而是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细节。

马思纯在《花儿与少年·同心季》里又一次圈粉无数——不是靠煽情的台词,也不是刻意的表现,而是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细节。

比如买菜分工时,她主动承担剩下的费用,不让任何人难堪;比如面对镜头,她依旧是那个会被自己吓到跌坐在地上的姑娘,真诚得让人忍不住笑出来。

这种不设防的性格,让她在一众明星中显得格外鲜活,也让人明白,真正的体面,从来不是靠嘴说出来的。

这季《花少》从马达加斯加到埃及,风光壮丽,文化多元,嘉宾阵容也够吸睛——那英的直爽、龚俊的幽默、李沁的温婉……可在一群性格鲜明的人里,马思纯的存在像一杯温水,看似平淡,却能在不经意间解渴。

节目刚播出没多久,她的表现就被观众刷屏夸赞,甚至收获了马达加斯加旅游和手工业部的嘉许奖,中国驻马达加斯加大使馆也点名肯定节目对中马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

我注意到,马思纯的“好感度”并不是一夜之间建立的。

早在几年前,她就因为在综艺里“最后一个打电话报经费”而被夸高情商——那次任务是七个人用一百元买菜做饭,谁先打电话谁就能先报销。

她选择最后一个打,意味着要承担剩下的费用。

有人说这是傻,但更多人觉得,这是体贴。

她不想让别人为难,也不想让气氛变得尴尬。

这种性格在娱乐圈并不多见。

毕竟,这个行业里,争资源、抢镜头是常态,能在利益面前保持松弛和善意的人,少之又少。

马思纯的“松弛”并不是没心没肺,而是她真的不愿意用算计去换取所谓的优势。

说到她的过去,不得不提《左耳》里的黎吧啦——那个有点坏、漂亮又带着锋利感的女孩,让很多人第一次记住了她。

后来她和周冬雨因为《七月与安生》一起拿下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本该是双喜临门的时刻,却因为周冬雨的一句话,让外界多了几分解读——“我家没人做电影,所以我能拿奖很开心。”

这话听起来像是在强调自己靠实力,顺带影射马思纯有“关系”。

当时很多人替马思纯不值,可她自己依旧笑着,沉浸在获奖的喜悦里。

我一直觉得,这种“装作没听懂”的能力,是一种智慧。

她不是没察觉,而是选择不回应。

因为回应了,就成了争辩;不回应,反而显得大气。

娱乐圈里,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不多。

相比之下,周冬雨这些年的口碑起伏很大,从《山楂树之恋》的清纯,到后来的绯闻、争议,甚至被传对粉丝耍大牌……这些真假难辨的消息,慢慢让她的公众形象蒙上阴影。

而马思纯,除了和欧豪那段恋情外,几乎没有什么负面新闻。

她的生活简单,朋友不多,但真诚。

当然,她也有自己的难关——抑郁症。

她曾坦言,自己长期需要药物治疗,药效过后会没劲,但并不是心情差。

她提前解释,是为了避免别人误会。

这种坦诚,其实很需要勇气。

很多公众人物会选择隐藏脆弱,可她愿意把真实的一面拿出来,让人看到明星也是普通人。

在《花少》的旅途中,她的亲和力不仅打动了观众,也打动了当地人。

无论是在马达加斯加的集市讨价还价,还是在埃及的街头和孩子们互动,她都没有明星的距离感。

那种笑,是发自内心的,不是为了镜头。

我想起一个对比——2023年胡歌被曝光多年默默资助山区教育,从不宣传,直到受助学校公开感谢信才被外界知道;还有艾玛·沃特森,在全球巡回宣传《哈利·波特》时,总是耐心听影迷讲话,哪怕行程紧张也不拒绝合影。

这些人身上有个共同点:他们的善意和尊重,不是表演出来的。

马思纯也是这样。

在如今的综艺环境里,观众早就不满足于看明星“作秀”了。

中国传媒大学的吴闻博博士曾说,综艺正在走向“放松”的创作趋势,户外休闲、聊天、旅行这些元素更能打动年轻人。

马思纯的存在,恰好契合了这种趋势——她不抢戏,不端架子,却能让人记住她的笑声和眼神。

看完几期节目,我甚至有点期待她接下来的表现。

不是期待她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举动,而是期待她继续用那些细小的、温柔的举动,让人感到舒服。

因为在这个信息爆炸、情绪对立的时代,能让人感到“舒服”的人,真的不多了。

或许,这就是她的魅力所在——不靠嘴去证明自己,不用争辩去赢得尊重,而是用时间和行动,让别人心甘情愿地喜欢她。

这样的体面,比任何华丽的言辞都更有分量。

我希望《花少》继续播下去,也希望马思纯能一直保持这种真诚。

毕竟,真诚是会传染的,就像她在节目里那句轻描淡写的话:“没事,我来吧。”

那一刻,你会觉得,世界好像也温柔了一点。

来源:大眼聊社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