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时代症候的《脱缰者也》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9 20:00 2

摘要:曹保平的电影中,人物常常带着一股躁动不安的劲头。这种不安可能源于被现实逼到绝境的本能挣扎,也可能是因为内心愧疚与绝望的交织,或是对冷漠扭曲环境的无声反抗。在表现手法上,曹保平很少用平缓的叙事或沉稳的镜头,而是擅长用手持摄影和快速剪辑,让人物在奔跑、追逐中与命运

曹保平的电影中,人物常常带着一股躁动不安的劲头。这种不安可能源于被现实逼到绝境的本能挣扎,也可能是因为内心愧疚与绝望的交织,或是对冷漠扭曲环境的无声反抗。在表现手法上,曹保平很少用平缓的叙事或沉稳的镜头,而是擅长用手持摄影和快速剪辑,让人物在奔跑、追逐中与命运对抗。尤为难得的是,这种风格没有走向遗世孤立的清高,而是扎根于现实的土壤,并巧妙融入犯罪、悬疑等类型元素,让电影既有深度又不失观赏性,甚至流露出几分悲天悯人的宽厚。《脱缰者也》在曹保平的作品系列中像个异数,它缺少那种冷峻压抑的气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癫狂的嬉闹与过度的黑色幽默。其实,早在2016年的《追凶者也》中,曹保平已表现出对充满戏谑的犯罪故事的钟情,那部影片中三个落魄男人因一桩阴差阳错的命案纠缠在一起,观众在感叹命运吊诡与残酷之余,不禁为小人物的侥幸胜利而唏嘘。相较之下,《脱缰者也》与《追凶者也》有着题材与风格的相似之处,但在“癫狂”的程度上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脱缰者也》中的人物大多活得比较庸俗浅薄:马飞沉迷于跑车、手机等物质追求,猪头肉和六子一心垂涎金钱,大姐夫迷恋养鸽子的个人爱好,杨保全沉浸于酒色财气之中。可见,这些角色普遍停留在感官之爱的层面,甚至从未抵达生命之爱(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影片通过这种集体性的精神贫瘠,折射出一个物欲横流时代的精神困境:当物质追求和感官享受成为唯一的价值尺度时,人的自我完善与精神提升便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当影片中的人物境界过低,对“爱”与“人生”的理解过于肤浅,也意味着影片的主题在现实批判之余,也心怀更高希冀。影片《脱缰者也》的片名具有多重隐喻意义:表面上是指绑架案的失控发展,深层则暗喻着传统家庭伦理的瓦解与江湖道义的式微。导演试图通过这场荒诞闹剧折射一个时代的集体失序: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旧有价值体系土崩瓦解,而新的秩序尚未建立。虽然,影片未能深入剖析时代变革的复杂性,也缺乏对人性异化的深刻洞察,但对时代症候的描摹仍然令人深思,并不期然地切中了我们当前时代的肯綮。(龚金平,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教授,复旦大学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来源:大兵漫剪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