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电影《南京照相馆》有感|历史的沉重与觉醒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9 18:00 2

摘要:通州区委老干部局组织全区处级退休干部,观看了电影《南京照相馆》。这部电影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叙事,将我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山河破碎的年代,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和先辈们的伟大抗争精神。

历史的沉重与觉醒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周年之际

通州区委老干部局组织全区处级退休干部,观看了电影《南京照相馆》。这部电影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叙事,将我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山河破碎的年代,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和先辈们的伟大抗争精神。

1937 年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聚焦于一家名为吉祥照相馆的地方。几个原本普通的小人物,邮差阿昌、戏曲演员林毓秀、照相馆老板老金、日军翻译王广海等,因为日军摄影师伊藤需要冲洗照片而聚集在此。起初,他们只是为了换取通行证、求得生存而被迫与侵略者合作。然而,当一张张记录着日军暴行的底片在暗房中逐渐显影,那些砍头、活埋、奸淫的画面,如同一把把利刃,刺痛了他们的灵魂,也唤醒了他们心底深处的反抗意识。

展开剩余62%

电影最触动人心之处,在于对人性的深度挖掘。它没有将人物简单地划分为善恶分明的阵营,而是展现出人性在战争阴影下的复杂与挣扎。阿昌起初是个畏死怯懦的青年,一心只想逃离南京,可在目睹日军的种种暴行后,他内心的良知被一点点唤醒,最终选择为了正义,挺身而出;王广海是日军翻译,为求生存,对日军俯首帖耳,却在某些关键时刻,仍保留着一丝未泯的人性,没有彻底沦为侵略者的帮凶。他们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战争的残酷磨砺中,历经痛苦与挣扎后的觉醒,让我看到了普通人在绝境中爆发出的惊人力量。

电影中的意象运用也十分精妙。照相馆里的一幅幅风景画布,北京故宫、武汉黄鹤楼、杭州柳浪闻莺

…… 这些代表着祖国大好河山的画面,成为了人们心中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寄托。当众人在黑暗中念出这些地名时,那声音里饱含着对家国的热爱与眷恋,即便身处地狱般的南京城,他们心中的山河依旧壮丽巍峨。而照相机这一道具,更是贯穿全片的重要隐喻,按动相机快门的声音与枪械上膛发射的声音交叉剪辑,将记录美好的工具变成了侵略与杀戮的象征。

影片在呈现历史的残酷时,采用了冷静克制的手法,没有过度渲染血腥场面,而是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以及细微的情节,让人感受到那份深入骨髓的悲痛与愤怒。比如日本兵摔死孩子的情节,将焦点放在前景人物的惊恐反应上;对日军侵犯中国女性的暴行,也只是通过暗房里逐渐显影的底片画面来暗示。这种克制的表达方式,给予我更多思考的空间,让人明白,历史的伤痛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心灵上的沉重拷问。

走出电影院,心情久久无法平静。《南京照相馆》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是对历史的一次深情回望,是对那些在战火中逝去生命的缅怀,更是对我们的一次警醒: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让悲剧不再重演。在如今这个和平年代,我们更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安宁,从历史中汲取力量,让中华民族在复兴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作为一名退休干部,我经历过国家的发展与变革,深知和平的珍贵。回顾往昔,我们的国家曾历经沧桑,遭受列强的侵略和欺凌,但我们的先辈们从未放弃抗争,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繁荣。如今,我们虽已退休,但仍应时刻关注国家的发展,积极发挥余热,传承红色基因,教育下一代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吾辈自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