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书欣父亲状告财经博主!15亿国资疑云与72万掉粉背后的真相大战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8-29 11:22 1

摘要:吃瓜群众注意了!娱乐圈与财经圈碰撞出的这场大戏越来越精彩!虞书欣父亲虞丕杰正式出手,委托律师事务所起诉财经博主“老潘财商”,指控其发布“背离事实真相”的言论。

吃瓜群众注意了!娱乐圈与财经圈碰撞出的这场大戏越来越精彩!虞书欣父亲虞丕杰正式出手,委托律师事务所起诉财经博主“老潘财商”,指控其发布“背离事实真相”的言论。

这场涉及15亿国企资金疑云的风波,不仅让“小作精”虞书欣7天掉粉超过72万,更引发了一场关于公众人物财富透明度与社会监督的激烈讨论。

事件回顾:从“家里有矿”到被诉“抹黑”

事情起源于财经博主“老潘财商”在抖音平台发布的一系列名为《家里有矿》的视频。博主通过分析公开的工商信息和裁判文书,对虞书欣家族的财富来源提出了尖锐的质疑,主要包括:

非法占用国企资金:质疑虞丕杰通过关联企业“非法占用国企资金15亿元”。

税负率异常低:指出其控股公司税负率仅0.34%,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疑似存在偷税漏税或财务造假。

高利贷争议:披露虞丕杰曾有一笔年利率高达43.2%(月息3.6%)的巨额放贷行为,远超法定利率上限。

这些指控与虞书欣早年曾在采访中表示的“父母金钱把控严格,演艺事业全靠自己闯荡”的形象形成巨大反差,瞬间将虞书欣及其家人推上风口浪尖。

面对汹涌的舆论,虞丕杰方面终于采取法律行动。泰和泰(上海)律师事务所宣布已接受其委托,将针对“老潘财商”的相关行为提起诉讼,认为其言论“以背离事实真相的方式持续抹黑委托人的声誉及形象”。

名誉权诉讼为何引发更大争议?

虞丕杰选择以“名誉权”纠纷而非“诽谤罪”提起诉讼,这一点被许多网友留意到。

“老潘财商”此前曾放话,称自己曝光的内容全部来自公开渠道,并愿意承担法律责任,甚至表示“虞书欣父亲若是想要通过法律手段维权,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起诉老潘财商诽谤罪”。

这导致部分舆论认为,提起名誉权诉讼是一种“捂嘴”行为。

网友质疑:如果对方所言确为虚假,为何不直接以更严厉的诽谤罪起诉,用扎实的证据彻底自证清白?公众渴望看到的是对“家族资产来源”等核心问题的正面回应和权威调查,而非简单的“抹黑”定性。

虞书欣的危机:人设崩塌与商业价值折损

这场风波对虞书欣的直接影响显而易见。据第三方数据显示,她某平台账号7天内疯狂掉粉超过72万,数字触目惊心。

这正印证了娱乐产业的一个规律:偶像经济的本质是贩卖人设与梦想。

当虞书欣“小公主”背后依赖的“家里有矿”背景被质疑财富来源的正当性时,其人设的“商品价值”便会迅速贬值,粉丝的信任崩塌也直接转化为商业价值的断崖式下跌。

公众质疑的焦点何在?

公众和网友在此事件中,并非单纯“仇富”或站队,其关注的焦点更深层次:

国有资产安全:若真涉及国企巨额资金,民众期待权威部门介入调查并给出明确说法,而非当事人自行起诉名誉权。

社会公平正义:在社会财富分化加剧的背景下,公众对“富二代”明星的审视更为严苛,尤其当其“独立努力”人设与家族可能存在的“不当得利”形成强烈反差时,极易激发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强烈诉求。

舆论监督与“捂嘴”之辩:公众人物是否可以利用名誉权诉讼来阻挡合理的质疑和监督?法律诉讼的目的是厘清真相,还是平息舆论?这成为双方交锋的关键点。

事件未来走向预测

这场官司无论结果如何,都已对虞书欣的公众形象造成了沉重打击。

其父亲虞丕杰方面表示已晒出合作合同、财务凭证等核心证据,称将用法律手段击碎谣言;而“老潘财商”则坚称内容来自公开渠道,并愿意承担法律责任。

真正能平息舆论的,或许并非一纸律师声明或一场名誉权诉讼的胜负,而是相关国企或监管部门能否就涉及国有资金的质疑给出权威调查结论。

真相不会永远沉默,法律程序或许漫长,但公众追求公平正义的目光不会移开。

虞书欣父亲的诉讼能否挽回女儿流失的72万粉丝,还是会让事情更加扑朔迷离?

等待法律给出答案的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真相浮出水面。

(注意:本文内容综合自多家媒体报道,事实真相以法律裁定和官方调查为准。)

来源:啊聊不见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