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同样是遇到渣男,淑兰可以和离,为何康姨母不能?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8-28 20:15 2

摘要:康姨母的日子,说起来叫人堵心——那样的显赫世家、那样的娘家背景,却偏偏偏遇上了一个让人失望透顶的丈夫。这日子跟淑兰的遭遇倒有点像,都是摊上了贪图享乐的男人,可偏偏命运一到她这就拐了个弯。淑兰能和离,康姨母却死死困在康府里——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康姨母的日子,说起来叫人堵心——那样的显赫世家、那样的娘家背景,却偏偏偏遇上了一个让人失望透顶的丈夫。这日子跟淑兰的遭遇倒有点像,都是摊上了贪图享乐的男人,可偏偏命运一到她这就拐了个弯。淑兰能和离,康姨母却死死困在康府里——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说起来,康姨母和淑兰也算是“同行”,一个商家女儿、一个官家千金,嫁的时候家里也都想着把女儿托付给老实人,熨贴妥当。事实就是,男人会变,婚后过个几年,连影子都不剩。淑兰嫁的是秀才孙志高,秀才本来该奋发有为,偏偏他也就会在书房里数银钱,闲时还有心思在外头包养花娘,活得自在。一天到晚不思进取,家里的事、淑兰的委屈,全当没看见。

盛家那边瞧着女儿日子难熬,心里火烧火燎。其实咱们说家里释出银钱为女儿摆脱苦海,有时候可不是单凭情分——多的是盘算和思量,谁家不是这样?盛家的老娘们头脑灵,嫁妆当掉一半,银票送出去,算是亲情和算盘都顾了,最后总算帮淑兰断了那苦根。说白了,商人之家,出了点丑事,顶多族里说上一阵子,也没人真追着不放。

可话说回康姨母,王家那边可比盛家更有门路、更讲排场。康姨母出生王家,父亲三朝元老,名声响彻朝堂,母亲还诰命加身。你打小听惯了“朝中有人好做官”,以为真正出了事,王老太太只要开口,那康海丰算什么?娘家接人、银钱随手拨、和离当场敲定,多的是人给撑腰。偏偏这么多年,王家从头到尾一句不提和离。你说奇怪不奇怪。

要说康海丰,也配得上康姨母出身。家里康府,坐落皇城东边宝地,进门就是高高门梁和九百九十八只蝙蝠,你若是站在青石台阶上,眼看着雕刻一路铺到大堂,心里说不定真有点触景生情。世家子弟嘛,讲究排面和规矩,康老太爷当年是皇帝背后的顶梁柱,王家康家两头都耀眼。

这样的门第,一开始谁能想到会变成后来那样?康海丰自小被老人捧着,惯得劣气都收不住。说他学问好,那也就是应了份功名、走个过场,真要操持家事,他还以为手里捏的是糖人。康老太太宠爱得紧,康老太爷管束得严,可家里只他独子,他什么都不缺,久而久之,日子就过成了只管自己开心。青壮时唯一的“苦”,怕也就是背书了,至于家族兴衰,他哪搭理过?

康老太爷带着一家子冲到顶峰,自此家业稳如泰山。但根基再厚,也耐不住“败家子”一个劲地消耗。康海丰在朝里领着个清闲差事,名头光鲜,实事不干。人到中年,最喜欢玩女人,这在世家圈里还算寻常,大家都默认——可是再寻常,康姨母可不认。你说两个人都强势,谁也不肯服软,家里头还谈什么温情?康姨母骂康海丰没志气,康海丰也觉得康姨母难缠。

最难的是,康姨母狠起来谁都挡不住。妾室进了家门不是享福,反而处处遭算计,能活下来的都成“妖精”。康姨母怕庶子庶女多了争家产,下药打胎也下得麻木。你说她恶毒吗?其实她也是活得夹生——丈夫不理她,她只能盯着这些外围的女人下狠手,像是扎了一口恶气,谁也劝不得。家里妾室一个接着一个进、孩子一个接着一个生,康家大宅院居然连屋子都快塞满了。

熬到康老太爷走人,家业一下子滑坡,谁都知道这旱涝保收的日子过不下去了。康海丰在丁忧期间闲得发慌,竟然又纳了几个小妾,还闹出孩子。外头风声刚起,御史就把事捅到皇帝面前,当场丢了官。昔日的康府一下子成了没根的浮萍,只剩门口那几道雕梁还能撑点脸面。

康姨母倒是挺拼的,家里亏空,花销庞大,丈夫伸手要钱,她还得咬牙去娘家、去妹妹那边求人,一边收着族里的冷眼。康家庶子娶媳、庶女嫁人,银钱一张张往外流,康姨母的嫁妆都快见底了吧。想想这几十年都给康府擦屁股,她心里能没点怨气?可架不住身份和时代,男尊女卑,家里事办得再漂亮,最后还不是一个“女主人”的身份。

其实说到这,不免想问一句——康姨母到底怕什么?要说王家有势有力,王老太太疼女儿,那拆散康姨母和康海丰也容易。可惜,这种大户人家其实顾虑最多。商人出了丑是小事,世家出丑那是要上族谱、上朝堂的。和离,那是奇耻大辱,不出意外要惊动族中的长辈,说不定皇帝都得知道,到时候整个家族都跟着蒙羞。

尤其是康姨母娘家显赫,王老太太一辈子体面人,怎么能受得了“教出个和离的女儿”?体面人哪,最怕的就是背后人指指点点,把家族声誉踩在脚底下。即使康姨母受再多委屈,王老太太也只能四下打圆场,给康姨母撑面子,却不敢帮她打破规矩。

还有一点,说起来让人皱眉头。康姨母有两个女儿没出阁,哥哥那边还有两个姑娘等着嫁人。你要是让康姨母带着“和离”名头,家里这四个女孩的婚事还怎么谈?在那样闭塞的年代,找媳妇就是比谁家干净,谁家门风正。一个有“休离”记录的女子,整个家族都要跟着倒霉。

最让康姨母难堪的,还不是怕丢脸,而是孩子。你说她再狠,对自己孩子还是护得紧。女子有了孩子,心里就软了,做什么都先要替孩子考虑。不像淑兰,没孩子,娘家一咬牙就送走。康姨母多少有点“为母则强”,但也只是嘴硬,真正到要她拿孩子做赌,她下不了手。

家里闹到最凶那次,康姨母把康海丰宠妾治得丢了命,康海丰找来族长要写休书。康姨母到底吓破了胆,王老太太赶紧出面,用一辈子的面子和关系,死活才把这休书给压下去。你说康姨母恶毒吧,可真要被赶出去,她连哭都顾不上。

其实,康海丰对康姨母,心里也是打起小算盘。康家靠她经营度日,康海丰要钱要人情还是得找康姨母;康姨母娘家怕丢脸,康海丰手里又捏着康姨母一点“把柄”,大家都心照不宣地耗着,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这两口子,一个狠、一个烂,谁也斗不过谁。你看那年代,成千上万个女人都过得这样小心翼翼,一个不留神就得被休、被赶,一辈子就这么耗光。康姨母说是“毒妇”,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女人的悲哀:活着全靠忍、靠撑,最后还啥都捞不到。

淑兰算是幸运,有娘家撑腰,最后能断了孽缘。康姨母明明娘家还算有点余荫,偏偏也只能咬着牙忍下去。婚姻的苦,外人说得轻巧,自己吃就像嚼铁。她后来进了慎戒司,满院子的人都骂她自作自受。可要细细想,她倒个霉、可不是她一个人的错。

人说“好女不嫁败家子”“婚姻见人心”,可是那时候的女人,连个和离的资格都没有。康姨母这一生,明明心狠手辣,却最终还是个被困在家族、体面、儿女里的女人。说到底,她的苦,到底为谁买单?有时候,命运就是在一处屏风下转了个弯,谁又能知道下一个受苦的人,会不会就是自己身边的那个“最体面”的家人呢?

来源:沙滩上等待潮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