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春节档,一位外形酷似霍建华的素人演员在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中凭借养猪情节意外爆红。一年后,真正的霍建华携短剧《搏忆》回归市场——这位曾因《花千骨》封神的顶流,在沉寂六年后选择以每集19分钟的短剧重启事业。与此同时,刘晓庆、潘长江等知名演员也纷纷涌入短
去年春节档,一位外形酷似霍建华的素人演员在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中凭借养猪情节意外爆红。一年后,真正的霍建华携短剧《搏忆》回归市场——这位曾因《花千骨》封神的顶流,在沉寂六年后选择以每集19分钟的短剧重启事业。与此同时,刘晓庆、潘长江等知名演员也纷纷涌入短剧赛道。当长剧演员集体涉足短剧领域,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行业真相?
2016年,霍建华凭借古装仙侠剧《花千骨》成为当之无愧的顶流,该剧高达200亿的播放量将他推上了事业巅峰。然而,在巅峰时期,霍建华选择与林心如步入婚姻殿堂,随后他关闭微博并退隐台湾。
在这六年里,同期出道的台偶小生们发展各异。胡歌成功转型电影圈,凭借出色的演技和作品赢得了广泛认可;阮经天则凭借《周处除三害》实现翻红,重新回到大众视野。相比之下,霍建华却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他既失去了青春偶像的市场竞争力,又未能成功建立起实力派演员的人设。
《搏忆》是霍建华六年来的首部男主作品,而他上一部长剧《筑梦情缘》口碑和收视双双失利,阴影仍未消散。短剧成为他打破当前僵局的无奈之选。短剧拍摄周期短、回款快,能够让他快速测试市场反应。但与那位因外形相似而在短剧赛道崭露头角的素人演员相比,霍建华此次回归短剧市场,更像是对流量时代的一种妥协。毕竟,曾经的顶流如今要在短剧领域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这其中的落差可想而知。
刘晓庆的首部短剧 《萌宝助攻:五十岁婚宠》 ,于2025年3月28日上线。该剧为中老年婚恋题材,她饰演一位50岁的针灸大师江月琴,与小近30岁的男演员耿大勇饰演的“霸总”周振华展开一段“银发甜宠”爱情故事。剧情包含身份反转、豪门纠葛、萌宝助攻等元素,拍摄周期仅约5-6天。该剧上线后首日播放量突破3500万次,评分达9.4分,成为短剧市场的现象级作品之一。
潘长江首部短剧《进击的潘叔》于2025年7月8日独播,共20集,上线一个月内播放量突破3亿次,创短剧领域现象级记录。题材融合“中老年逆袭”“黄昏恋”“反套路创业”等元素,剧情紧凑、反转密集,颠覆性角色设定 。据行业数据显示,老年题材短剧的付费率比青春题材高出23%。这一数据让那些在长剧市场中逐渐失去机会的过气明星看到了新的发展路径,短剧的“银发赛道”正成为他们事业的新蓝海。
短剧市场确实创造了一个个造富神话。这些成功案例吸引了众多资本和演员的涌入,使得短剧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然而,短剧市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广电总局取消长剧40集限制的新政,可能会对短剧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长剧和短剧有着不同的受众群体和市场定位,新政的实施或许会让长剧重新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当观众有了更多长剧的选择时,被短剧“爽点”驯化的观众是否还会继续为短剧买单,这是一个未知数。
更严峻的是,短剧市场正面临着审美疲劳的危机。某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短剧的弃剧率同比上涨了47%,大量雷同的“重生逆袭”剧情正在不断消耗观众的耐心。虽然专业演员的集体入场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短剧的内容质量,但目前还难以确定能否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肯定的是,短剧对于许多演员来说,并非是一种主动的选择,而是在市场淘汰机制下为了生存而做出的无奈之举。
内娱生存启示录霍建华的经历告诉我们,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提升演技和实力,就很容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刘晓庆的选择反映出,在娱乐圈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里,没有真正的退休,只有永恒的生存焦虑。无论是年轻演员还是老戏骨,都需要不断地寻找新的机会和发展路径,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正如刘晓庆所说“人生起落是常态”,短剧浪潮照见的,是整个娱乐工业的残酷达尔文主义。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演员们面临着尊严与生存的艰难抉择。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短剧市场的发展也为演员们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或许,未来的娱乐圈将不再有严格的长剧和短剧之分,演员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在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
来源:逗逗文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