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有没有发现,最近这三年,杨幂的名字出现在热搜上,好像总不是什么好事?不是新剧评分跌破五分 就是红毯造型被网友调侃“像窗帘成精” 连她说句“演员也是服务业”都能被剪成短视频,全网群嘲。可就在这片质疑声快要把她淹没的时候,一部叫《**哈尔滨一九四四**》的年代谍
你有没有发现,最近这三年,杨幂的名字出现在热搜上,好像总不是什么好事?不是新剧评分跌破五分 就是红毯造型被网友调侃“像窗帘成精” 连她说句“演员也是服务业”都能被剪成短视频,全网群嘲。可就在这片质疑声快要把她淹没的时候,一部叫《**哈尔滨一九四四**》的年代谍战剧 悄无声息地在央视八套黄金档播了。收视率破2 猫眼热度前三,豆瓣开分7.3——这数字不算炸裂 但在如今国产剧动不动高开低走的环境下,已经算稳得住。更让人意外的是 她演的那个特务关雪 居然被不少人说“是这几年最复杂的反派女人”。一个被叫了十年“流量花瓶”的人 真能靠一部剧翻身?还是说,这背后其实没那么简单?
我在豆瓣翻了整整一个晚上 发现“关雪”这个词底下 冒出来的词不再是“瞪眼”“面瘫”“美颜过度”,而是“眼神有戏”“压迫感强”“情绪一层一层的”。有个叫“老剧迷2008”的用户写:“她站在审讯室门口,光从背后打过来,脸藏在暗处,一句话没说 但我能感觉到她在算计。”这话听着简单 可过去十年,谁敢在杨幂的评论区写这种话?微博上那个#杨幂终于不瞪眼了#的话题,阅读量都快冲破3亿了 好多以前黑她的网友也开始改口:“原来她不是不会演 是以前的剧本根本不让她演人。”
我有个朋友在横店做灯光 有次喝酒时聊起这部戏,说杨幂每天五点就到片场,对台词对到导演喊停才走。有一场戏 她被人扇耳光 拍了八条 脸都肿了 还得坚持。最狠的是 她主动跟导演说,别拍她哭那场戏,“关雪不会哭,她只会杀人。”这话听着有点狠,可你细想,一个演了十年“女主落泪博同情”的演员 能主动删掉这种戏 说明她真想换个活法。我那朋友说 那天拍完,她一个人站在雨里,头发湿透 脸冷得发青,可眼神特别稳 像刀子。
其实这部剧能让她演,本身就挺玄。听说一开始导演组还有争议,怕她是“带资进组”,影响剧的质感。可试戏片段一出来,连最保守的制片人都改了口:“她把那种笑里藏刀的劲儿拿捏住了 不像演的 倒像是真有这么个人。”后来我打听到 原来央视那边有人看过她早年拍的《筑梦情缘》,虽然剧扑了 但她在里面穿旗袍走路的样子 被一位领导私下夸过:“有旧时代女人的筋骨。”这话听着像客套,可在这行里,一句夸,可能就是一张通行证。
资本那边也不太平。嘉行传媒这两年项目少得可怜,2023年赚的钱比前年少了六成多。她接的代言也从一年二十几个,掉到个位数。有做投资的朋友跟我说:“现在没人愿意为纯流量买单了,杨幂得证明自己能演正剧 不然身价就得断崖。”所以这部《哈尔滨一九四四》,对她来说不是试试水 是救命。赢了,还能在主流视野里站住脚;输了,可能就真被划进“过气顶流”的名单里,再难翻身。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买账。有个影评人写文章说,7.3的分 有一半是观众“降 expectations 补偿心理”——不是她演得多好 而是大家太意外她居然能演。他还点出几场戏 说她眼神收得太刻意,像是在“表演我在表演”。这话听着刻薄 可细想也有道理。毕竟她演了十年仙侠剧,动不动就是甩头发、瞪眼、念台词像背书,那种习惯 哪是几个月就能改掉的?
但变化是实实在在的。百度指数显示,“杨幂 演技”这个词的搜索量,剧播后一周涨了四倍多。知乎上那个热帖 从清一色嘲讽 变成有人认真分析她的眼神戏、微表情。更稀奇的是,《中国电视》杂志——就是中宣部管的那本——居然发了篇文章 说这部剧“成功塑造了有复杂人性的女性反派”,没点名 但圈里人都懂,这是在给杨幂递台阶。
为什么是现在?我觉得,是流量时代真结束了。以前靠粉丝打投、热搜炒话题就能红 现在不行了 观众越来越挑 资本也越来越精。为什么是杨幂?因为她曾是这一体系里最风光的那个,现在体系塌了 她自然成了最显眼的那个“代价”。接下来会怎样?听说她已经在跟正午阳光谈一部新剧,演一个被职场骚扰后反击的女律师。如果真能成 那才是她彻底告别古偶、走向现实题材的开始。可也有人担心,她能不能扛得住——毕竟过去十年,她一年拍两三部剧 节奏快得像赶集,哪有时间好好琢磨角色?
这年头,翻盘哪有那么简单?它不只是演技的事 是时机、是剧本、是资本、是舆论 甚至还得看体制给不给机会。杨幂这次能不能真正“上岸” 还得看她接下来两部剧、三年时间。但至少现在 我们看到了一种可能:一个被标签困了十年的女人,终于开始用角色 而不是热搜,重新告诉别人——她是谁。
来源:依海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