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电视剧《生万物》的角色群像中,多数演员的定位清晰鲜明 —— 秦海璐的 "寡妇" 角色带着隐忍的悲情,倪大红的 "渣爹" 满是自私的算计,蓝盈莹的 "野心家" 藏着对命运的抗争,费文典的 "窝囊废" 透着人生的无奈。唯独演员迟蓬所塑造的 "大脚娘",难以用单一
在电视剧《生万物》的角色群像中,多数演员的定位清晰鲜明 —— 秦海璐的 "寡妇" 角色带着隐忍的悲情,倪大红的 "渣爹" 满是自私的算计,蓝盈莹的 "野心家" 藏着对命运的抗争,费文典的 "窝囊废" 透着人生的无奈。唯独演员迟蓬所塑造的 "大脚娘",难以用单一标签定义。这个角色如同鲁南乡村常见的粗面馒头,初尝时朴实无华,细品却能嚼出粮食本身的醇厚香气,越品越有滋味。
鲜少有人记得,上一部引发热议的剧集《小巷人家》里,迟蓬还曾塑造过一个让观众恨得牙痒痒的 "恶婆婆" 庄奶奶。即便是影视剧中最容易同质化的 "婆婆妈妈" 类角色,迟蓬也能在那些带着生活包浆的细节褶皱里,赋予角色独有的灵魂与质感。从《沂蒙》里心怀家国的于宝珍,到《老农民》里坚韧的赵银花,再到《山海情》里内敛的严妈妈、《乔家的儿女》里温和的林婆婆…… 数十个 "妈妈" 角色,背后是数十段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从艺 43 年,迟蓬始终保持着近乎 "隐身" 的低调。她的名字极少出现在娱乐八卦版面,从未靠炒作博取关注,更不会将私人感情作为话题噱头。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角色塑造上。如今 66 岁的她,凭借《生万物》中 "大脚娘" 这一角色,再次让观众看到老戏骨的实力,赢得全网的认可与尊重。
一、"大脚娘":粗布衣衫下的温柔与坚韧,成家族的 "定海神针"
《生万物》中,迟蓬为 "大脚娘" 设计的每一个细节,都精准贴合鲁南农村妇女的形象特质。镜头里的她,常年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布棉袄,棉袄的袖口和领口处磨出了细密的毛边,衣角还沾着些许不易察觉的泥土 —— 那是常年下地劳作、操持家务留下的痕迹。她的脸庞是典型的 "苦杏色",皮肤粗糙得能看到风吹日晒的纹路,颧骨处泛着淡淡的红,是农村人常见的 "高原红",整个人看起来瘦弱单薄,坐在四方木椅上时,像缩成一团的棉絮,双手习惯性地笼在棉袄袖子里,透着几分怯生生的憨厚。
最具代表性的,是她那句带着山东方言的 "俺知不道啊"。说这句话时,她的声音不高,尾音微微下沉,眼神会下意识地避开对方的视线,头轻轻往一侧偏,既带着农村妇女面对陌生事物的局促,又藏着不愿多管闲事的通透,将一个没读过书、却懂人情世故的山东大娘形象,演绎得入木三分。
"大脚娘" 的性格层次,在与儿媳绣绣的相处中展现得最为淋漓尽致。当得知儿子要娶 "被马子坏了身子" 的绣绣时,她的第一反应是本能的反对 —— 从四方椅上猛地窜起来,双手在身前慌乱地摆着,声音比平时高了几分:"这可不行啊!传出去,咱封家的脸往哪儿搁?" 语气里满是对儿子未来的担忧,也带着农村人对 "名声" 的看重。
可当儿子红着眼眶说 "俺心疼绣绣,她没做错啥,不该受这罪" 时,她紧绷的神情慢慢松弛下来。先是沉默地坐在一旁,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棉袄的衣角,接着抬起头看向儿子,嘴角渐渐勾起一丝欣慰的笑意,开始嗑起儿子婚恋里的 "糖":"你能这么想,是个有担当的。绣绣这闺女,看着就老实。" 那份反对的坚决,瞬间被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取代。
绣绣刚到封家时,因为一路奔波早已饥肠辘辘。"大脚娘" 敏锐地察觉到她的窘迫,先是探头往绣绣坐的方向望了望,声音放得格外轻柔:"俺这下面去给你?家里还有点挂面,是上次你叔去镇上换的,细溜儿的,好煮。" 说完不等绣绣回应,转身就往厨房走,脚步比平时快了些,像是怕耽误了姑娘吃饭。
农村的水缸多是用来存饮用水的,绣绣第一次用水缸洗澡,被公公封大脚撞见后,公公当场炸了毛,指着水缸骂 "恶心人,这水还怎么喝"。"大脚娘" 听到声音后,立马从屋里跑出来,挡在绣绣身前,双手叉着腰,第一次对丈夫露出强硬的态度:"你嚷嚷啥?绣绣一个姑娘家,洗个澡怎么了?俺看绣绣的脚底板,比你那老脸都干净!" 她的声音不算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硬是把丈夫的怒火压了下去,也护住了绣绣的自尊心。
绣绣娘去世时,封家与宁家正因为 "亲家名分" 争执不休,封大脚坚持要去宁家争个高低。"大脚娘" 却没参与这场争执,只是默默地找出家里仅有的一块新布料,给绣绣做了件素色的衣裳,然后跟着送葬队伍,一步步走到宁家,安安静静地站在队伍末尾,给亲家娘送最后一程。没有多余的言语,却用行动传递着对儿媳的心疼与支持。
最让人动容的一幕,是土匪当众宣称绣绣仍是清白身时。在场的村民们纷纷交头接耳,有人好奇,有人议论,唯独 "大脚娘" 挤开人群,快步走到绣绣身边,伸手轻轻揽住绣绣的肩膀,眼眶泛红,声音带着哽咽:"俺的绣。" 短短三个字,没有多余的修饰,却满是母亲对女儿般的疼惜 —— 在她眼里,绣绣不是 "被人欺负过的姑娘",只是个需要被呵护的孩子。
《生万物》的编剧王贺曾评价 "大脚娘":"她是这个家的秤砣,稳稳地坠住这个家,也坠住那些要起的波澜。" 迟蓬用细腻的表演,将这个看似木讷憨傻的农村妇女,塑造成了家族里隐形的 "主心骨"。她没有丈夫的强势,没有儿子的冲劲,却用最朴素的善良与坚韧,在柴米油盐的琐碎里,撑起了封家的温暖与稳定。
二、炕头斗嘴名场面:用生活化演技引爆热搜,网友喊话 "白玉兰该有她的位置"
近期,《生万物》中 "大脚娘" 与丈夫封二(林永健 饰)的一场炕头斗嘴戏,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相关片段的播放量突破千万,直接冲上热搜榜单。这段戏没有激烈的肢体冲突,没有复杂的剧情转折,却凭借两位演员极具生活化的表演,成为全剧最具记忆点的名场面之一。
这场戏的场景设定在封家的土炕上。镜头里,封二盘腿坐在炕梢,背后靠着叠得整整齐齐的蓝布被褥,手里拿着旱烟杆,抽了两口后,突然放下烟杆,身子猛地立起来,那双豆大的眼睛挤成一条缝,手指着 "大脚娘",语气带着刻意的威严:"你当心俺休了你!"
听到 "休了你" 三个字,"大脚娘" 的反应堪称戏剧性 —— 原本低着头纳鞋底的她,猛地抬起头,眼里没有丝毫慌乱,反而透着一种 "如临大赦" 的轻松。她放下手里的针线,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嘴里的话像打开闸门的洪水,一股脑地涌了出来:"俺娘哎,你可快点休了俺吧!这大半辈子跟你过,俺算是看透了,你那心比针鼻儿还小,佛脸上你都恨不能抠下金粉来!"
她说这话时,身体微微前倾,语速越来越快,原本憨厚的神情里多了几分泼辣:"村里哪家你没比过?张家的鸡下了双黄蛋,你眼红;李家的儿子娶了城里媳妇,你也眼红。什么便宜你都想占,什么亏你都不想吃,俺这老脸跟着你,都练得比城墙还厚了!"
看着封二的脸色越来越沉,嘴唇抿成一条直线,"大脚娘" 不仅没停,反而往前又凑了凑,干脆撂下狠话,声音里带着几分挑衅:"休啊!你倒是休啊!俺等着呢!看你休了俺,谁给你洗衣做饭,谁给你缝补衣裳!"
这番话彻底刺激到了封二,他气得一拍炕沿,开始翻旧账:"当年媒婆跟俺说,你比俺大 3 岁,说 ' 女大三抱金砖 ',结果娶回家才知道,你比俺大 9 岁!这不是骗俺吗?"
听到丈夫提陈年旧事,"大脚娘" 的气势非但没弱,反而当场耍起了赖。她嘴一瘪,头一扬,双手叉腰:"咋的?大 3 岁是抱金砖,大 9 岁就是三堆砖!你这几年吃的、穿的,哪样不是俺用这 ' 三堆砖 ' 换来的?你还有理了?"
镜头里,林永健饰演的封二被怼得满脸通红,张着嘴却半天说不出一句话,只能用手指着 "大脚娘",气得直喘粗气;而迟蓬饰演的 "大脚娘",则带着几分胜利者的得意,坐回炕边,拿起针线继续纳鞋底,嘴角还悄悄勾起一丝笑意。
这段不到两分钟的对手戏,被网友们反复观看,评论区里满是对迟蓬演技的称赞:"大脚娘根本不像在演戏,就像我老家隔壁的大娘,吵架时的语气、动作,太真实了!"" 迟蓬老师的表演太自然了,每个眼神、每个小动作都透着生活气息,这才是老戏骨的实力!"甚至有不少观众自发为她发声,称" 明年的白玉兰奖最佳女配角,迟蓬老师必须有个位置,这样的演技值得被认可 "。
三、从飞天奖到金鸡奖争议:43 年坚守初心,用敬业诠释演员本色
迟蓬在演艺界的起点并不算低。1983 年,刚出道不久的她,凭借在电视剧《红叶,在山那边》中饰演的农村少女 "吴月",一举斩获第 3 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女配角奖。彼时的她,面容清秀,气质温婉,被业内看作是极具潜力的新人。
让人意外的是,这次获奖之后,迟蓬的演艺之路并没有朝着 "流量明星" 的方向发展,反而逐渐归于平淡。此后的数十年里,她参演了数十部影视作品,塑造了多个经典角色,却始终与主流奖项无缘,如同蒙尘的明珠,未能得到更多关注。
2013 年,迟蓬与陶泽如合作出演电影《百鸟朝凤》,在片中饰演 "师娘" 一角。她所塑造的师娘,温柔贤惠,对丈夫的唢呐事业全力支持,对徒弟们如同亲生子女般呵护,虽戏份不多,却成为影片中最温暖的存在。这部电影上映后,凭借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诠释获得广泛好评,迟蓬的表演也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认可。
同年举办的第 29 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上,当颁奖嘉宾倪萍看到最终的获奖名单手卡后,当场打破了预设的颁奖流程,用充满情绪的语言为迟蓬发声。倪萍站在舞台上,对着台下的观众和镜头说:"迟蓬是一个特别棒的演员,这次评选中,她的评价也特别高。但是很遗憾,她输给了王珞丹。王珞丹年轻、漂亮,未来还有很多机会,但我们不能不待见那些演妈、演爹的演员,他们是影视圈的基石,电影界应该为他们鼓掌,应该看到他们的付出。"
台下的迟蓬,穿着一身简单的黑色礼服,双手紧紧捂着嘴,眼里噙着泪水,脸上却露出一丝无奈的苦笑。她没有上台,也没有发表任何言论,只是默默承受着这份遗憾,然后继续投入到新的角色创作中。
很少有人知道,年轻时的迟蓬,曾与巩俐并肩,被称为西安电影制片厂的 "七仙女" 之一。彼时的她,走的是文艺青年路线,外形与气质丝毫不输同期的女演员。但她从不在意角色的 "美丑",只要角色有深度,哪怕是扮丑、吃苦,她都毫不犹豫地接下。
还未结婚时,迟蓬就已经开始挑战 "妈妈" 类角色。在电影《黄河谣》中,她饰演一位被土匪绑走的农村妇女,为了贴合角色,她特意盘起乌黑的长发,脸上不施粉黛,甚至故意在脸上抹上灰尘,让自己看起来更符合农村妇女的形象。片中,她为了救年幼的女儿樱子,冒着生命危险与土匪周旋,那些奔跑、摔倒的戏份,她都亲自上阵,没有使用替身,身上常常被磕碰得青一块紫一块。
数十年的演艺生涯里,迟蓬始终坚守着 "演员为角色服务" 的初心。她从不会因为角色戏份少而敷衍,也不会因为角色类型重复而懈怠。每接到一个新角色,她都会提前做足功课:饰演农村妇女,就去农村体验生活;饰演方言角色,就提前学习当地的方言;饰演老年角色,就观察老年人的言行举止,将这些细节融入到表演中。
她的这份坚守,也给当下的影视圈敲响了一记警钟:演员的艺术生命,不在于获得多少流量,不在于塑造多少光鲜亮丽的角色,而在于能否避免落入俗套,不被同类型角色定型,用质朴且生活化的表演,打动观众的内心。
四、"剧抛脸" 的魔力:演啥像啥,在角色切换中展现百变实力
熟悉迟蓬的观众,都会用 "剧抛脸" 来形容她的演技 —— 即便是连续出演相似类型的角色,她也能让每个角色都拥有独有的特质,仿佛上一个角色与下一个角色,来自不同演员的演绎。
在电视剧《雾都》中,迟蓬饰演的 "大太太",是全剧的灵魂人物之一。这部剧汇聚了于明加、石天琦、张大静等一众外形靓丽的女演员,迟蓬所塑造的 "大太太",没有惊艳的容貌,却凭借沉稳的气质与精湛的演技,牢牢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剧中的她,16 岁就嫁给了当时只有 14 岁的丈夫朱豪(张丰毅 饰),婚后既要照顾年幼的丈夫,又要打理家里的大小事务,既像丈夫的姐姐,又像他的婆母。后来丈夫陆续娶了六个姨太太,家里的矛盾不断,她却凭借智慧与包容,将这个有着七个女人的大家庭管理得井井有条,让每个姨太太都对她心服口服。她与张丰毅的对手戏中,既有妻子对丈夫的理解与支持,又有长辈对晚辈的引导与约束,情感层次丰富,让人印象深刻。
而在《小巷人家》里,迟蓬则彻底颠覆了 "大太太" 的温婉形象,塑造了一个刻薄刁钻的 "庄奶奶"。这个角色一出场,就带着满满的 "恶婆婆" 气场 —— 看到儿媳黄玲做的饭菜,她会皱着眉头,用筷子拨弄着盘子里的菜,语气带着嫌弃:"这菜炒得没滋没味,你是舍不得放油还是不会做饭?" 看到黄玲的陪嫁首饰,她会趁黄玲不注意时偷偷打量,然后旁敲侧击地问:"你这首饰,是纯金的吗?放着也是放着,不如拿出来给家里周转周转。" 她的眼神里满是算计,说话时的语气带着尖酸,与《生万物》里善良淳朴的 "大脚娘" 判若两人,甚至有观众在看剧时没认出这是迟蓬饰演的,直到看到演员表才恍然大悟:"原来庄奶奶和大脚娘是同一个演员演的,这反差也太大了!"
为了演好《生万物》里的 "大脚娘",迟蓬在进组前特意去山东农村住了半个月。每天清晨,她都会跟着当地的阿姨去地里干活,学习如何锄地、种菜;上午跟着阿姨们在院子里揉面、蒸馒头,感受农村妇女的日常劳作;下午则坐在村口的大树下,听阿姨们聊天,学习当地的临汾方言。她会仔细观察阿姨们说话时的语气、手势,甚至是走路的姿势,将这些细节记在心里,然后融入到角色的塑造中。当她在剧中说出一口地道的临汾方言,做出熟练的揉面动作时,观众就知道,这个角色已经 "立" 住了。
早在电视剧《沂蒙》中,迟蓬就曾凭借农村妇女 "于宝珍" 一角获得广泛认可。剧中的于宝珍,是一位普通的农村母亲,却在抗日战争时期,用自己的方式支持革命,保护八路军战士,展现出了中国女性的家国情怀。演员杜源在看完这部剧后,曾当众夸赞迟蓬:"我从业 40 年,合作过很多优秀的演员,但我觉得演得最好的,就是迟蓬老师。她对角色的理解、对表演的敬业,绝对是我的精神偶像和职业偶像。"
如今再看杜源的这番评价,更显中肯。迟蓬用 43 年的演艺生涯,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角色,用实力证明了 "好演员不怕被埋没"。她或许没有太多耀眼的奖项加身,却用每个角色都让观众记住了她 —— 记住了《沂蒙》里的于宝珍,记住了《百鸟朝凤》里的师娘,记住了《小巷人家》里的庄奶奶,更记住了《生万物》里那个像秤砣一样稳住整个家的 "大脚娘"。
来源:众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