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脱缰者也》上映后的票房成绩非常扑,据报上映 3 天票房还不到 700 万,预测内地总票房仅 1000 多万。
《脱缰者也》
原因很简单,导演曹保平。
拍过《烈日灼心》《狗十三》《追凶者也》。
上一部《涉过愤怒的海》,票房拿下了 5.49 亿。
然而《脱缰者也》上映后的票房成绩非常扑,据报上映 3 天票房还不到 700 万,预测内地总票房仅 1000 多万。
为啥呢,当然跟宣发有大的关系,很多人不知道这部电影。
但更多是争议,这电影太疯了,疯到不适合正常人去看。
影片主角马飞由郭麒麟饰演,他背井离乡多年后重返故乡,不仅一事无成,还欠下高利贷。
此时,父亲去世留下的老屋因拆迁获得 80 万元补偿款,这笔钱成了撕裂亲情的导火索。
马家有三姐弟,大姐疼爱弟弟却无力左右家庭决策,大姐夫刘亚津饰沉迷养鸽,不惜编造患癌谎言企图分得一杯羹;二姐马慧齐溪饰正与丈夫常远饰闹离婚,家中矛盾重重,她对弟弟马飞心存愧疚却又不敢轻易交出拆迁款,担心他再度误入歧途。
马飞为了还债,坚决要拿到这笔钱。
这一荒诞计划原本只是马飞走投无路下的无奈之举,却因帮手小六张本煜饰的介入逐渐失控。
小六性格暴戾、行事极端,不仅真实伤害了孩子,还引来黑帮成员杨保全林雪饰的追债队伍,甚至最终发展为警匪对峙的暴力场面。
马飞之所以成为如今的模样,源于童年时被父亲误解的经历——他曾捡到一块金表却被诬陷为偷窃,父亲不听解释,亲手将他送进少管所。
三年时光彻底割断了他与家庭的情感联结,也让他对父爱产生深深的怀疑。
成年后的马飞,既渴望得到家族的认可与补偿,又无法摆脱内心的懦弱与自私。
小六这一角色,则是原生家庭暴力的另一个牺牲品。
电影在尾声透过他的自白揭示,他从小目睹父亲家暴母亲,最终导致母亲自杀,而他也在长大后以暴制暴,亲手杀死父亲。
而女性角色在片中大多处于被动与牺牲的位置。
马飞的女友朦朦盲目相信爱情,即便被牵连致盲、流产,仍选择原谅;二姐马慧外表强硬,内心却依旧被传统家庭观念束缚,她扣下拆迁款一方面是出于不信任,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以自己的方式 " 保护 " 弟弟。
这些女性形象虽然丰富了剧情层次,却也因过于功能化的设定,引起部分观众的不适。
小六的真实面目彻底暴露,他不仅威胁要伤害孩子,还枪杀了杨保全,与警方展开对峙。
马飞在最后关头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拼命保护外甥,也在这一过程中与自己的童年创伤达成某种程度的和解。
电影结局处理得颇具争议——马飞头部受创,智力退回到三岁阶段,仿佛唯有这样,他才能真正找回失去的童年。
而家族成员也在经历风波后彼此原谅,拆迁款终于被合理分配,每个人似乎都得到了重新开始的机会。
父辈的沉默与权威、子辈的挣扎与反抗,不断在家族中重复上演。
电影试图讨论的,不仅是利益如何考验人性,更包括 " 爱 " 为何常常以伤害的形式出现。
马飞的父亲自认严格教育才能让孩子成才,二姐以为扣下钱款是对弟弟的保护,但这些所谓 " 为你好 " 的行为,反而将马飞推向了更深的深渊。
影片在风格上明显偏向黑色喜剧,大量天津方言的运用和本土演员的加入,增强了地域色彩和市井气息。
遗憾的是,部分剧情推进依赖角色突然的极端行为,缺乏足够动机支撑,导致叙事略显生硬。
而女性角色的工具化处理,以及结局略显仓促的 " 大团圆 ",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批判力度。
尽管如此,《脱缰者也》仍可被视为曹保平作者序列中一次重要的尝试。
它延续了《狗十三》《涉过愤怒的海》中对 " 父权 " 结构的批判,却选择以更荒诞、更温和的方式呈现。
电影没有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而是借马飞的悲剧命运暗示——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或许无法真正愈合,除非时间倒流、除非记忆重置。
但这终究只是一种寓言式的逃避。
当爱变成束缚,当亲情沦为利益博弈的筹码,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可能成为 " 脱缰 " 的野马,最终伤及彼此,也无法找回那条回家的路。
来源:吉棠说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