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没上过初中,6岁演杂技,10年甜宠剧不火,凭“傻闺女”升咖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8-26 13:36 2

摘要:《生万物》里的苏苏举着糖葫芦追宁绣绣时,辫梢上的红绳晃得人心软——她跑起来歪歪扭扭,糖葫芦汁滴在袖口上,抬头笑时虎牙亮晶晶的,活像地主家刚偷跑出来的傻闺女。观众说“邢菲一出场,正剧秒变轻喜剧”,可没人知道,这“傻得可爱”的背后,藏着她6岁就开始攒的“苦功夫”。

《生万物》里的苏苏举着糖葫芦追宁绣绣时,辫梢上的红绳晃得人心软——她跑起来歪歪扭扭,糖葫芦汁滴在袖口上,抬头笑时虎牙亮晶晶的,活像地主家刚偷跑出来的傻闺女。观众说“邢菲一出场,正剧秒变轻喜剧”,可没人知道,这“傻得可爱”的背后,藏着她6岁就开始攒的“苦功夫”。

杂技团的11年,是她演“活人”的底气

邢菲的人生里,最“疼”的记忆不是演戏被骂,是6岁那年学“蹬鼓”——鼓面有她半个身子大,脚腕子刚搭上鼓边就滑下来,摔在水泥地上,胳膊肘擦出一片血。妈妈站在旁边没扶她,只说“再试一次”;后来摔成脑震荡,她躺在病床上,还攥着鼓槌练习手腕的力气。11年杂技生涯,她学会的不是“蹬鼓有多稳”,是“把疼咽下去,再爬起来”的狠劲。

这种“狠”,成了她演戏的“隐形武器”。《一年级》里被佟大为骂“连台词都背不下来”时,她没哭,躲在后台把剧本抄了三遍;拍甜宠剧《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她为了演好“司徒末的软萌”,每天对着镜子练笑——嘴角要翘到第几度,眼睛要弯成月牙,连说话的语气都要像含着颗糖。这些“笨功夫”,其实都是杂技团教她的:要做好一件事,先把“疼”变成“习惯”。

10年甜宠剧不火,她等的是“对的角色”

邢菲出道10年,演了10多部甜宠剧,可观众提起她,总说“那个演傻白甜的女孩”。她不急,反而把“傻白甜”演成了“招牌”——司徒末的软、林星辰的甜、顾小满的倔,每一个角色都带着她的“温度”。有人问她“想不想演大女主”,她笑着说:“先把手里的角色演好,慢慢来。”

这份“慢”,终于等来了苏苏。《生万物》里的苏苏不是“完美的女主”,是“有点笨、有点馋、有点轴”的傻闺女——她会偷拿家里的银元买糖葫芦,会跟姐姐撒娇要新衣服,会在雪地里摔得四脚朝天还笑个不停。邢菲把苏苏演活了,不是靠“装嫩”,是靠“把自己放进角色里”:她想起小时候学杂技时,偷偷跑出去买糖葫芦的样子,想起被妈妈骂时瘪着嘴的委屈,这些“真实的记忆”,全揉进了苏苏的眼神里。

“升咖”的秘密:每一步都没白走

观众说邢菲“凭苏苏升咖”,可其实,她的“咖位”是11年杂技、10年甜宠剧“攒”出来的。杂技教会她“能扛”,甜宠剧教会她“能稳”,两者加起来,才让苏苏的“傻”不是“演出来的”,是“活出来的”。比如苏苏追姐姐时的蹦跳,不是导演教的,是她小时候学杂技时跑圈的习惯;苏苏啃糖葫芦的样子,不是剧本写的,是她自己加的——“小时候没钱买,每次吃都要啃得干干净净”。

有人说“邢菲运气好”,可运气从来只给有准备的人。她没上过初中,没学过表演,可她用“杂技的毅力”补表演的课,用“甜宠剧的积累”补角色的课。就像她自己说的:“人生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学杂技时摔的每一跤,演甜宠剧时练的每一个笑,都成了苏苏的“魂”。

结语:“慢慢来”,才是最快的路

邢菲的故事,从来不是“逆袭爽文”,是“笨小孩的坚持”。她没有流量的加持,没有科班的背景,可她用“慢慢来”的心态,把“傻闺女”演成了观众的“心头好”。就像《生万物》里的麦穗,扎根土地才能结出饱满的粒——邢菲的“升咖”,不过是她把“杂技的苦”“甜宠的稳”“苏苏的真”,一起种进了角色里,等来了收获的季节。

所谓“升咖”,从来不是突然的“红”,是“每一步都踩实”的结果。邢菲用10年证明:演员的底气,不是流量、不是背景,是“把角色当成自己的日子,慢慢过”的诚意。而苏苏的“傻”,不过是这份诚意最可爱的样子——

她啃着糖葫芦追姐姐的背影,藏着的是一个女孩16年的“坚持”,和“慢慢来”的清醒。

来源:海葵娱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