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璇,母爱怎么会是爱情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8-17 09:26 1

摘要:“作为一个单身很久的人,我经常绝望地发现,那些比我优秀的女生,她们的男朋友,我竟然都看不上。”

再次重温杨笠名句:

“作为一个单身很久的人,我经常绝望地发现,那些比我优秀的女生,她们的男朋友,我竟然都看不上。”

笠姐的话总是含金量持续上升。

这次又是哪个女明星的老公被大家集体看不上?

被董璇带着参加综艺《姐姐当家》的二婚丈夫,《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冠军,37岁的老奶狗张维伊。

即便我贴心附上了介绍,很多人还是不知道张维伊是谁。对,这对就是这么实力悬殊。

显然,节目是懂如何气到拿捏观众的,上来就是白富美下嫁穷小子文学,一点意外没有,全是刻板印象。

请客吃饭,男方付不了款,却还扭捏着作势付款,姐姐怕耽误时间,利索扫码付了,男方不领情,还冲姐姐发脾气甩脸子。

哦,好一个又穷又好面儿的幼稚自卑男。

-付完了。

-你给退回去!

两人跟朋友吃完饭,董璇想回自己家,因为第二天要早起送女儿上学。张维伊想让姐姐回他那,他外出拍戏20多天才回来,想跟新婚妻子多待会也合理。

但两人明天就可以美美度假,也不差这一晚上,就非要打乱董璇计划,让她难做。姐姐找弟弟不就图个年轻帅气,能提供情绪价值吗。

张维伊呢,一样没有还要姐姐哄,姐姐图什么呢?

以上顶多让观众替姐姐不值,不至于把观众的情绪送到ICU。所以节目怎么会罢休?

该来的还是会来,两人计划要孩子,男方竟然愿意让董璇一个46岁快要绝经的高龄产妇拼二胎,而他自己母亲当年就是在生二胎时,因羊水栓塞去世。有这样的经历,正常逻辑难道不应该拒绝妻子高龄生产吗?

结婚快结出生命危险了,有这么刺激的话题,衬得节目里王琳把儿子当老公都显得太普通。

然而这些年被婚恋节目诈骗又毒打过的观众,已经很有经验了,深谙抓马过后是反转,疯狂之后依然长久,嘉宾需要流量,节目需要话题,观众气出结节,节目庆祝成功。

原来观众的真情实感成了你们play的一环。

张维伊的好哥们,两次拱火让话题烧得更猛

真人秀并非都是剧本,只是对话题的极度需求必然会扭曲一部分事实,飘不希望“姐姐眼瞎了”变“姐姐眼光真好”的故事一再重演。

所以干脆不去关心他们配不配,男方有多离谱,姐姐有多不清醒。

更想聊聊董璇以及不少女性在关系里的“拯救者情结”,在有限的真实里,照见更多人。

看过节目或片段的应该会懂为什么要讨论“拯救者情结”,哪个心理健康的人听到张维伊下面这句话不会压力山大,而董璇非但不觉得可怕,还受用。

他这句话是:

“姐姐的世界里有很多人,但我的世界里只有你”。

此句来自小狗对主人的依恋视角,张维伊用在他们的关系里是想表达,董璇的身边有父母有女儿有闺蜜有工作人员,而他父母双亡孤立于世,身边只有对方了。

弟弟,你的世界里不是只有姐姐,你有事业,有野心,还有一帮巨铁的朋友,何况三十七岁一两百斤的人,怎么还把自己挂在对方身上,不会独立行走呢。

这话脑补成猫猫狗狗对主人讲时,象征着唯一的爱,但现实中如果人这么讲,那叫道德绑架,aka维伊的爱。

正确的做法当然是阻止他这么想,过多的关注会让姐姐很有压力,也会让对方患得患失,让关系失控。

但是从节目呈现来看,董璇好像很吃这一套。

为了佐证这一点,再看一个更清晰的例子。董璇在节目里讲了一件很戳她的事,张维伊买房后董璇问他想第一个告诉谁,张维伊拿起手机给去世的父亲发了微信,说“爸,我买房了”。

身为子女,对离世父亲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也算人之常情,然而董璇的反应不太寻常,她原话是:

就那一瞬间我就觉得

我要对你好

张维伊他需要我

我要对他好

许多夫妻综艺里,女方回忆男方戳自己的点常常是为她遮风避雨的事件,比如朱丹感动于周一围婚前帮她还2000万债务,对方的担当、强大让她有安全感。

董璇反过来了,对方的脆弱、孤独、无助,激发了她的心疼、同情、怜爱,看到这很难不怀疑董璇对张维伊是男女之爱还是母爱?

董璇的想法乍一听不寻常,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并且可以理解喜欢一个男生因为像父亲,但不太接受嫁给一个男生因为他像儿子。

而实际生活中把夫妻过成母子的关系比比皆是。

所以董璇某种程度也是典型的,她的典型在于女性从小被期待和要求长成“照顾者角色”,长此以往就会把被需要内化成自我价值的一部分。

被需要或互相需要,可以是关系的粘合剂,然而一旦把好感、价值感、满足感建立在被需要的基础上就危险了。

因为有被需要的时候,就会有不被需要的时候,当不被需要时我们又该如何自处?

你看董璇的情感逻辑——因为他孤单无依,因为他需要我,因为他的世界里只有我,所以我要对他好。

我们想对一个人好的根本动因,难道不应该是他本身就很好,因为他值得我们对他好吗?

在这其中,同情和怜悯可以是强化剂,却不能成为决定我们在一起的关键动因,对方的需要,可以是我们的牵绊,却不可以成为拴住我们心的镣铐。

我不知道董璇对张维伊的感情里投注了几分怜爱,我们能看到的是,张维伊对她投注小孩般的依恋时,她被戳中了、感动了,张维伊把对家庭、对家人的过度期许全都寄托在她身上时,她也接受了,那只有一种解释:

董璇也需要对方需要她。

她的出现,能填补对方的莫大遗憾和缺失,能对对方的生命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这得多有价值感和满足感啊。

这大概就是将自我价值寄托在他人需求上的拯救者情结。

指出这一点并不是要审判董璇,像前文说的,女性被社会文化植入了一套付出者照顾者的性别模版,她们容易用被需要证明自身存在价值,这是一个共性问题。

这一点想从父母那里找到原因也不难。

节目里,听到董璇妈妈聊46岁女儿再生育的看法时都要ptsd了,妈妈说:

“那尽量得有吧,要考虑别人感受,我百分百支持”。

即便女儿受很大的罪,也要考虑女婿感受,这种牺牲女儿的感受和利益,也要顾及他人感受和社会评价,将女人要牺牲奉献刻进DNA的50后父母,简直不要太熟悉。

董璇的闺蜜佟丽娅,也被父亲这样对待,跟陈思诚结婚时,佟丽娅父亲希望女儿到了老陈家,多干活多做饭,多伺候公公婆婆,对女儿的期待和嘱咐就是到婆家当个勤快的保姆。

你能从董璇身上发现被当照顾者培养长大的女孩样板,她们往往非常懂事、周到。

节目里董璇一个人安排好几对朋友父母出游,忙前忙后张罗着让阿姨们一个个走秀,一边拍一边情绪价值拉满,把她们伺候得喜笑颜开。

比起关注自己,她们更关注周围的人和环境,能迅速感知到他人的情绪状态,适时给到安抚和调节。

好几次聊到张维伊的脆弱之处,董璇总能第一时间牵手安抚他。

张维伊带回来的鱼肉丸子,丈母娘不吃,董璇说了句“你女婿千里迢迢给你带回来的”,丈母娘还不吃。

到了车上,董璇聊起来又说,没发现妈妈爱吃的东西都可接地气了吗,高级的贵的都不吃,菜团子炸丸子爱吃。

一方面夸赞了张维伊带的东西高级,另一方面也解释了为什么没吃鱼肉丸子,让他别多想。

怪不得闺蜜说董璇在这个圈子人缘非常好,这情商这安慰人的话术太到位。

行事上她们是果敢的、雷厉风行的,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大女人。

18年,前夫高云翔在澳洲涉嫌性侵被拘,董璇一遍一遍往澳洲跑,一个个地见证人,面对一边倒骂她恋爱脑,让她别救前夫的舆论,她坚持先解决问题,把人保出来,案子了了,人先回来再谈别的。

在她的观念里,这个人是她孩子的父亲,是家中父母的独子,得救,哪怕两人也于丑闻发生后的第二年离婚。

在为人处事上很难挑出错的她们,却往往对自我评价很低。

董璇聊到二婚话题时,竟然觉得张维伊敢选择她这样一个情感、婚姻经历复杂,还带个孩子的女人,很勇敢很难得。

只有自己看轻自己时,才会担心别人会不会嫌弃自己。

前段婚姻会成为丑闻,完全是前夫的问题,她没有错还尽了道义,但从言语间听起来好像她跟有了污点一样有自罪感。

不仅问张维伊想到她的从前会不会难受,对张维伊姥姥不介意她的感情经历,还让她下次带孩子来玩充满感激。

一个自我健全、充满自信的人,是不会在乎对方怎么看这段过去,只会觉得如果你介意这段过去,那是你有问题,你心胸狭窄,你境界不高。

而董璇相反,她自我评价不高,配得感低,这几乎是把“被需要”当成自我价值的副产品之一,从逻辑上也能理解这一因果关系——

因为从小到大真正的价值和优点被贬抑,真正的自我被悬空,然后填充进父母和社会文化灌输的糟粕观念。

当她去真实生活会发现,她已经很难抗拒那些想通过拯救帮助他人,确立自身在他人生命中的分量,获得莫名价值感的巨大诱惑。

很多时候吸引一个人的不是优秀,是创伤。

他们,一个想要个妈,一个想当妈,一个用依恋拿捏对方,一个恰恰需要对方依赖她,最好离不开她,而她却能全身而退。

董璇由于不怎么自信,安全感匮乏,对关系是有一定掌控欲的,早期带着高云翔参加节目,主持人谈对她的印象是“霸气”“掌控欲强”,她还觉得对方在夸她。

你会发现,董璇一直都喜欢向下择偶,跟高云翔结婚时,对方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婚后演《芈月传》的义渠君才火,后来网传跟苏小玎(《狂飙》高启盛扮演者)还在一起过。

当初董璇看上高云翔,外形占不少比重,上节目毫不掩饰对其186身高,好身材的喜欢,但对方带给她的不安全感也是真的,她会当着高云翔的面,翻他的手机,至于后来的变故,只会让她更向下择偶,颜值身材都不挑了。

或者说她的择偶观变得更务实,更注重安全感。

董璇在闺蜜局里坦白,领证后,不止对方踏实了,她也踏实了。

有的人很注重自我边界,有的人则渴望跨越边界,与对方绑在一起。

两人也许暂时能维持平衡,但在关系里当救世主很容易变成情绪保姆,不光累,未来权力关系一旦失衡,很容易因怕失控而弄得身心俱疲。

这是他们的挑战。

对于有拯救者情结的人,真正想救的其实是小时候没被好好照顾的自己。

但企图通过治愈对方来治愈自己,是不成立的。

以伤口为入场券的亲密关系,未来很可能会被不对等的地位,拉扯出更大的伤口。

来源:涂涂的小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