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片改编自两年前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中国奇谭》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当时,8部短片的合集中,《小妖怪的夏天》就以映射职场打工人真实生态而出过一次圈,也带来改编成长片的可能性。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特约评论员 张同
你是哪一只小妖?
截至8月12日14时,据网络平台数据,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累计票房突破6.39亿元,实现了票房“逆袭”,登顶了中国影史国产二维动画电影票房冠军。
影片改编自两年前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中国奇谭》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当时,8部短片的合集中,《小妖怪的夏天》就以映射职场打工人真实生态而出过一次圈,也带来改编成长片的可能性。
《浪浪山小妖怪》没有简单复制短片《小妖怪的夏天》里打工人的“丧”气,而是让这群小妖走出了浪浪山,踏上假扮唐僧师徒的取经之路。
在传统《西游记》叙事中,唐僧师徒是带着光环出场的“Somebody”:背景显赫、天命所归、神佛眷顾,所谓“九九八十一难”,也是他们成佛之路的“流程”。
作为故事新编的《浪浪山小妖怪》反其道而行,把主角换成了底层小妖,正如影片的英文名“nobody”,它们是一群“无名之辈”:一头“考编”多年上岸无望的小猪妖、一只唠唠叨叨的黄鼠狼、一只说话结巴的猩猩怪、一只颓废的癞蛤蟆。
他们没顶级神佛那样的神通,也没有靠山,甚至连形象都如此“不正经”,但正因如此,更像极了芸芸众生里的普通人:在职场内卷、为生存妥协,却依旧怀揣着一点微弱的善意与倔强。而这种设定之所以能引发观众共情,是因为它精准捕捉了真实社会中的职场生态。
现实中,不少人多少见过职场“关系户”,也见惯了职场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影片中的黄眉怪、真取经师徒,其实就是对职场有背景的“关系户”的隐喻。
而作为nobody,小妖怪们即便假扮唐僧师徒取经,但关键时刻表现仍不输“天命之人”唐僧师徒的行为,则是在告诉观众:不是某种天选之人的身份赋予人意义,而是它们的价值选择和行动塑造它们成为一只什么样的“妖”。四只小妖怪一步步在假扮真师徒四人的历程中找到了真经的内核。
影片中对于职场生态的映射,尺度拿捏十分恰当。小猪妖刷锅刷到掉毛映射了职场内卷生态;黄鼠狼的絮叨则像极了办公室的碎碎念同事;找鸡画师改画的情节,更是当代职场中“甲方乙方”的缩影,有观众评价,“这不就是设计师的日常吗?”观众一边笑,一边在心底默默点头,因为这就是普通人的生活。
当然,这部电影也并非完美。比如,有观众认为小猪妖的“大招”强行开金手指,背离了小人物底色,最后得到孙悟空的“保命毫毛”也沦为了另一种权威崇拜;也有人挑剔战斗场景中动作戏不符合逻辑等。但瑕不掩瑜,并不妨碍它票房的逆袭。
《浪浪山小妖怪》作为一部国产动画电影,既满足了观众对情节、画面的审美需求,更给观众提供了精神慰藉,它告诉观众一个简单的道理,平凡人也有自己的“真经”,这正是这部电影能触动观众内心的原因。
四只小妖怪,像无数在生活中跌跌撞撞的普通人,最终或许不会被载入史册,也无人立传,但走过的地方,总会有人记得它们曾经付出的善意与勇气。
来源:长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