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完《浪浪山小妖怪》才意识到,让人共情最深的不是考编3年失败的小猪妖,不是被逼着勇敢的大猩猩,而是从话唠变得沉默的黄鼠狼。
看完《浪浪山小妖怪》才意识到,让人共情最深的不是考编3年失败的小猪妖,不是被逼着勇敢的大猩猩,而是从话唠变得沉默的黄鼠狼。
看完浪浪山小妖怪,相信每个成年人都能找到让自己共鸣的角色。
可能是勇敢执着的小猪妖,也可能是从内向被逼着走到前面的猩猩怪,或者是刀子嘴豆腐心的蛤蟆精。
于我而言,最让我心疼的角色,是那个从话唠变得沉默寡言的黄鼠狼。
有人说,黄鼠狼才是万千牛马最真实的模样,干最多的杂活,说最小声的话,给最少的镜头。
以前从书上读到一个句子:少年意气是不可再生之物。
我觉得这句话用在黄鼠狼身上,非常贴切。
一、
小猪精和蛤蟆精刚刚找到黄鼠狼的时候,他还在假扮黄大仙,每天骗点贡品吃,混个肚圆。
那时的他嘴巴碎,分享欲望极强,恨不得把所有有趣的事情都说给别人听。
当小猪精提出自己的取经计划时,黄鼠狼立马选择加入取经团队,扮演沙僧这个角色。
注意看它那时的眼睛,亮晶晶的,眼里装着的都是对求取真经,立地成佛后的向往。
是不是像极了刚刚毕业,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一腔抱负,恨不得马上全部实现。
可现实的打击马上就来了,从小孩的口中它们得知,沙僧在取经路上只有两句台词。
一句是: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
另外一句:大师兄,师父和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
这可憋坏了黄鼠狼,一只话痨的黄鼠狼,不让说话,这不等于要它的命。
是不是像极了我们,以为能当个主角,结果只是个戏份不重的配角。
二、
更扎心的是,为了让它控制住不说话,小猪精找来了一块磨刀石,只要想说话,就抡着铲子磨一磨。
于是在接下来的路上,每次想说话快憋不住的时候,黄鼠狼都很自觉地拿出磨刀石,在地上磨了一遍又一遍,硬生生憋住了要说的话。
看这段情节的时候,我挺难受的。
这块磨刀石,就像一个枷锁,锁住的是黄鼠狼乐观的天性。更扎心的是,它每磨一次铲子,就等于把枷锁勒紧一下。
它的眼神也在发生变化,从一开始的干净澄澈,变得越来越暗淡。
现实生活中,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刚进单位,前辈嘱咐你多做事,少说话,一定要谨言慎行。
有时一句无心的话,传到有心人的耳朵里,竟然变成了攻击你的刀子。
久而久之,开始学会了保护自己,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
电影中有一个情节很让我触动,一行人来到小猪精的家里后,小猪精跟黄鼠狼说:这段时间把你憋坏了,今天在我家,你想说多少就说多少,不用磨铲子。
听到小猪精的话,黄鼠狼明显呆滞住了,眼神特别空洞,从嘴巴里硬生生挤出来一个字:行。
麻木的回应,冷却的灵魂,是多少人被磨平棱角后的缩影。
看到这里我就在想,假如我是电影中的黄鼠狼,接下来我该怎么办,这辈子就这样了吗?
很快电影到后半段的时候,黄鼠狼给了我一个答案。
在小雷音寺被黄眉妖怪识破身份后,它们被困在小雷音寺,逼着排练。
夜深人静的时候,黄鼠狼平静地说了一句:我想回浪浪山了。
蛤蟆精问它,难道不想吃唐僧肉,不想长生不老了。
黄鼠狼说,是你们说取到经就能长生不老我才来的,我没想过吃唐僧肉。
然后一个人走了,走的时候只带走了那块磨刀石。
不吃唐僧肉,回到浪浪山,这就是黄鼠狼给我的答案。
哪怕它现在被磨平了棱角,可坚守的原则始终还在。
它是想求取真经,长生不老,可如果代价是牺牲那些无辜的孩子,吃一块唐僧肉,那这长生不老,不要也罢。
黄鼠狼的沉默,不是妥协,而是一种选择。它其实始终没有认输过,永远保持着清醒。
哪怕遍体鳞伤,可依然初心不改。
这是最让我动容的地方。
现实中,我们自诩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摸爬滚打,必须学会人情世故。于是棱角被越磨越平,心气也消失不见。
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向黄鼠狼学习。
少年心气也许会被磨平,但心中的火焰永远不能熄灭。在合适的时候一定要敢于燃烧,敢于做自己。
生活中,不管磨难再多,也要记得自己的本心,知道自己是谁,想要什么。
愿你我的每一次沉默,不是在失去自己,而是在悄悄地积蓄力量。
来源:听历史说话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