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虾球传》的俩英俊少年:靠“颜值”红遍全国,后来怎样?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8-11 18:56 3

摘要:谁料1982年,广东突然有了个电视剧《虾球传》,就像屋檐下滴落一声,没动静之前没人会料到它能火成那样!对于八十年代的广东人来说,电视机还不算满屋子都是,可这个少年故事,借着广播、连环画、甚至邻里之间的嘴,溜进了大街小巷。连港澳的市场都让《虾球传》混了个脸熟。那

谁料1982年,广东突然有了个电视剧《虾球传》,就像屋檐下滴落一声,没动静之前没人会料到它能火成那样!对于八十年代的广东人来说,电视机还不算满屋子都是,可这个少年故事,借着广播、连环画、甚至邻里之间的嘴,溜进了大街小巷。连港澳的市场都让《虾球传》混了个脸熟。那年头,电视行业刚有苗头,广东却赶在第一批就扎了根。

倒不是说,大家一定期待一个少年流浪题材。可一群人围着收音机或者黑白电视,看着钟浩和闪增宏两张清秀脸,演出了虾球、牛仔的艰难、勇气、悔恨、友情—反正怎么都觉得,那个年代的少年哪怕被黑社会利用过,可一旦遇见游击队丁大哥还是会奋勇成长。这种质朴善良、淳朴坚毅的大浪淘金式气质,多少观众都觉得亲切。你认得出街头的钟浩吗?你还记得牛仔的小帽子?

钟浩,63年生人,到戏剧学院的时候其实是赶着一股劲。在中戏和中国儿艺开的儿童演员班,没谁会觉得一个少年天天只想爬戏剧舞台有多出息。钟浩拼了命排大戏,把成绩当命一样地咬着不松。他说喜欢儿童剧,纯粹是因为觉得小观众的笑声比掌声还珍贵。怕自己不努力,哪天连儿童剧舞台都轮不到自己。

1980年毕业,钟浩已经是院里的表演系优秀生。毕业论文排大戏,被A组选上男一号。其实也不是说他特别出奇,可能那种带点稚气的正气,恰好导演耿明辰喜欢。拍《虾球传》的时候,钟浩18岁,导演其实一开始没选他,偶然遇见他在北京儿艺宿舍聊天,聊得话都没说完,就定了。

后头演虾球这个流浪少年,钟浩没让人失望。有时候你看那些老节目,连孩童的悔恨和勇气都被他演得板上钉钉。牛仔掉船那场戏,有小朋友看得直接哭出来。其实虾球身上的善良,也许是那个年代才有的吧?童自荣为他配音,让观众觉得戏里戏外都透着干净。

就这样,钟浩火了。八十年代,没有社交媒体,只能靠连环画和老式海报。可是那时候的孩子看见虾球就像见了大明星。这种火,是简单的。孙道临看《虾球传》,觉得钟浩身上的“干净”“纯情”很有意思,专门邀请他去拍《雷雨》。这又是一场重头戏,群星荟萃,老戏骨扎堆,钟浩演周冲。明明所有人都知道周冲结局悲惨,却还是会替这个涉世未深、阳光少年的死而唏嘘。

其实这里就很奇怪,同班同学许亚军后来电视上火到不行,蔡国庆也成了大家熟悉的歌坛大咖。钟浩却还是死磕儿童剧舞台,电视电影不接也不后悔。或者说他觉得孩子们的世界需要一个虾球。话剧观众越来越少,票卖得也难,可钟浩基本没改过主意。差点生活都难以维持,别人说要换个行当,他还是固执一个念头。1999年,钟浩终于在《月光摇篮曲》里爆发出了自己的能量。那是一部献礼新中国五十周年的儿童剧,讲土家族孩子找妈妈,还有母爱、励志。这种题材在成年人世界偏冷,可儿童观众和家长都特别买账。

后来钟浩拿了国务院特殊津贴。其实他本人并不太在意这些名号。儿童剧导演也不算太光鲜,总有人觉得电视电影才是正道。他偏偏把舞台剧当成自己的理想场。

闪增宏,钟浩的同学,同样是80年中戏毕业。他的调皮劲出名,许亚军还爆料说闪增宏毕业那年在床板画臭虫,“闪头儿”的落款搞得姜文后来住那张床都忍不住吐槽,没想到这就是闪增宏。

闪增宏早期专注儿童艺术剧团,演《马兰花》的老猫很受孩子喜欢。天生娃娃脸,剑眉,多少导演请他拍影视剧。那时候电影电视里一出镜不少人都认得。可是闪增宏真正喜欢的,还是舞台话剧。

你不能说这个选择毫无商业头脑。其实他在银幕活跃了一段日子:《寻找回来的世界》、《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电影版《红楼梦》……这些角色观众也记得住。可儿童剧对他来说有种执念,别的没办法替代。

《虾球传》找演员时,剧组先找了牛仔,闪增宏却不在。钟浩在宿舍碰见剧组,光着膀子就聊起来。说了几句,导演就决定让这个“毛头小子”试试男一号。偶然吗?算不上。也许缘分就是这么掉下来的。钟浩能有后来的机会,还真的得感谢闪增宏。

拍完《虾球传》,那年能拿到三百块钱出场费,在八十年代已经是大数。但到底有没有请闪增宏吃饭,没人说得清。

后来的闪增宏颜值还是能打,陆续演了不少电视、电影角色。可是他没被商品经济的浪潮冲走,依然回到儿童剧舞台,带着一群孩子排练。最终拿下梅花奖、金狮奖、国务院特殊津贴,成了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副院长。领导头衔他也拿到了,但每年还是会自己上台,哪怕只是陪孩子们排戏。

你很难说这种坚守有没有经济上的牺牲。话剧收入比不了电视电影,圈里人也清楚。可闪增宏就是认准儿童剧。李晨后来翻拍《虾球传》,还是难以超越钟浩当年的感觉。观众心里虾球的形象已经定型了。

这两位帅哥始终没有被利益驱使。守着舞台,不过是想多为小观众贡献一些形象。和那些拍电影、电视剧赚大钱的同行相比,有点轴?也不是。只不过他们把本该属于自己的浮名放下了。

其实话剧舞台出过不少大家。秦怡、白杨、张瑞芳、舒秀文,都是重庆话剧里的四大名旦。后来濮存昕也是电影、电视剧里活跃,偏偏最醉心的还是话剧舞台,到现在依然活跃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只要《游子吟》一响起来,“都说那海水又苦又咸,谁知道流浪的悲痛心酸”,那些孩子的记忆就全被拉回来了。你想象得出来吗?80年代的电视画面里,虾球站在河边,一脸坚毅。钟浩、闪增宏其实也没想过,几十年后还有人记得他们的脸。

有时候你怀疑,坚守到底值不值?其实换个角度,正因为他们没跳进影视圈的激流,反而把真正属于他们的舞台守成了一辈子的归宿。又或者说,现在社会需要的是更多像他们这样的人物?不对,也有可能,他们早已被时代边缘化。

难说,观点也许该变,电视电影市场并不是非好即坏。坚守舞台是不是落伍,或者恰好是潮流?谁知道。钟浩和闪增宏既不是主动远离主流,也不是被动选择。也许只是懒得抢位,也许是想自在。反正他们不愿意改变。

这些年,儿童剧越来越边缘,票房难卖,演出都变成公益。可有时候换个思路,小观众的成长是不是更需要舞台的陪伴,而不是屏幕上的幻想?也许说不通,没人保证儿童剧能改变什么。

这些故事,你信一半,也得质疑一半。想不明白,几年后一切又或者就变了?现在闪增宏是儿童剧院副院长,钟浩也还是导演。两个英俊少年,守着自己的小小舞台,偶尔会怀念过去。没有遗憾,也没有太多后悔。可舞台灯光下,他们的故事,就是那么简单。

每个人的道路不尽相同。坚守舞台,还是追逐名利,其实一点也不绝对。在时间里转了个圈,钟浩和闪增宏选择了自己最自在的方式。就是这样。

来源:陆禾不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