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院士”阮少平养成记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8-08 01:21 2

摘要:他的“养成剧本”第一步,是给自己编个金光闪闪的出身。14岁带兵打仗,非典时管小汤山,新冠时指挥火神山,顺手再认个水泊梁山阮小七当祖宗。这履历,拍抗战剧都不用改台词,直接能当男主角。

这年头,骗子的成长速度比网红还快。就说阮少平吧,从不知名的小角色,一步步把自己“养成”中科院院士,这操作,比看连续剧还上头。

他的“养成剧本”第一步,是给自己编个金光闪闪的出身。14岁带兵打仗,非典时管小汤山,新冠时指挥火神山,顺手再认个水泊梁山阮小七当祖宗。这履历,拍抗战剧都不用改台词,直接能当男主角。

光有背景还不够,得有“硬核头衔”撑场面。中科院院士、少将、博导、中医传承人……头衔多到能写满半张A4纸。最绝的是这些头衔还能按需切换,去学校就亮“院士”身份,跟企业合作就当“健康总顾问”,比演员换戏服还快。

2015年,阮少平开始“试营业”。先在地方文化活动、基层研讨会露脸,看着没人戳穿,胆子就像发面馒头似的,慢慢膨胀起来。那时候他大概还在心里嘀咕:这招儿,好像真能行?

2023年是他的“升级年”。去东莞沙田镇中心小学,上午还是“阮顺堂院长”,下午就摇身一变成“中科院院士”,连“阮小七后代”的身份都搬出来压场。这哪是参加活动,分明是在演“身份百变”真人秀。

同年11月,他胆子大到敢碰“火神山”。在虎山中学说自己是医院政委,可火神山从建到用才十天,合着他是趁工人吃饭的空当,偷偷走马上任的?这时间管理能力,不去当项目总监真是屈才。

到了2024年,他把“市场”主攻方向放在中小学。惠州某小学开学典礼上,他站在孩子们面前,一本正经讲“听党话跟党走”。一个靠撒谎混饭的骗子,给孩子讲诚信,活像小偷在警校讲防盗技巧,又荒诞又讽刺。

期间他还没忘“拓展业务”。北京开中医院,深圳搞酒业,山东酒庄里大谈“白酒配中药”,听得老板频频点头。不知道的,还真以为来了位跨界大神,哪想到是个“全能骗子”。

能把自己“养”成“院士”,光靠自己演还不够,得有“助演团”搭台。合作企业帮他发软文,学校为他挂横幅,甚至有机构帮他建官网,把假履历铺得比真的还真。大家互相帮衬,把这出戏演得热热闹闹。

这些“助演”们也不傻,无非是想借“院士”头衔给自己贴金。学校请他来讲课,显得重视教育;企业跟他合作,好像立马升级成“产学研结合”。说白了,大家各取所需,揣着明白装糊涂。

直到2025年8月,这出戏才露了馅。有网友闲得没事,上中科院官网查名单,翻来翻去没找着“阮少平”三个字。较真的网友把疑问捅给澎湃新闻,记者一深挖,得,整个剧本全穿帮了。

事发后,“助演团”比主角还慌。学校连夜删文章,企业赶紧撇关系,连之前吹他“带顶尖团队”的学校,连简介都改了。这变脸速度,比川剧绝活还利落,活像集体上演“失忆术”。

最可怜的是那些孩子。开学典礼上跟他合影,笔记本上记着他的“教诲”,回头老师还得尴尬地解释:“那叔叔是骗子,大家别学。”这堂课,比课本里的寓言故事还深刻。

说起来,阮少平这“院士”养成记,与其说是他骗术高,不如说是大家“配合”得好。毕竟,谁不希望自家活动有“大人物”撑场?哪怕多花点钱,哪怕心里犯嘀咕,先请了再说。

现在闹剧收场,该算算总账了。招摇撞骗罪、诈骗罪,哪条都够他喝一壶。那些帮着演戏的,也该好好反思:下次再遇着“大人物”,能不能先上官网查五分钟?

其实防这种骗子特简单,就像买东西看生产日期,查院士身份上中科院官网就行。可偏偏有人图省事,宁愿相信“传说”,也不愿点一下鼠标。

阮少平的“养成记”该落幕了,但留下的问号还悬着:下一个“假院士”会不会换个剧本,继续在我们眼皮子底下“养成”?这就得看大家愿不愿意较真了。

对此,您有什么感想?敬请点赞、收藏、转发,并与我交流呵!

来源:墨兮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