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贾雪飞来说,这将是她第12次参加上海书展。从书展的参观者到出版社参展商,从一名图书小白到如今中华书局上海聚珍公司的总经理兼总编辑,对于这位女性出版人来说,她经历了与上海书展和出版业的共同成长。
对于贾雪飞来说,这将是她第12次参加上海书展。从书展的参观者到出版社参展商,从一名图书小白到如今中华书局上海聚珍公司的总经理兼总编辑,对于这位女性出版人来说,她经历了与上海书展和出版业的共同成长。
从业12年,责编图书近50种,发行图书约93万册,在采访中,贾雪飞始终对倾注了自己青春的出版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记忆犹新。去年全年,贾雪飞与团队小伙伴做了176场活动!不过她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典型性的“工作狂”,因为热爱,所以义无反顾。
作为管理者,贾雪飞团队中女性员工占比64%,她带领她们共同发展。作为出版人,贾雪飞也有自己心仪的女性作者,一起合作出版过不少大众喜爱的高品质图书,她期待与这些专家学者继续合作出版更多的好书。
视频节目
深爱上海书展,今年将第12次参与
Q新闻晨报:8月13日上海书展即将拉开帷幕,这是你第几次参加上海书展?和10年前相比,你觉得上海书展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
A贾雪飞:从2013年成为一名图书编辑开始,参加上海书展这个读书人和爱书人的文化盛宴,已经成为我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算上今年8月的上海书展,这将是我第12次参加书展活动。十年弹指一挥间,我个人感觉上海书展最大的变化是书展会场从一个圆点发展为“1+X”模式下的全上海参与,通过设置更多便利全民的分会场,让爱书人对书展触手可及。今年的“双主场+X+N”模式,更是把阅读推广到了市民的家门口,体现了上海书展以读者为中心,整合文化资源、推动全民阅读的理念。
2015年8月,贾雪飞(右2)参加上海书展活动
Q新闻晨报:这几届的书展,你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公司展位的,你觉得书展最美的最能打动你的是什么?
A贾雪飞:上海书展最大的特点,是来逛书展的人都是“潜藏”在各行各业中的爱书人、读书人,跟他们交流能打开我们的视野,了解“大众”对图书和读书的见解,强烈感受到以书联结起来的那个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分明感受得到的鲜活、生动的社会文化体。所以,每年书展,我都尽可能在展台。其实不光是我,中华书局的领导和同事,只要在上海书展,都把时间安排在展台前,和一线读者深入接触、深入交流。比如去年,中华书局总编辑尹涛被业界称为“书展劳模”,书展期间,他不是在活动现场,就是在展台前为读者服务。作为出版者,我们深爱上海书展,深爱上海书展自带书香体质的读者们。
Q新闻晨报:今年的书展,你们团队会带来哪些新书给读者朋友?
A贾雪飞:今年我们将在上海书展和读者朋友见面的新书有陈引驰教授的《文脉的演进:中国古代文学史讲录》,陈正宏教授的《众生:〈史记〉的列传》,章宏伟教授的《故宫掌门人 1925-1949》,王稼句先生的《春灯史》,青年学者刘勋讲《左传》系列的新著《陵迟:鲁国的困境与抗争》,以及“中华经典百句(口袋本)”和“中华经典通识(第四辑)”。
跨界进入出版行业,愿为之奋斗一生
Q新闻晨报:你在大学读的是历史专业,毕业之后去出版社当编辑,在当时来看,这算是一种跨界吗?
A贾雪飞:说来有趣,我在复旦大学6年的博士学习,读的是历史专业,毕业之后却机缘巧合,来到中华书局这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出版社当编辑。工作开始时,确实有种 “跨界”的感觉。因为图书出版,不仅包括了内容加工,还有富于创意挑战的选题策划,考验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的版式和封面设计,更有各种图书推广活动,以及像上海书展这样的展会,这让我感觉全流程的出版工作就是一场综合学术、文化、艺术、传播学的跨界之旅,充满挑战,充满乐趣。我当时对内容生产之外的环节和流程所知不多,抱着一种迈向新世界的好奇和憧憬开始工作的。随着工作的展开,我越发认为,在出版社做编辑,对抱有一定学术理想和文化情怀的学子来说,是最合适的工作,因为它可能就是你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Q新闻晨报:你在去年被评为编审,这些年你参与编辑和策划的图书有多少?
A贾雪飞:从2013年进入出版行业,到2023年获取编审资质,我策划责编的图书主要有《晚明大变局》《〈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印篆里的中国》等,系列图书有“重写晚明史”系列、“陈正宏教授讲《史记》”系列、“刘勋讲《左传》”系列和“中华经典通识”“中华经典百句”系列等。
对于一个有着12年工作经历的编辑来说,我署名责编的图书数量相对不多,不足50种,但这些图书都具有较好的内容品质和双效益表现。如《晚明大变局》于2015年在上海书展推出后,不仅成为当年的“榜单收割机”,入选17家全国主流媒体的年度好书榜,同时实现当年6万册、一年9万册的双效益佳绩;《〈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入选“2016中国好书”及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提名奖,迄今重印24次,销售25万余册;《重写晚明史:新政与盛世》获文津图书奖(提名奖)等,其他责编的图书入选各大榜单年度好书者多种。
2019年我开始全面负责中华书局上海聚珍公司的工作后,编辑工作的重点转移到选题策划、提升图书品质和培养编辑能力上。我个人署名责编的图书虽然每年至多一两种,但上海聚珍推出的每本书,从内容架构到图书版式装帧,到提炼一句话简介、制定营销方案,我都是深度参与的。因此,可以自豪地说,我这个“编审”是名副其实的“编”加“审”。约略统计,这些年我责编的图书共印行约93万册。
面对“快餐”文化压力,坚持出高品质图书
Q新闻晨报:在今天,短视频、直播、游戏、追剧已经分流了很多的读者,如何拉近书籍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A贾雪飞:今天,越来越多的“快餐”文化产品分流了很多读者的时间,作为纸质图书的出版者,面对这种压力,我们一是要快捷高效地出版更多符合当下阅读风尚的高品质图书,让读者感受到读书带来的深度快乐。相信读者在体验到“正餐”的好处后,会理性选择“正餐”和“快餐”。二是要善用各新媒体平台和各种传播形式,把书的核心价值和精妙之处以不同方式传递给读者,让更多读者意识到读书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贾雪飞与员工的直播节目
Q新闻晨报:面对越来越快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在策划图书当中,做一些普及类的经典文化读物是不是仍然会有市场?
A贾雪飞:俗话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化。经典是常读常新的,以当今的阅读风尚和兴趣来诠释经典,一直可以作为出版者耕耘的方向。但现实中,出版物无论在形态还是在内容呈现上,往往远远跟不上变化着的风尚。出版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谁能高敏感地捕捉阅读风尚、谁能高效率地实现图书出版,谁就能占领这片市场。
参加陈引驰教授《文脉的演进:中国古代文学史讲录》新书发布暨出版座谈会 非典型“工作狂”,因为热爱,所以义无反顾
Q新闻晨报:有人说,榜样力量是无穷的,那么在你的成长过程当中,有没有对你人生产生影响的女性?
A贾雪飞:我认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榜样是激励我们前行的灯塔,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路上,不同阶段可能有不同的榜样。在我的人生路上,对我产生重要影响的女性是我的母亲。她的与人为善,她的自立自强,以及谦和外表下坚韧不拔的精神,对我的性格塑造和立身处世有着深层的影响。她总是尽己所能地帮助别人,很多时候,为了帮别人,给自己徒增了不少的辛苦和麻烦,但她总能平和以对。从她身上,我看到了与人为善是一种美德,其实也是一种能力。
Q新闻晨报:我发现上海团队的女员工很多,这是不是与你本身是女性有关?
A贾雪飞:女性编辑多于男性编辑,是目前出版业的一个普遍现象,可能是因为女性与生俱来的某些特点与编辑的职业属性比较契合吧。上海聚珍的团队中,女性员工占比64%,我很享受和同事们在一起的每一天。
Q新闻晨报:有人认为你在女性出版人当中算是非常卷的,不算日常的图书编辑工作,据说,你们上海团队一年光是各种活动就要发起百场之多,你一般每天工作多少时间?你如何与团队小伙伴相处呢?
A贾雪飞: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我们以“守正出新”作为工作原则,在保证“本业”——编辑工作——的前提下,对开拓能提升公司发展和自我能力的新领域充满了激情。从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图书品控到营销推广的全流程,本身是一项非常锻炼人的综合能力的“跨界”工作。2023年我们共组织了82场次线上线下活动,2024年是176场次,2025年迄今已经发起了76场次。当然,这些活动中的很大部分是同我们优秀的合作伙伴共同举办的。
我是一个不具有典型意义的“工作狂”,我是从骨子里热爱出版工作,张国刚教授曾戏言说我是“天生做出版的”。因为热爱,所以义无反顾、不计回报地投入。我每天用于工作的时间不少于十三四个小时,所以说我不具有典型参考意义。我也一直提醒自己,不要用自己的工作态度和效率去要求同事——可以鼓励,但不能这样要求——所以,非工作时间,我尽量不去打扰同事。樊树志先生曾多次提醒我说:“到了下班时间,你应该第一个走,否则会给同事很多压力的。”对此我铭记于心。
我相信遇到即是缘分。我们的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积极向上,团队小伙伴三观比较一致,核心队伍比较稳定,同事之间遇事互相支持,这是我们得以“卷起来”的一个核心原因。中华书局的领导们和小伙伴们的支持,是我们团队能这样“恣意”创新的另一个核心保障。
Q新闻晨报:作为出版人,你有没有自己比较心仪的女性作者?在未来,会不会针对女性读者的需求出版一些图书?
A贾雪飞:在我的生活和工作中,我接触到很多优秀的女性学者,比如复旦大学的张海英教授、高晞教授,黑龙江大学的刘冬颖教授,杭州师范大学的郗文倩教授,她们既是很优秀的学者,也是非常令人敬佩的女性楷模,我们一起合作出版过不少大众喜爱的高品质图书,也会继续合作出版更多的好书。
所谓术业有专攻,中华书局的上海聚珍公司,在过去的十二年聚焦“学术大众”图书的出版和传播,致力通过出版图书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全民普及。我的编辑同事的背景和出版兴趣也集中在这个方向。针对女性读者需求的图书,市场上可能有更合适的出版者,就目前情况来看,我们还没有拓展这个方向的计划。
来源:断鹰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