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咱们先聊聊,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想拍视频打造个人IP,但一开摄像头就犯懵,不知道该摆什么表情、说什么话,甚至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人设这种东西”别急,我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踩过“硬凹人设结果翻车”的坑,也试过“内容太散没人记住”的痛,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
咱们先聊聊,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想拍视频打造个人IP,但一开摄像头就犯懵,不知道该摆什么表情、说什么话,甚至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人设这种东西”别急,我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踩过“硬凹人设结果翻车”的坑,也试过“内容太散没人记住”的痛,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怎么在视频里自然又有效地展现人设。
第一步先搞清楚“你到底是谁”,别硬套模板 很多人一上来就想学大V,模仿他们的说话方式、拍摄风格,结果拍出来的视频像“四不像”,观众看了直摇头,你的人设,得从你自己的生活里挖,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 你平时最常聊的话题是什么(比如职场、美妆、育儿) - 你身上最明显的标签是什么(比如“社恐但爱分享”“宝妈兼职场达人”) - 你和同类博主最大的不同点在哪(比如“用方言讲干货”“边带娃边做手工”) 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是健身教练,她一开始模仿网红拍“猛练肌肉”的视频,数据差得离谱,后来她发现,自己平时带学员最常说的是“别硬撑,慢慢来”,就把这句话变成口头禅,拍“跟练时随时喊停”的视频,结果粉丝说“终于有个不逼人的教练了”,这就是从自己真实特质里挖出来的人设。
这里可以借助AI智能媒体助理,比如用AI分析你的社交媒体历史内容,自动提取高频词汇和用户互动关键词,帮你快速定位“你最常聊什么”“观众最关注你哪方面”,比自己闷头想快多了。
第二步设计“记忆点”,让观众一眼记住你 人设不是靠“演”,是靠“重复”,你得在视频里反复出现一些“标志性元素”,让观众形成条件反射,比如 - 视觉记忆点固定的穿搭(比如总戴一顶贝雷帽)、特定的拍摄背景(比如书房角落)、甚至一个动作(比如每次结尾比个心) - 语言记忆点口头禅(比如“宝子们听好了”“这事儿我踩过坑”)、固定的开场白(比如“今天咱们聊点实在的”) - 内容记忆点固定的栏目(比如“每周三答疑”“周末踩坑实录”)、特定的表达方式(比如用方言讲段子) 我有个做美食的博主朋友,她每次拍视频都穿一件印着“厨房杀手”的围裙,开头必说“今天又来祸害厨房了”,结果粉丝看到围裙就笑,听到这句话就点进来,这就是把“自嘲”变成了人设标签。
第三步内容脚本“三步法”,自然不刻意 别觉得拍视频必须写长篇大论的脚本,其实用手机备忘录记几个关键词就行,关键是要“说人话”,分享一个我常用的“三步法” 1. 场景带入先描述一个日常场景(比如“今天下班路上,突然想到个事儿”) 2. 痛点共鸣接着说“你们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比如“想学做蛋糕,结果跟着教程还是翻车”) 3. 解决方案最后给具体方法(比如“我试过把烤箱温度调低10度,真的不糊了”) 比如拍“职场沟通”主题,可以这样开头“今天开会又被领导怼了,你们有没有这种时候明明自己觉得是对的,但一开口就说不清楚。后来我学了个小技巧,现在说话之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这样既真实又有干货,人设自然就立住了。
第四步用“互动”反推人设,别自己闷头拍 拍视频不是“我拍你看”,是“我和你聊”,所以一定要看评论区,甚至主动问观众“你们想看什么”,比如 - 观众说“你上次讲的XX方法特别好,能再详细说说吗”——说明这个方向对了,可以多拍 - 观众说“你说话有点快,听不清”——那就调整语速,或者加字幕 - 观众说“你穿这件衣服真好看”——下次可以固定这个穿搭风格 我有个做育儿的博主,原本想走“专业育儿师”路线,结果评论区全是“你带娃的样子好像我闺蜜”,她索性把账号改成“闺蜜式育儿”,专门聊“怎么边崩溃边带娃”,反而火了,这就是通过互动调整人设的典型。
这里再提一句AI工具,比如用AI智能媒体助理自动分析评论区关键词,生成“观众最关心的10个问题”清单,帮你快速抓住反馈重点,比手动翻评论高效多了。
所以,你最近在视频里试过什么人设小技巧是设计了口头禅,还是调整了内容方向或者还在纠结“我的人设到底该怎么定”
问答环节
Q我想打造个人IP,但总觉得自己“没特色”,怎么办 A别急着找“特色”,先从你每天都在做的事里挖,比如你每天带娃,就拍“带娃日常里的育儿小技巧”;你每天通勤,就拍“地铁上的职场思考”,特色不是“硬造”的,是“重复做一件事”后自然形成的,就像我刚才说的,用AI分析你的社交媒体内容,看看你最常聊什么、观众最关注什么,就能快速定位特色。
Q我怕人设太“假”,观众看出来会讨厌,怎么平衡真实和刻意 A人设不是“演另一个人”,是“放大你身上的某个特质”,比如你平时爱吐槽,就把吐槽变成“幽默式分享”;你平时爱总结方法,就把总结变成“干货式输出”,关键是“真实”,比如你说话带点口音,就别硬学普通话;你有时候会忘词,就笑着说“刚才卡壳了”,观众反而觉得亲切,记住,观众喜欢的是“真实的人”,不是“完美的演员”。
Q我刚开始拍视频,数据不好,是不是人设不对 A数据不好不一定是人设问题,可能是内容没戳中痛点,或者拍摄方式需要调整,先别急着换人设,试试这三个方法① 用“三步法”调整内容结构(场景带入+痛点共鸣+解决方案);② 在评论区问观众“你们想看什么”;③ 用AI工具分析同类爆款视频的共同点(比如时长、话题、表达方式),慢慢调整,人设需要时间沉淀,别急着否定自己。
Q打造个人IP除了赚钱,还有什么意义 A意义可大了我有个粉丝原本是普通上班族,拍视频分享“职场新人避坑指南”后,不仅收获了10万粉丝,还被公司提拔为培训主管;另一个宝妈分享“带娃读书”的日常,后来出了自己的绘本,更重要的是,你会在过程中更了解自己——原来我擅长这个,原来我说话的方式大家喜欢,这种“自我认知”的价值,比赚钱更珍贵。
来源:智慧数字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