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诚是烂片导演?这是你对他最大的误解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7 18:04 1

摘要:从不固步自封,采纳大众审判,与大家一起玩梗,虚心听取建议,不以艺术家自居,也不好为人师,居高临下。

有人说陈思诚是产品经理。

精准拿捏市场热点与观众喜好,却不知道很少有人能做到陈思诚的清醒与认知。

从不固步自封,采纳大众审判,与大家一起玩梗,虚心听取建议,不以艺术家自居,也不好为人师,居高临下。

他认为自己就是个创作者,让观众满意是最大的事。

他深知当前时代变化很快,观众的审美趋势、消费场景等也飞速变化,任何题材看多了都会审美疲劳。

创作者必须走在观众前面,抢先观众一步做出改变,给予他们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受,不一定要全盘创新,但一定要有惊喜。

陈思诚总能在类型框架下让观众眼前一亮。

像《唐探1900》中周润发饰演的白轩龄在听证会上振臂高呼,观众为之一振,拳拳爱国心被点燃,情绪渲染到位。

本以为到此结束,但画面一转,白人资本家在白轩龄工厂钻出了石油,石油砸在了中国劳工的脸上,他们所谓的正义都是利益驱使,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给予反转惊艳。

从中可知,陈思诚是位真诚的创作者。

尊重观众智商,不会因自己拍的怎么样去谴责观众不懂审美,反而不断的增进自己,适应日新月异的变化。

他的电影,故事通俗易懂,有趣搞笑,逻辑得当,节奏流畅,画面挺美,情绪到位,艺术给到,看的轻松,思考也在。

面子里子都有,不整那些花里胡哨的看不懂,让观众有饱腹感和满足感。

此外,他还能在影片中很丝滑的加入中国特色。

唐人街全世界都有,是中国人在海外的重要符号,也是中华文化与当地文化的融合。

陈思诚在唐人街探案系列中实现了唐人街+功夫,故事的载体是唐人街,唐仁懂功夫,会堪舆,类型是探案+喜剧。

既有中国特色又兼具国内外观众审美,对文化输出,打开对外交流来说极具参考意义。

这是唐探系列前三部的基调,先开局站稳脚跟,再深入才能事半功倍。

到了《唐探1900》,转了立意,直面过去的屈辱,昂首挺胸,大国在崛起,文化要自信,尊严会捡起。

但陈思诚以正经幽默的方式呈现故事,动作喜剧、语言喜剧兼备,海内外观众都易接受,以严肃电影的方式表达主旨,深层揭露资本本质,多样体现爱国情操,与不同语境共鸣。

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输出中国价值观,集体主义与家国情怀,不是刻意的假大空,而是不露痕迹的润物无声。

如费洋古的层层递进,临死前嘱咐救中国,搞笑角色有了历史正剧风采,陈思诚没喊口号但观众自然而然的感受到了主旋律。

这就是陈思诚的厉害之处,拍主旋律拍出新意,把主旋律藏在内容里,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初看没发觉,看后被触动,无形之中成功输出中国价值观。

观感不生硬、尴尬,故事不割裂、跳跃,角色转变有理有据,让《唐探1900》不止适合我们看,完全可以走出去,也是走出去最好的方式。

那么,如何让中国电影走出去?推进电影工业化。

其实,陈思诚一直在推进中国电影工业化,我们很多人都低估了他的全能。

《解密》10个梦境的实现是国产片美学水准,工业水平的质的飞跃,其中的摄影美学、视觉奇观、光影运用、美术置景写实又表意,得益于完整科学的工业化才让想象力落地。

不同于慢工出细活,《解密》的成功让国产片也可以快工细活,无疑加快了国产电影工业化进程,完善了产业链,锻炼了团队,培养了更多人才,让后来者有了参考学习的例子。

换句话说,如果没什么工业大片经验的导演,在相应团队的保障下可以完成不同题材的类型片。

不仅保质保量,还能严控工期,导演也能尽兴发挥其才华,让电影新类型的拓展有了无限可能。

这样的尝试越多市场的容错率就会越高,艺术片、商业片就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观众的审美也会随之提高,好片的产出率逐渐提升,中国电影就会走的长久,变成很稳固的文化的一部分,向良性发展迈进。

但电影工业化不仅仅是技术层面,其核心要素是分工。

任何事情都可以项目化,标准化,流程化,系统化,任何一个环节都可控可落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从《唐探3》建一条涩谷街到《唐探1900》搭一座旧金山城,带动文旅,改变仅靠票房赚钱的单一模式。

而且陈思诚经过数部电影的磨合已经搭建了一支成熟的团队。

实现了从编剧、制片、投融资,到制作、后期、宣发、衍生品的自主化,可以在不依托其他平台的情况下,完成除国内发行外的全流程内容制作。

这让他的拍片效率极高,既能随时跟上热点也能控制成本,同时也能扶持更多的青年导演,让他们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部分,不再为其他环节考量,专业人做专业事,让电影在质量和票房上都有一定的保障,于市场、观众、电影而言都是好事。

陈思诚的这一套工业化并没有独享,反而广而告之。

王宝强的《八角笼中》有陈思诚的助力,《封神1》《哪吒2》的后期也有陈思诚的身影,像陈思诚这样的实用派多一些,中国电影的大好前程不远了。

来源:闲人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