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滑稽界巨星陨落!93岁传奇名家小刘春山离世,他的故事藏着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26 08:53 1

摘要:上海的街头巷尾,曾飘荡着无数欢声笑语,而这些欢乐里,总少不了滑稽戏的身影。2019年,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传来——沪上滑稽名家小刘春山先生与世长辞,享年93岁。这位将一生都奉献给滑稽艺术的大师,就此离开了深爱他的观众,可他留下的精彩,至今仍让人难以忘怀。

上海的街头巷尾,曾飘荡着无数欢声笑语,而这些欢乐里,总少不了滑稽戏的身影。2019年,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传来——沪上滑稽名家小刘春山先生与世长辞,享年93岁。这位将一生都奉献给滑稽艺术的大师,就此离开了深爱他的观众,可他留下的精彩,至今仍让人难以忘怀。

小刘春山原名刘治平,1926年出生在上海宝山顾村镇。他的父亲刘春山,那可是滑稽界响当当的人物,位列滑稽三大家,有着“潮流滑稽”的美誉 。按理说,子承父业再正常不过,可刘春山却不想让儿子走这条路,甚至刻意不带他去接触游乐场、戏院这些与滑稽表演相关的场所。但命运的齿轮早已转动,小刘春山偷偷在家看父亲和同行排练对词,天赋加上日复一日的耳濡目染,让他骨子里的滑稽基因被彻底唤醒。17岁那年,他毅然继承父业,一头扎进了独脚戏的表演世界,从此开启了自己辉煌的艺术人生。

1944年,是小刘春山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点。他与程笑飞、俞祥明搭档合作,三人在电台的表演瞬间火爆,收获了大批听众。他们还戏称自己为“阵头雨”,取程、刘、俞的谐音,这一组合在当时的上海滩可谓风头无两。而那时,杨华生、张樵侬、笑嘻嘻、沈一乐组成的“四大天王”也在电台颇具影响力,双方形成了激烈又精彩的竞争局面,共同将滑稽艺术的热度推向新高度。

1950年春节,在张樵侬、俞祥明的牵线搭桥下,小刘春山与杨华生等人走到一起,成立了合作滑稽剧团。为了让剧团更有吸引力,他们不仅邀请了文明戏旦角王霞云、绿杨,还拉来了高乐歌场的歌星嫩娘。这个剧团没有传统意义上固定的编剧、导演和舞美设计,甚至不设团长,由张一亭担任演出负责人,其实就是大家的经纪人。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草台班子”,首演剧目《活菩萨》却创造了奇迹,连演一年零九个月,场场爆满,座无虚席,成了当时上海滩的热门话题。

随后,剧团乘胜追击,排演了护厂戏《欢天喜地》,讲述工人们支持厂长在解放前夕与特务斗争的故事,同样收获了观众的喜爱,演出约3个月 。1951年,剧团更是跨界玩起了电影。应私营中国五彩电影实验公司邀请,请沈默编剧、郑小秋和韩义导演,还拉上京剧演员谢兰玉、电影演员石茵,把独脚戏《调查户口》《开无线电》《大阳伞拔牙》等串联起来,拍摄了黑白滑稽影片《七十二家房客》。虽然如今看来,这部影片拍摄条件可能不算精良,但在当时,它可是为滑稽艺术的传播打开了新大门。可惜的是,1952年2月,合作滑稽剧团解散,这段辉煌的合作经历暂时画上了句号。

小刘春山的艺术造诣,那是真的绝。他的嗓音条件得天独厚,唱起“九腔十八调”来游刃有余。不管是越剧的柔美、沪剧的韵味,还是评弹的优雅,甚至外国歌曲,他都能信手拈来,唱出自己的风格。尤其是用男声演绎民间小调时,更是韵味十足,让人听了就忘不了。而且他的方言功底超扎实,浦东话、苏州话、苏北话、宁波话等各种方言,在他嘴里切换自如,这为他的表演增色不少。

他的经典作品更是数不胜数。独脚戏《开无线电》《金铃塔》至今仍被滑稽戏爱好者津津乐道。《金铃塔》原本是袁一灵的代表作,可小刘春山唱起来却别有一番风味,硬是把这个作品唱出了自己的特色。他还有个“绝活”,就是模仿。1946年沪剧《碧落黄泉》中王盘声的“志超读信”,刚在剧场演出,小刘春山就在电台模仿演唱,而且模仿得惟妙惟肖,几乎能以假乱真。正是因为他的传播,这个沪剧片段才火遍大街小巷。多年后,王盘声还感慨是小刘春山帮他唱红了这段经典。

小刘春山的艺术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可他始终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1962年,他大胆改行说苏州弹词,到了20世纪80年代,又开创了“滑稽评弹”的新形式。他打破传统,用带上海味道的苏州方言表演,弱化弹唱,强化“九腔十八调”的学唱,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他还和胞妹、弹词名家刘敏一起,创作了长篇弹词《滑稽泰斗刘春山》,讲述父亲的艺术故事,穿插大量精彩独脚戏片段,让观众深入了解滑稽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如今,小刘春山先生虽然已经离开了,但他留下的作品和对滑稽艺术的热爱,永远留在了观众心中。他的一生,是为滑稽艺术奋斗的一生,是不断突破创新的一生。从独脚戏到电影,从传统表演到大胆创新,他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了滑稽艺术的传奇篇章。每当人们想起那些经典的滑稽唱段,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他的身影。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虽然陨落,却照亮了整个沪上滑稽界的天空,激励着后来的滑稽艺人继续前行,让这门充满魅力的艺术永远传承下去。

来源:奇妙圆月x9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