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因长得不好看多次被导演拒绝,在家啃夫6年,凭一部剧红遍全国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17 11:33 1

摘要:剧中的她,简直就是爱的化身,对待每一个孩子都是那么的有耐心,每次看到她,就跟看到自己的亲奶奶一样。

还记得电视剧《北上》里慈爱可亲的马奶奶吗?

剧中的她,简直就是爱的化身,对待每一个孩子都是那么的有耐心,每次看到她,就跟看到自己的亲奶奶一样。

后来马奶奶一离世,花街小院里的孩子们也都一夜长大了。

因为再也没有了奶奶的庇护……

讲真,萨日娜老师,真的很擅长演绎这种骨子里带着慈爱和坚韧感的角色。

她凭借出色的实力,以及一部部经典作品,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国民妈妈”,“国民奶奶”。

可谁能想到,其实她年纪和伊能静一般大。

《北上》里演谢老大的胡军,都要比她大半岁呢!

也难怪,萨日娜老师的定位,一直都是老旦。

即便演技如此出神入化的她,也曾经因为“颜值”的问题而多年无戏可拍。

要知道在娱乐圈,颜值常常是敲门砖。

但对萨日娜来说,这张“砖”却一度成了绊脚石。她不是那种第一眼惊艳的女演员,圆脸、质朴的气质让她早年屡屡碰壁。

导演们直言不讳:“你不够漂亮,演不了主角。”

甚至有人建议她转行。

可谁又能想到呢,这个被嫌弃“不够美”的女人,后来成了观众心中最接地气的“国民母亲”,用演技征服了无数人。

萨日娜的演艺之路充满坎坷。

1990年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她满怀热情跑剧组,却总被拒之门外。

最艰难时,她整整6年无戏可拍,全靠丈夫潘军的工资支撑家庭。潘军也是演员,收入并不丰厚,但始终鼓励她:“你是金子,总会发光。”

那段时间,萨日娜在家洗衣做饭,偶尔跑龙套,甚至想过放弃。

可每当看到镜子里自己的眼睛,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又上来了——

她坚信,演员靠的是实力,不是脸蛋。

转机出现在1995年。

导演杨阳筹拍《牛玉琴的树》,需要一个能扛起农村女性角色的演员。萨日娜的朴实和坚韧打动了导演,她终于拿到了人生第一个女主角。

为了演好治沙英雄牛玉琴,她跑去陕北体验生活,和农民同吃同住,手上磨出茧子,脸上晒脱了皮。

这部剧让业内看到了她的爆发力,也开启了她的“母亲专业户”之路。

真正让萨日娜家喻户晓的,是2008年的《闯关东》。

她饰演的文他娘,是朱开山的妻子,一个坚韧、慈爱又充满智慧的山东母亲。

剧中有一场戏:

全家逃荒时,文他娘把最后一口饼子塞给儿子,自己偷偷啃树皮。

萨日娜的表演没有一句台词,却用颤抖的手和含泪的笑让观众瞬间泪崩。

这部剧收视率破10%,成为年度现象级作品,萨日娜也凭借这个角色拿下飞天奖和金鹰奖双料视后。

有观众感慨:“看她演戏,就像看见了我自己的妈。”

萨日娜的经典角色远不止于此。

《大染坊》里,她是含辛茹苦抚养非亲生孩子的周翠;

《小姨多鹤》中,她将张石匠老伴,心地善良的关小脚这个角色,那隐忍与母爱刻画得入木三分;

《笑着活下去》里,她是温柔善良,极好极好的养母,小时候看一次哭一次;

《人世间》里,她饰演的周母更是让无数人想起自己的家庭。

还有《抓娃娃》里,和蔼可亲,博学多才的奶奶。

这些角色跨度极大,但萨日娜总能抓住灵魂——

她习惯观察生活,菜市场的大妈、胡同里的邻居都是她的“老师”。她说:“演戏不是演自己,是演众生。”

台前的光鲜背后,是萨日娜近乎执拗的认真。

为了《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里一个烧开水的镜头,她反复练习了20多次,直到导演喊停还嘀咕:“壶嘴冒气的弧度不够自然。”

合作过的演员评价她:“萨日娜的戏,是拿命拼出来的。”

如今,萨日娜早已成为业内公认的“戏骨”。

但她依然低调,不炒作、不参加综艺,偶尔露面也是谈角色。有人问她是否遗憾年轻时没靠脸吃饭,她大笑:

“我这长相多好啊,能演老百姓,能演英雄,还能演一辈子妈妈——这是福气!”

或许正是这份豁达,让她用演技证明:真正的演员,从来与年龄无关。

观众最终记住的,永远是那些扎根生活的灵魂。正如她常说的一句话:“角色无大小,演好了,都是传奇。”

来源:电影集中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