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巍再度流浪,算不上大师,活得很幼稚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13 08:12 3

摘要:2025年4月,有网友在上海街头偶遇曾经的“流浪大师”沈巍,他再次出现在垃圾桶旁弯腰翻找废品,神情专注而平静;还有网友拍到他头发花白、衣衫破旧,重新蜷缩在地铁站角落读书。

2025年4月,有网友在上海街头偶遇曾经的“流浪大师”沈巍,他再次出现在垃圾桶旁弯腰翻找废品,神情专注而平静;还有网友拍到他头发花白、衣衫破旧,重新蜷缩在地铁站角落读书。

沈巍原是上海徐汇区审计局工作人员,因喜欢捡垃圾和垃圾分类与单位同事理念不合而选择流浪,在2019年意外走红,从拾荒者成为直播网红。在资本裹挟下他曾西装革履在直播间讲解国学、推销商品,据说一年内赚了上百万。但金钱和名利并未让他快乐,他曾表示只想安静读书、捡垃圾,不想被过度消费。2020年后他就逐渐淡出公众视野,拒绝商业合作,部分收入捐出后重新回到街头拾荒。而且成名后他被身边人借走大量金钱,最大一笔达60万元,这或许也是他回到流浪生活的因素之一。

沈巍只能算高级知识分子,算不上大师,他的学问是一般性知识,所谓书法就是拿毛笔写字。

从知识体系来看,沈巍在流浪期间展现出的知识多集中在一些国学经典的泛读和解读上,更多是停留在一般性知识的分享层面。“大师”通常意味着在某一专业领域有极其深厚的造诣、独特的见解和开创性的贡献,相比之下,沈巍所展示的知识深度和系统性有所欠缺,尚未达到在学术研究等方面有突出建树的“大师”级别。

在书法方面,虽然他能使用毛笔书写,但书法艺术有着严格的技法、审美和风格体系。“大师级”的书法作品往往具备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高超的技巧表现力。仅从拿毛笔写字这一行为来看,距离书法大师所要求的专业高度还有很大差距。

沈巍大众赋予“大师”称号的原因:

● 反差感:沈巍以流浪的形象示人,却能旁征博引地谈论《尚书》《左传》《论语》等经典,这种外表与内在学识的巨大反差,让大众感到新奇和震撼,从而赋予了他“大师”的称号。

● 精神追求的共鸣:在流浪生活中,沈巍依然坚持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这种不为物质所动、执着于精神世界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很多人内心的共鸣。大家将他视为一种精神象征,“大师”的称呼也包含了对他这种精神的肯定和推崇。

不过,从沈巍红了以后赚钱被“借走”来看,他很单纯,适应不了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甚至,他很幼稚。

来源:风闻论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