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国产剧,拍得越来越没有生活了?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5-12 19:42 1

摘要:比如职场剧,主角永远穿着几万块的西装在CBD里打转,敲两下键盘就能搞定上亿项目,办公室干净得像五星级酒店,连打印机卡纸这种真实打工人日常都没见过。

首先,现在的剧根本不是“拍生活”,而是“造梦流水线”。

资本眼里只有流量和数据,找几个颜值能打的明星,套上“甜宠”“职场爽文”“家庭狗血”的模板,滤镜拉满,台词靠念,剧情靠凑。

比如职场剧,主角永远穿着几万块的西装在CBD里打转,敲两下键盘就能搞定上亿项目,办公室干净得像五星级酒店,连打印机卡纸这种真实打工人日常都没见过。

反观十几年前的《奋斗》,虽然也有理想化的部分,但陆涛住的小破公寓、向南开的奥拓车,至少让观众觉得“这事儿可能发生在我身边”。现在是打工人天天加班累成狗,剧里主角住几千万的房子还喊“生活好难”,能不招人烦吗?

其次,编剧可能真的“断了人间烟火气”。

以前的编剧会蹲点医院、工厂、社区,跟真实生活里的人聊天,记下来家长里短的细节。现在很多剧本都是“网文改编”或者“套路拼接”,婆媳矛盾必写恶婆婆摔碗,夫妻吵架必写摔门出走,连邻居都是千篇一律的热心大妈。

更绝的是,现在流行“悬浮设定”——比如家庭剧里一家人住着三百平的大house,妈妈天天穿旗袍戴珍珠项链去菜市场,爸爸永远西装革履像刚开完联合国会议,你说这是“中产生活”还是“豪门幻想”?

真实的普通家庭,谁不是在学区房的小客厅里挤着,妈妈边择菜边唠叨孩子作业,爸爸蹲在地上修马桶?

还有现在的剧太怕“不完美”了。

以前《蜗居》敢拍房价压力、职场潜规则,《双面胶》敢直面城乡差异的婚姻矛盾,现在呢?稍微涉及点现实问题,比如996、中年失业、教育内卷,要么被“和谐”成不痛不痒的片段,要么用“主角光环”一键解决。

打工人刚说两句加班苦,下一集就升职加薪;妈妈刚抱怨学区房贵,马上天降贵人送学位。观众又不傻,这种“无痛成长”“无泪奋斗”的剧情,跟喝白开水似的,哪来的共鸣?

另外,流量至上的后果就是“颜值大于一切”。但演员表情比AI还僵硬,台词全靠后期配音,别说生活化的微表情了,连走路姿势都像在走T台。

最关键的是,现在的创作环境好像陷入了一个怪圈:认为“生活剧=狗血套路”,“现实题材=必须大团圆”。

其实老百姓要的不是完美无缺的主角,而是能在角色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比如《山海情》里的吊庄移民,脸上有土、说话带方言,却让千万人共情;《人世间》里的周秉昆,一辈子没大本事,却把普通人的坚韧演到了骨子里。

这些剧之所以火,就是因为创作者敢蹲下来,把镜头对准菜市场的烟火、弄堂里的争吵、车间里的汗水,让观众觉得“这就是我二舅、三姨、楼下张叔的故事”。

说白了,现在的国产剧不是“没有生活”,而是创作者们离生活太远了。

资本忙着赚快钱,编剧忙着拼套路,演员忙着凹造型,谁还愿意花时间去观察楼下包子铺的老板娘怎么揉面,去记录上班族挤地铁时的疲惫眼神?当镜头永远对准云端的别墅和滤镜下的美颜,自然拍不出巷子里的人间烟火。

希望哪天能有一部剧,让我们看到“早上来不及叠的被子、厨房没擦干净的油渍、下班路上抬头看见的那盏暖灯”——这才是咱们普通人的生活啊,不用多轰轰烈烈,真实就足够动人了。

来源:电视剧聚焦

相关推荐